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鴻海(2317)舉行第Q2法說會,外界聚焦AI伺服器如輝達GB200、GB300,蘋果iPhone17供應鏈、電動車和機器人布局也是關注重點。法說會前,鴻海股價持續在198、199元之間徘徊,其實距離「郭台銘退休價」200元只差那一小步!最有可能助攻的是這款產品?市場緊盯的蛛絲馬跡將在法說會中一一揭曉。
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2317)Q2法說會於14日登場,即便遭遇關稅與匯率亂流,鴻海第二季仍繳出超亮眼成績單,在AI伺服器強勁需求助攻下,營收與獲利三率三升。EPS達新台幣3.19元,優於市場預期,較去年同期的2.53元大幅成長。
第二季合併營收達新台幣1.79兆元,季增9%、年增16%,創下第二季營收歷史新高。稅後純益逾443億元,季增5%、年增27%,再創同期新高。毛利率為6.33%,雖較去年同期微降0.09個百分點,但季增0.22個百分點。
這是鴻海第二任「輪值CEO」楊秋瑾首度主持法說會,針對外界關注的AI伺服器,她樂觀預估,AI伺服器業務將迎來爆炸性成長,第二季相關營收年增超過60%,第三季預期營收有望年增170%,其中,機櫃單季出貨量成長更將上看300%,而全年相關營收更有望突破新台幣一兆元大關!
輝達GB300準備中?楊秋瑾:不會有空窗期
楊秋瑾強調,AI伺服器需求暢旺,證明AI並非一時熱潮,而是「一場真正的產業革命」,尤其,當前主要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對AI基建需求上揚,再加上主權AI趨勢,相關業務持續「供不應求」。
受惠於此,鴻海的營收結構也出現歷史性轉變,「雲端網路產品」在第二季營收占比已達41%,首度超越「消費智能產品」(35%),成為集團最大的營收來源。
楊秋瑾直言,因應客戶需求,鴻海量產目前這一代的AI伺服器之餘,「其實我們已經在準備生產客戶下一代機櫃產品。」隨著鴻海累積更多生產、製造經驗,下一代的良率有望提升,第四季需求也持續看漲,而在新舊產品交替之際,「不會讓大家感到空窗期。」
鴻海旗下AI伺服器製造商工業富聯,正是輝達GB200機櫃供應商,也就是說,若所說客戶是輝達,外界關注的輝達GB300可能已在準備生產階段。鴻海科技集團發言人巫俊毅回答法人提問時補充,過往對AI業務占比設定超過五成的目標,「已經輕鬆達標。」
美國AI伺服器年投資額逾15億!俄亥俄廠轉v型生產基地
因應川普政府大力鼓吹「美國製造」,美國布局也是投資人關心重點。鴻海早已布局多年,12州都有生產據點,業務涵蓋四大產品領域。而針對AI伺服器,過去一年,鴻海在美國的相關投資額超過15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位於俄亥俄州的鴻海電動車廠區,將轉型成為鴻海在北美製造AI伺服器與雲端產品的據點,以就近滿足美國客戶對AI基礎設施的龐大需求。原先位於德州、威州的AI伺服器基地,也將擴大生產,並包含液冷測試等產品。
針對關稅與匯率衝擊,鴻海科技集團財務長黃德才指出,第二季匯率衝擊與第一季法說會時的預估接近,即新台幣每升值一塊錢,「對營收帶來3%的影響,毛利率約影響百分之0.1。」
針對第三季,若以美元兌台幣以29元來預估的話,2024年同期約32.3元台幣匯率相比,「美元貶值約10%,對毛利率及營業利潤率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黃德才補充,鴻海將透過營收成長與費用管控,來降低對營業利益的衝擊,全年營業利潤率目標不變,維持與2024年大致持平。
攜手輝達攻機器人「大腦」?新一代人形機器人科技日亮相
此外,鴻海也揭示了其在機器人領域的重大進展。公司正與輝達深度合作,利用其Omniverse平台共同開發「工業人形機器人」,並透過數位孿生技術強化智慧製造,預期將成為11月登場的鴻海科技日的一大亮點。
同時,鴻海在智慧醫療的布局,也包含機器人,也就是2025年5月GTC Taipei首度在台灣亮相、由鴻海與台中台中榮民總醫院、川崎重工協力打造的AI護理協作機器人「Nurabot」。
Nurabot搭載鴻海研究院研發的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FoxBrain,支援文字轉語音、語音辨識、自然語言處理等功能,可直接與醫護人員、病患以繁體中文語音互動,完成藥品配送、病房檢體運送,以及病房指引等任務。
(延伸閱讀:AI「首腦」FoxBrain!鴻海和輝達進軍美國製造靠它?)
巫俊毅透露,鴻海科技日也預計將展出新的機器人案例,有望看見鴻海與輝達在人形機器人大腦合作開發的案例,以及最新一代的人形機器人及實際場景的成果。
鴻海不僅搶下AI伺服器商機,更積極推動機器人技術研發,而從關稅因應到產能升級,再到前瞻技術的布局,都可看見鴻海正以穩健的步伐,持續鞏固其在AI時代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