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要玩趁現在 逛夜店 都會人「心」去處

林奇伯、尤筱瑩
user

林奇伯、尤筱瑩

2008-04-11

瀏覽數 51,650+

要玩趁現在 逛夜店 都會人「心」去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8 / 4月號雜誌 勇敢投資印度

這幾年,台灣的夜店文化有很大的轉變,成為都會休閒與時尚的雙料新代名詞。

愈來愈多上班族習慣在步出戰場般的辦公室後、與回到寸土寸金的迷你公寓前,相邀到夜店小酌、聊天、聽些輕音樂,為一天的緊繃繁忙,畫下句點。

特殊的裝潢氣氛,獨特的音樂欣賞,加上美味的品飲,溫暖了愈來愈多上班族工作後疲憊的心。

台灣各大都會區的夜店,正處於前所未有、百花齊放的榮景,社會形象也正在改觀中。

「台灣年輕人的音樂品味愈來愈多元,加上受好萊塢電影與日劇影響,夜店不再是過去龍蛇雜處的形象,反而是時尚的象徵,夜店終於也得到『正名』的機會,」位於信義計畫區內、台北知名爵士酒吧BROWN SUGAR(黑糖)行政總監莊起鳴觀察。

夜之導航:北時尚、中休閒、南豪氣

台灣的夜店除了愈來愈受到上班族青睞,也呈現「國際潮流零時差」與「北中南城市分流」的兩股趨勢。不僅在音樂、裝潢、品飲三大元素緊跟國際潮流,呈現多國籍面貌。

而台北、台中、高雄不同城市的在地文化混血,也讓夜店發展出「北時尚、中休閒、南豪氣」的不同面貌。

「玩」夜店已有20幾年經驗的莊起鳴甚至指出,近幾年台灣人出國旅行體驗知名夜店逐漸成為流行,由於台灣夜店愈來愈多、也各有特色,「夜店主題之旅」也可以成為台灣人環島旅遊的新玩法。

尤其首善之區的台北,更是台灣夜店最多元的城市。從老品牌到新時尚,從爵士樂、迪士可、到電音,幾乎紐約、東京等大都市可以找得到的夜店形式,在台北也統統找得到。

尤其近幾年,台北夜店的分流也愈來愈清楚。

信義威秀區走時尚風,台北爵士樂龍頭BROWN SUGAR、藝人庹宗康的三家時尚酒吧、in house等,都集中在這一區。出入者多為國際商務人士、演藝明星、白領上班族等,幾乎每週都有時尚派對舉辦,時常登上媒體影劇版。

而台大、師大文教區周邊的南區商圈,則以實驗性樂團駐唱與平價消費的酒吧為主,知名歌手陳珊妮、陳綺貞、張懸等人都曾在女巫店、河岸留言等知名酒吧與聽眾近距離現場互動。

在台中,市長胡志強近來提倡「城市行銷」「文化台中」等概念,也讓這個原本以八大行業聞名的城市增添了輕鬆休閒的正面氣氛。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活力充沛,看起來還像個年輕辣妹的台中市工商策進會總幹事王瑩就指出,台中酒吧集中在華美西街、向上路與惠中路文叉口兩個商圈,但台中美術館對面的五權綠園道,近年來主題餐廳、酒吧密度愈來愈高,風格也十分豐富,「散個步、吃吃飯、喝杯酒,都非常舒服,也特別能體會整個城市的建築美感。」

在高雄,夜店則呈現「港口特色」的多國籍面貌,有著類似日本神戶的風情。藝術家、前《台灣新生報》副總編輯蘇士雅就指出,高雄北區的犁舍、藍色狂想等搖滾演唱老字號酒吧,都是時尚象徵。另外,外籍水手最喜歡留連的七賢三路底高雄港區邊酒吧街,現在則有多國籍外國勞工加入,讓這裡像廣納百川的聯合國。

夜之羅曼史:從迪斯可到沙發酒吧

回顧台灣夜店的發展歷程,其實是慢慢演變,才呈現目前的多元區域特色。

庹宗康指出,台灣早期的酒吧比較單一,從1960流行到1980年代初,幾乎都是美軍文化留下來的打撞球、射飛鏢等美式酒吧,例如台北希爾頓的香檳廳、馬可波羅酒廊等較高級的地方,只有外籍旅客、金字塔頂端的特定人士才會去。

1980年代台灣興起了迪斯可(Disco)舞廳文化,台北有了ROXY系列酒吧,也培養出羅大可等資深DJ,讓音樂真正成為夜店經營的精髓。

而當Disco Pub的動感熱力逐漸消退,五、六年前,以氣氛取勝的Lounge Bar(沙發酒吧),靜悄悄地讓夜店市場改朝換代,搶攻上班族的心。

「過去愛到Disco Pub的年輕人,長大了,玩夠了,變成白領族群之後,便轉向靜一點的Lounge Bar享受,」兼具作家、電音DJ、出版社社長、知名作家劉墉之子等多重身分的劉軒指出,Lounge Bar內慵懶的沙發躺椅,柔和的燈光設計,沙龍風味的幕簾,酒香跟輕音樂穿梭在奢華時尚的空間裡,這裡賣的是電影院、餐廳、或其他休閒場所難以提供的社交氛圍。

「現在就更不同了,不只音樂、品飲,在空間設計上也特別講究,」劉軒指出,夜店走到了真正賣的是好氣氛的時代,夜店之所以能吸引上班族,除了讓人放鬆微醺的酒品,最重要的賣點是空間設計與音樂所共同營造的氛圍,可以說是夜店的靈魂所在。

夜之饗宴:品飲、裝潢、音樂用心伺候

總是在紐約、台北兩頭飛的劉軒就分析,為何BROWN SUGAR能夠開出長紅的方程式,在於「提供夠高水準的爵士樂,精緻的餐飲、裝潢,特色聚焦,又符合台灣消費者想要被『伺候』的期待,」他直言,即使是賣酒為主的夜店,想要打到台灣消費者的心,也得先抓到消費者的胃口。

很多Lounge Bar每年都會重新裝潢一次,甚至換個名字,就是為了保持新鮮感,而這種特別重視消費者體驗的風氣,正是北中南能各自發展不同風格的主因。

另外,音樂絕對是夜店不可或缺的主角,這點,現任BROWN SUGAR總監的羅大可比誰都清楚。羅大可指出,台灣夜店的音樂仍以流行音樂為主軸,從前幾年的電子音樂,到現在的嘻哈(Hip-Hop)及拉丁雷鬼(Reggaeton),同時現場演奏樂團(Live Band),在夜店的比重也逐漸增加。

台灣夜店百花齊放,要玩趁現在!生活在充滿著競爭與挑戰的都會叢林,何不試試搭上這列緩行的時尚夜車,品酒、品音樂、品友情,將喧囂的職場壓力,拋至回家前的路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