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技術來源的選擇:雙元化策略觀點

陳忠仁
user

陳忠仁

2025-08-12

瀏覽數 50+

台積電長期堅持自主研發先進製程技術,靠著公司的研發團隊逐步突破發展。取自台積電官網
台積電長期堅持自主研發先進製程技術,靠著公司的研發團隊逐步突破發展。取自台積電官網
00:00
00:00

編按:在技術快速變革的時代,企業面對創新挑戰時,常在「自主研發」與「技術併購」之間抉擇。透過雙元化策略,同時布局內部研發與外部併購,可有效兼顧技術創新與市場速度,強化企業長期競爭優勢與成長彈性。

現今知識經濟時代,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產業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若要在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及創造價值,掌握原創知識與技術已成為重要的課題。然而,當面對經營發展所需的新知識與新技術時,企業常會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究竟是要選擇內部進行自主研發,還是尋求自外部取得技術?這個決策關乎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與經營發展走向,因此,在選擇自主研發或外部取得時,企業應該對技術來源的相關情況有所了解,以做出適合企業成長發展的策略選擇。

自主研發與技術併購

自主研發是指企業自行投入人力、資源與時間,開發所需的技術,掌握知識產權與商業化能力。此方式強調創造知識與技術研發的能力培養,能建立堅強技術團隊與豐富知識積累,對技術的控制權與自主性高,可掌控技術發展方向與應用。例如,台積電長期堅持自主研發先進製程技術,主要靠著公司的研發團隊逐步突破發展。儘管研發成本極高且技術門檻持續攀升,但台積電持續自主研發,因此建立了無可取代的技術護城河,也使其能夠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後來居上,然後持續維持領先地位。 

相對地,外部取得是指企業透過併購、授權與合作等方式,自外部取得所需技術。技術併購是企業透過併購其他公司或單位,以取得技術資產的策略行為。這類併購通常具有明確的策略目的,包括快速取得關鍵技術、獲取專業研發團隊、累積專利與智慧財產權,進一步可縮短產品開發週期、進入新市場領域、強化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例如,聯發科過去曾多次透過技術導向的併購,來完成上述的策略目的,而繼續成長茁壯。 

技術授權與聯盟合作 

技術授權是企業從外部技術擁有者處,取得已有技術的合法使用權,通常伴隨授權費用或分潤協議。取得授權可以節省研發時間、投入成本及規避風險,快速將技術應用於產品開發及銷售。實務上,台灣有許多廠商著眼於技術授權所帶來的好處,因此選擇長期依賴國外廠商技術授權,然後靠低成本製造方式推出產品。過往台商透過此方式,在市場上競爭頗有優勢,但當中國或新興國家的同業在產業崛起,以更低成本的方式競爭時,就會面臨蠻大的經營挑戰與困境。 

技術聯盟合作是企業與其他組織為了特定技術目標,而進行的合作關係。這種合作形式通常會透過簽署合作協議,來規範權利與義務。技術聯盟合作可結合外部技術能力來縮短研發時程,分擔研發投入與市場試錯風險,也可透過合作伙伴觸及新客群或應用領域,來開拓新市場;或是透過聯盟合作來制定標準,擴大技術影響力,以取得市場優勢。例如,台積電與ASML合作,共同開發先進製程關鍵的EUV極紫外光技術,當EUV開發成功時,台積電快速採用而取得先進製程領先優勢,ASML則鞏固EUV設備市場的主導地位。 

技術來源的雙元化策略

企業通常在考量外部狀況與內部條件後,會在自主研發與外部取得之間,選擇適合自己的選項,就如同我在課堂上常提醒同學們的一句話:「策略選擇:沒有真理、只有合理。」在自主研發與外部取得之間,企業也並非僅能採取單一路徑,可根據所面臨的不同狀況,例如,發展階段與技術類型,混合採用外部取得與自主研發。

就發展階段而言,企業在起步階段可考慮以技術授權為主,透過吸收學習內化為自身能耐,在具有足夠資源時,也可採取直接併購方式來取得技術,之後再進行自主研發,如此可在外部知識基礎上構築本身更強的競爭力。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另外,在技術類型方面,相較於應用技術,基礎技術需花費許多成本與時間,但較無商業價值。因此,企業可考慮在基礎技術上進行外部合作或取得授權,應用技術努力自行開發,進而推出產品創造價值。在當今科技快速進步的年代,企業愈來愈不易只靠自己就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因此應具備策略彈性與學習能力,動態性地採取雙元化的開放式創新模式,在技術來源的十字路口,不僅做出合理決策,更能持續調整步伐,走出專屬於自己的價值創新道路。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兼科技政策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