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感受新東方花藝大師 - 凌宗湧的生活美學

組織要重拾動能,領導人必須「斷捨離」

錢慧如
user

錢慧如

2025-08-28

瀏覽數 50+

在這個資訊密集、節奏加快的年代,我們都會不小心把東西愈塞愈多。但真正讓組織動起來的,不是多而是精準。Unsplash by Patrick Perkin
在這個資訊密集、節奏加快的年代,我們都會不小心把東西愈塞愈多。但真正讓組織動起來的,不是多而是精準。Unsplash by Patrick Perkin
00:00
00:00

我們都很熟悉「斷捨離」的整理智慧,那你是否想過套用在帶領組織上?我們會直覺認為,如果組織運作出了問題,就要「加東西」來彌補,卻忽略「太多」才是大問題!那麼你知道什麼是斷捨離的領導智慧嗎?

這幾年,很多企業都面臨同樣的壓力:變局愈來愈快,資源愈來愈有限,團隊的動力卻愈來愈稀薄。這不是哪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時代進入了一種「高不確定、高連動、高情緒消耗」的狀態。

傳統的管理方式——密集的控制、層層的KPI、繁瑣的流程——看似讓組織更安全,但其實往往讓團隊更沉重。這時候,也許我們該換一種方式問自己:

我們,是不是背著太多往前走?

什麼是「斷捨離」?它不是丟東西,而是釐清價值

「斷捨離」這個概念源自日本整理顧問山下英子,她將其定義為:

斷:斷絕不需要的事物不斷進入

捨:捨棄無法使用、不再適合的累積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找回自我空間與選擇權

這不只是整理家裡的哲學,更是一種內在的覺察與選擇練習。它的本質不是極簡主義,而是回歸清明判斷力的練習。

將此概念轉化至企業經營語境,斷捨離意味著:對過去成功的盲目延續說不,對環境改變快速迴響,並在雜亂中保持判斷力與主動性。

企業領導人可以反思:哪些制度、流程、文化,其實已經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只是出於習慣或安全感?

Less is more:當「多」成為阻力,精簡才有空間

我們常以為,組織出了問題就要「加東西」來補:

加KPI

.加流程

.加報表、加會議、加規範……

但很多時候,問題不在「少」,而在「太多」。

請試著觀察,你的組織是否有這些狀況:

.KPI一年比一年多,方向卻愈來愈模糊

.決策流程愈來愈細,反應速度卻愈來愈慢

.上層看似全盤掌控,下層卻愈來愈被動、愈來愈疲乏

這時候,「Less is more」不是追求簡單,而是追求精準與本質。留下真正有價值的,捨去多餘的慣性。

斷:鬆開組織對「低階動力」的依賴

精神科醫師菲爾.史塔茲(Phil Stutz)是一位專注於行為轉化與動力修復的心理專家,他提出了一個核心觀點:人最大的困境,不是沒辦法前進,而是用錯了動力在前進。

史塔茲將「低階動力」(Lower forces)定義為那些靠外在驅動維繫行動的方式,例如控制、懲罰、評分、他人認可。這些動力短期內有效,但長期會讓人失去自發性,甚至產生無力感與虛耗感。

免費報名 | 9/27(六) 東方花藝大師凌宗湧 帶你感受每日美日的生活美學

企業也一樣,當一個組織靠「密集控制」在運作,表面上似乎更有效率,實際上卻壓縮了動機、信任與參與的空間。

斷,就是從這些低階慣性裡,先鬆手一步。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開始讓團隊有更多「自我驅動」的可能。

捨:捨去那些文化裡「看似有用,其實耗能」的模式

企業文化不是標語,而是默默影響行為的語言與氛圍。很多時候,阻礙創新的不是資源不足,而是一種無形的文化壓力:

.怕犯錯,所以不敢試

.怕問問題被貼標籤,所以選擇沉默

.一切都要上層拍板,所以下層乾脆不想了

這些文化不一定是刻意設計出來的,而是長期堆疊而成的慣性。捨的重點不是責怪誰,而是誠實問一句:我們每天做的這些,真的還對團隊有意義嗎?

捨,是一種組織能量的釋放。

離:與高階動力連結,重新找回行動的「意義感」

史塔茲提出的另一個關鍵觀念,是「高階動力」(Higher forces)。它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你與自己之間的承諾,來自你相信一件事情「值得做」的內在感受。

對企業來說,高階動力的展現方式可能是:

.我不是為了KPI去執行,而是因為這件事對公司、對顧客、對自己都有意義

.我不是為了討好上層,而是為了讓一個想法變得更好

.我選擇承擔,是因為我希望自己成為那種「值得信任的人」

.我不是想控制部屬,而是真心想幫助他們成功。

離,就是離開一種被動應付、低效運作的模式,改用「內在動力」帶動組織前行。

斷捨離,不是減少,是對齊

在這個資訊密集、節奏加快的年代,我們都會不小心把「東西」愈塞愈多。但真正讓組織動起來的,往往不是「做更多」,而是「做得更精準」。

斷:先鬆開對低階控制的習慣依賴

捨:釋放掉那些文化裡隱性的能量漏斗

離:讓意義與信任,成為行動的主引擎

當你發現組織的執行力開始遲滯,問題不一定出在同仁不夠努力,也不必然是競爭力下滑,很可能只是組織太久沒有被好好整理過。

當空間變大,信任變深,方向變清楚時,組織的能量會自然地湧現出來。

只有把堆積的雜訊放下,重要的聲音才有機會浮現;只有減去那些多餘的負擔,真正該專注的,才能清楚被實踐。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知名的人才發展顧問、能力測評專家、企業高階教練;本文轉載自《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