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週年慶 遠見週年慶 現在訂就送亞諾納$4,490行李箱、兩張西堤套餐餐券>

如果我現在不做,以後會來不及嗎?關於「凍卵」與她們的選擇

凍卵是讓妳擁有更多選擇,還是被迫用更高昂的代價,換取原本屬於你的自由?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8-25

瀏覽數 250+

《大凍卵時代》/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大凍卵時代》/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大凍卵時代》並非對科技或制度的控訴,而是一個溫柔的提醒:每一個新的選項,都是一次集體選擇的結果。生育的自由當然屬於每一位女性,但當我們談論「自由延後」,也需要勇敢問自己:這份新選擇,是自由還是來自社會販售的焦慮?背後是誰的劇本?誰在推動?誰真正從中受益?(本文節錄自《大凍卵時代》一書,作者:娜塔莉・蘭珀特,感電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 12 歲時接受過一次卵巢囊腫手術,那段記憶幾乎沒有留下什麼細節,只記得術後自己醒來,肚子上有縫線與繃帶。

十幾年來我一直習慣告訴朋友,我只有一個卵巢。直到某一天,我突然發現我無法那麼輕易說出口,因為我開始擔心起自己的生育未來。

尤其當這個未來突然不再遙遠,而是與「現在」只有幾步之遙時,我被迫正視那個問題:「我還有多少機會成為母親?

某天例行回診,醫生提起了一個建議,聽起來理性又遙遠——「你可以考慮凍卵」。他提醒我,只剩一個卵巢的我,未來想懷孕可能會更困難。

我當下什麼也沒說,點了點頭。但這個建議像一顆種子種進心裡,在幾週內迅速長出枝枒。我開始不斷思考這件事,也開始想知道,到底還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卡在同樣的位置?

幾個月後,我去參加了一場在曼哈頓舉辦的卵子冷凍宣傳活動,那是我第一次接觸這個世界。一位生殖科醫師在聽完我的故事後,直接將名片塞到我手裡,請我打電話預約諮詢。走出會場時,EggBanxx 的人遞給我一個禮品袋,裡面有一把巧克力蛋,以及一張價值1,000美元的療程折價券。

(延伸閱讀│不管選擇結婚、戀愛或單身,都要想清楚「這3件事」

是機會、是希望,還是更焦慮?

我準備啟程。

我預約了紐約大學朗格尼中心的諾伊斯醫師,那是美國最早提供非醫療原因凍卵的計畫之一。她穿著白袍,戴著時髦眼鏡,有種精明卻不冷漠的氣質。

她問了我許多問題,關於我的工作、我的計劃,並說我「很令人印象深刻」。她像是在幫我描繪一幅可以擁有更多選擇的未來圖像,但她也語重心長地提醒我:凍卵不是保證,它只是機會。

我知道自己並不是唯一陷入掙扎的人。在我採訪過的女性裡,蕾咪是那種在醫學界與現實之間找到自己方式的人。她是一名住院醫師,在 38 歲那年進行凍卵。每天清晨六點,她起床自己打針,再匆匆趕去醫院、準備考試。

她說:「我不是因為恐懼,而是因為自由才做這個決定。」她冷凍了13顆卵子,那像是一種「讓我能夠喘口氣的選擇權」。但她也說,那段時間,她感覺像機器一樣活著,無暇思考什麼是真正想要的未來。

另一位女性則截然不同。她是單親媽媽,孩子已經上小學。她決定凍卵是因為想再生第二胎,但不想急著進入一段關係。她用人工授精生下第一個孩子,現在希望能為自己的孩子多加一個手足。她說:「我不想再為了家庭忍受關係。我想自己決定。

(延伸閱讀│成為母親,我從不說犧牲:不快樂的媽媽,無法給孩子幸福與安全感

【遠見 x 未來兒童雙刊共讀】週年限時優惠,不只加送一期,還送《未來兒童》知識庫權限!

我準備好了嗎?

我來回思索她們的故事,也看著自己的。我想過許多情境:未來某天與伴侶一起養育孩子、自己成為母親、也可能什麼都沒有。我努力讓自己相信,多知道一點就可以少一點不安,但不管問多少人、查多少資料,問題還是回到原點——我現在要做決定嗎?我準備好了嗎?

那時我開始懷疑:我是不是太想控制這一切了?懷孕、時間、決定,甚至是情緒本身。我發現自己不斷追問的其實是:如果我不能控制未來,那我還算是一個有選擇的人嗎?

我們活在一個鼓勵掌握人生的時代,我們能凍卵、能工作到40歲、能買自己的房子、能不結婚,但在「可以選擇」的背後,也藏著一個隱而未顯的壓力:你做了什麼準備?你做出選擇了嗎?

如果我沒有選擇凍卵,是不是就代表我不夠積極、不夠負責、不夠自由?還是,我可以允許自己,暫時不決定,給自己一點混亂與未知?

那晚,我沒有回答自己。但我想,也許這才是我第一次,真的開始思考「我要什麼樣的人生」。

(延伸閱讀│大齡單身有沒有問題?結婚是為了幸福,不隨便結婚也是

3個關鍵提問,重新理解自由與選擇的意義

一、延遲生育,真的是自由選擇嗎?

凍卵技術表面上是為了讓女性更自由,實際上卻可能只是另一種對「正常人生進度」的回應。延後生育被當作成熟與負責的象徵,讓我們看起來有準備、還在線上,但或許只是換個方式繼續迎合社會期待。

二、凍卵不是醫療,是焦慮的供應鏈?

你以為它在販售保障,其實它販售的是「你還掌握人生主控權」的幻覺。本書從從一場雞尾酒派對、平台推薦,談到公司福利,整條卵子供應鏈業靠著理想焦慮推動運轉。他們不怕你不生,只怕你不夠焦慮。

三、自由選擇,還是社會交卷?

多數人選擇凍卵,是為了「不要後悔」,但這種後悔常來自那些已生育者的投射。當社會將生育設定為一場需延後準備的任務,我們是否忘了:生或不生,從來都該是個人選擇,而非回應社會的標準答案。

(延伸閱讀│結婚不是要他負責你一輩子:用一生去考驗另一半的臂力,是件殘忍的事

《大凍卵時代:一場關於選擇、控制與生育自由的真實故事》,作者:娜塔莉・蘭珀特(Natalie Lampert),感電出版

《大凍卵時代:一場關於選擇、控制與生育自由的真實故事》,作者:娜塔莉・蘭珀特(Natalie Lampert),感電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