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紀逐漸增長,即使沒有特別的疾病,身體也會漸漸感覺不如從前,像是動作變得不靈活、肌力變弱、平衡感也下降,而這些,正是造成跌倒或行動不便的常見原因。為了維持老後的生活品質、降低臥床的風險,我們更需要針對這些容易退化的功能,進行不同類型的運動訓練,才能真正發揮全面性的抗衰效果。(本文節錄自《高齡長輩的抗衰防跌全書》一書,作者:于普林/王淑君,蘋果屋出版,以下為摘文。)
老後保健的4種運動類型
(延伸閱讀│長期腰痠背痛、上樓梯要用手撐?年長者「肌少症」自我評估量表,超過4分要當心!)
有氧運動(心肺運動)
有氧運動可以透過持續一段時間和形式的活動,來增加心率和呼吸頻率,改善呼吸與循環功能,調節新陳代謝,不但有助於控制體重,也能夠預防或延緩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
根據高齡者的年齡、性別和興趣不同,可以選擇步行、慢跑、跳舞、騎腳踏車或游泳等運動;也可以多做一些日常的體力活動,例如做家事、逛街購物、園藝或郊遊等。
建議老年人每週運動5~7天,每天總計活動時間約30分鐘,每次最少10分鐘。若運動強度較小,可以運動久一點;強度較大,則縮短時間。每天大約消耗100~200大卡的熱量。
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從感覺心跳加快、呼吸變急、身體變熱來判斷,此時的心律,大約是最大心率的60%~75%。剛開始運動的長者,建議逐步增加運動量,例如在安靜時的心率基礎上,每分鐘增加約20~30下。
肌力運動
肌力運動可以強化肌肉和骨骼,延緩肌力衰退和骨質疏鬆,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控制體重,改善血糖,是許多人容易忽略、卻與抗衰老息息相關的重要運動。
肌力運動主要訓練的是大肌群,建議每週至少2次。同樣也是要根據個人狀態調整,運動要循序漸進,必要時請向專業的運動指導員諮詢。
在一般身體狀態健康的情況下,建議可以使用啞鈴、充滿水的瓶子、沙袋、彈力帶、拉力器等,進行簡單的居家肌力訓練。
如果是年紀較長,或是有骨質疏鬆症的長者,可以先以彈力帶輔助,進行簡單的腰背肌、腹肌、臀肌和四肢肌肉運動。此外,如果是體力較差的人,也可以先從上下樓梯開始,以簡單的動作找回一定的肌力。
平衡和協調性運動
高齡長輩除了加強肌力,增強動作協調性與身體平衡能力也很重要,這樣能夠有效預防跌倒,降低因為日常活動而跌倒骨折的風險。
有很多簡單的動作可以用來練習平衡和協調性,而且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像是單腳站立、踮腳走路、變換方向行走,以及不靠支撐就蹲下起立,或從椅子上坐起等,透過變化姿勢的方式也能夠達到作用,都是很實用的練習方式。除此之外,很多舞蹈、體操或太極拳等運動,也都有助於提升平衡感與協調能力。
靈活和柔軟度運動
透過屈曲與伸展等動作,來增加關節的靈活度和柔軟度,這不僅有助於維持手腳與腰背的彈性和活動範圍,減緩痠痛、僵硬等問題,也能夠讓我們在做日常動作時更順暢,提升生活品質與自理能力。運動前後進行柔軟度的動作,也能夠降低從事劇烈運動時受傷的風險。
在運動後,可以進行關節的屈曲與伸展練習;建議每週安排至少3次柔軟度運動,每次持續至少15分鐘,如果當天沒有做其他運動,要先讓身體暖和起來再進行。
可以做讓手、腳、肩膀、臀部與關節充分活動的練習,例如舞蹈、體操、太極拳等。除了運動之外,多做日常家務活動身體,也有促進關節柔軟度的效果。
像是太極拳這種傳統運動,因為動作和緩、節奏穩定,講求身心與呼吸的配合,不僅能提升肢體的靈活性,也有助於於調節神經系統、促進身心平衡,是一組特別適合長者選擇並投入練習的運動。
(延伸閱讀│不只皮肉傷!65歲以上高齡者隱形殺手:「跌倒」竟會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