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延役公投結果自決自負?核廢料選址被點名三縣市
▋全球最大太陽能電廠啟動!中國能源版圖重塑,挑戰仍在電網
▋川普能源政策引爆共和黨內戰!自由市場派憂心政府管太多
核三延役公投結果自決自負?核廢料選址被點名三縣市
「核三延役」公投23日投票,結果同意票434萬張、不同意票151萬張,雖然支持票數占七成以上,但因投票率僅29.53%,未達《公投法》規定的500萬票門檻,最終仍宣告否決。公投落幕後,作家兼法文譯者尉遲秀日前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主張將核廢料儲存在同意票比例最高的三個縣市,分別是金門、連江及苗栗。此提案已正式成案,相關機關必須回應。
根據公投結果,金門縣支持度高達94.21%,連江縣為94%,苗栗縣則為86.56%。然而金門投票率僅12.38%,代表性遭質疑。金門縣烏坵鄉小坵嶼在2011年曾被列為「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建議候選場址,如今面對核廢料可能設置於金門,金門縣長陳福海回應將「尊重在地居民意見」;金門縣副議長歐陽儀雄則直言「憑什麼幫烏坵鄉決定?」。連江縣長王忠銘也表示,多數馬祖鄉親並不贊同此提案,地方政治人物多持保留態度。
民眾指出,核能與核廢料本是一體兩面,既然享受電力帶來的好處,就應承擔廢料存放的風險。若僅投下贊成票,卻將責任推給其他縣市,等同違背「自決自負」的民主精神。部分民眾也認為,讓支持度最高的縣市承擔核廢料,能讓公投結果更具真實性,避免投票淪為「只表態、不負責」的虛幻遊戲。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高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首要條件是嚴謹的科學地質調查,其次才是民意支持。他強調,未來選址需透過地下實驗室檢測地質安全,並在技術可行下尋求民意同意。對於「應優先放在支持度最高縣市」的建議,曾文生再次重申,最終仍須符合科學條件與社會共識,這將是政府的重要挑戰。
全球最大太陽能電廠啟動!中國能源版圖重塑,挑戰仍在電網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在今年初的碳排有所下降,這也讓人們燃起希望,認為中國的碳排峰值可能會比原本設定的2030年目標更提前到來。
造成中國碳排下降的原因是安裝太陽能板的速度。中國政府今年7月對外展示他們口中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太陽能電廠的項目,該項目位在青藏高原上,佔地約610平方公里,面積和美國芝加哥市相當。
美聯社指出,中國安裝太陽能板速度遠超世界任何地方。這項投資如今也開始獲得回報。8月下旬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和前一年相比,中國今年上半年碳排量下降1%,延續自2024年3月起的趨勢。
然而,身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還需要大幅減少排放量,才能為減緩全球氣候變遷盡一己之心力。前述研究作者,位在芬蘭的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首席分析師邁利維塔(Lauri Myllyvirta)表示,中國若要在2060年達成碳中和,未來35年年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需要下降3%。
過去在經濟放緩時期,中國碳排也曾下降,但這次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力需求成長3.7%,但太陽能、風電、核電的發電量成長幅度,卻輕而易舉超越電力需求成長。邁利維塔直指,「這是我們第一次談論中國碳排出現結構性下降的趨勢。」
目前太陽能發電在中國已超越水力發電,並可望在今年超越風力發電,成為中國最大清潔能源來源。但華盛頓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李碩提醒,中國對煤炭的高度依賴,仍是氣候進展的嚴重威脅,「前方道路依然漫長。」
川普能源政策引爆共和黨內戰!自由市場派憂心政府管太多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不斷透過政策扶植石油、天然氣、煤炭、核能,並直呼風電、太陽能是世紀騙局,然而他的共和黨同僚並不總是樂觀其成。
《政客》(Politico)指出,共和黨長期以來的主張,是讓自由市場力量主導美國能源供應未來,聯邦政府只需靠邊站就好。
例如,7月7日川普發布限制風電、太陽能專案的行政命令,而內政部長旋即援引該命令,執行川普的政策意志,讓不少溫和派共和黨參議員感到沮喪。原因是此舉可能對風電、太陽能和電池公司的私人投資造成巨大衝擊,並和全球日益擁抱清潔能源技術的趨勢背道而馳。
白宮發言人菲爾茲(Harrison Fields)聲明表示,在川普總統的領導下,美國致力引領每一個產業,尤其是成為AI的全球領導者。而推動AI需要大量能源、現代基礎設施、頂尖技術專長,美國已做好充分準備滿足這些需求,並推動進步。
然而,產業界早已哀鴻遍野。曾經在小布希政府任職的拉皮丹能源集團(Rapidan Energy Group)總裁麥克納利(Robert McNally)無奈表示,「我所見過,或歷史上所知的能源發展史當中,現在正處於最政治化的環境中,非常可悲。」
部份共和黨人士更直言,川普政府正使用他們曾經批評民主黨的同樣強硬手段,獎勵他們偏好的對象,而且共和黨甚至還更勝一籌。
曾在小布希政府擔任能源部顧問的龐德(Drew Bond)指出,共和黨人已經拋棄川普時代以前的「所有選項並用」(all-of-the-above)心態,現在宣揚的是一種「最佳選項並用」(best-of-the-above)心態,取代自由市場的潮起潮落,從而引入主觀選擇。
「這位共和黨總統已經改變共和黨的基礎,也改變共和黨人定義。」立場傾向共和黨的智庫能源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ergy Research)的所長佩爾(Tom Pyle)表示,有些人可能會說,川普卸任後,一切都會恢復正常,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是這樣的話,就等著跟支持者說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