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主動式ETF六檔掛牌一表看!和被動式ETF、共同基金差別?一文看懂

段詩潔
user

段詩潔

2025-07-29

瀏覽數 2,850+

5月以來數檔主動式ETF陸續掛牌,成為資本市場亮點。安聯集團也選擇台灣為全球主動式ETF首發站。陳之俊攝
5月以來數檔主動式ETF陸續掛牌,成為資本市場亮點。安聯集團也選擇台灣為全球主動式ETF首發站。陳之俊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隨著法規鬆綁,台灣迎來主動式ETF的新里程碑。這項新商品,讓投資人多了靈活透明的操作選項,也為資本市場注入新動能。主動式ETF將如何改變市場樣貌,值得關注。

7月14日,證券交易所一樓大廳座無虛席,在掌聲與鎂光燈中,見證又一檔主動式ETF掛牌上市。

安聯台灣高息成長主動式ETF,是集團在全球發行的第一檔主動式ETF。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主持典禮時指出,台灣ETF市場自2003年開放以來,規模已突破6兆元、位居亞洲前三,如今又邁向「主動式」新篇章;像安聯投信這樣的全球資產管理龍頭,選擇台灣作為全球首發主動式ETF,也是對台灣資本市場發展的高度肯定與重視。

從安聯的立場,為何選擇台灣為首發站?安聯投信總經理陳彥婷指出,台股近年來表現在國際市場上大放異彩,尤其目前台灣正朝向亞太金融資產管理中心發展,考量國際趨勢與台灣投資人的多元面貌,安聯從主動式基金跨足到主動式ETF,主動投資核心價值將觸及更多投資人。

目前,安聯投信在台灣發行及代理基金超過300檔、規模超過新台幣1兆元。

ETF市場再添成長動能

隨著金管會在去年12月陸續完成相關法規修訂,國內基金市場正式開放主動式ETF商品,業者磨刀霍霍。自台灣首檔主動式ETF、野村台灣智慧優選在5月5日上市以來,共有六檔主動式ETF掛牌。

國內ETF市場在近兩年成長可用「迅猛」來形容,截至2025年6月底止,國內被動式ETF掛牌檔數290檔,總管理資產規模超越6.55兆元。截至7月中,六檔主動式ETF總管理資產規模已來到近150億元,預估到2026年,規模將上看2000億元。

《遠見》製圖

《遠見》製圖

台灣投資人對ETF已琅琅上口,那麼,主動式ETF又是什麼?

對台灣投資人來說,主動式ETF看似是一個新商品,骨子裡卻是台灣投資人再熟悉不過的模式。買過傳統的共同基金嗎?簡單來說,主動式ETF就是主動式基金,只不過傳統基金買賣得經過申購和贖回的程序,但ETF可以在股市開盤期間,直接在證券市場下單買賣,就像買賣股票一樣。

資產規模10年暴增36倍

當傳統基金「股票化」,衍生的效應自然不能小覷。以往要透過銀行理專來銷售,接觸潛在投資人;現在千萬股民可即時線上參與,讓投資人的選擇更加多元與豐富。

至於被動式ETF與主動式ETF最大的差異,在於「投資決策是否追蹤指數」。被動式ETF以追蹤特定市場指數為目標,如台灣50、S&P 500或NASDAQ 100,基金經理人不主動挑選標的,而是按照指數權重買進持股,目的是「貼近市場平均表現」。

主動式ETF則由基金經理人根據基本面、技術面,或是策略模型,進行選股與擇時,力求超越指數報酬,具有更高的操作彈性與策略空間。

簡單來說,被動ETF追求「指數報酬」,主動ETF追求「超額報酬」;前者偏向機械式配置、費用低廉,後者則結合經理人專業判斷,策略更靈活,但也更考驗經理人功力。

不但搶頭香、還連發兩檔主動式ETF,野村投信策略暨行銷處資深副總黃宏治解釋,以共同基金而言,每月才能看到前十大持股清單,每季才能從基金公司公開說明書中,查看持股超過1%的名單。現在,主動式ETF每天可檢視持股,投資組合透明度大幅提升,而且,目前幾乎所有主動式ETF的管理費均低於共同基金。

黃宏治以台股為例,市場上的台股共同基金長期表現優異,持續提供超額報酬,能超越台灣加權指數或其他基準,這反映主動管理在台股領域的歷史優勢。投資人可選擇被動式ETF,跟隨大盤或相應基準;或是選擇主動式ETF,透過經理人操作,爭取更高的超額報酬。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尤其過去一、兩年環境變化劇烈,特別在川普主政期間,消息面每日變動,影響投資情緒及投資風格。被動式ETF由於追蹤指數無法調整,主動式則可因應市場變化,靈活調整持股或投資風格,掌握更好的投資機會。

黃宏治認為,主動與被動策略也不是非黑即白,這兩者互相搭配,也是一種選項。例如,你過去可能是一個被動式的投資人,100%的錢都放在被動式,現在可以調整資產組合,也許八成還是放在原來的被動,但另兩成可挪到主動型產品。也有一些產品設計,是以被動產品當基底,再去加上主動的策略來強化報酬。

根據國際研究諮詢公司ETFGI統計,2018年,主動式ETF資產規模首次突破千億美元,至2024年底,全球主動式ETF資產規模已突破1.17兆美元新高,較2023年度的7384.9億美元增加58.6%,更是十年前的36倍。

回顧發展歷程,群益投信主動式ETF投資團隊指出,主動式ETF由美歐領銜,2008年美國首檔上市,2011年英國與歐洲開放,2015至2017年亞太地區澳洲、韓國跟進,2020年美國推出ETF專項法取消限制,同年全球檔數突破1000檔達1061檔。2023年日本開放,2024年底全球檔數達3189檔。

而從規模來看,2020至2024年底,全球主動式ETF規模增長308%,突破1兆美元,來到近1.17兆美元規模,不過,仍僅占全球ETF規模約6.5%,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主動式、被動式ETF和共同基金比一比。《遠見》製圖

主動式、被動式ETF和共同基金比一比。《遠見》製圖

七成機構看好主動式商品

「主動式ETF可望成為另一波台股市場的推力,」陳彥婷指出,近年來,台灣經濟表現亮眼,企業獲利屢創佳績,推動近幾年台股表現,讓台股成為內外資關注又偏愛的主要市場之一。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2024年,台股共同基金達587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2024年全年增加954億元,亦彰顯主動式台股基金,仍是受到投資人青睞商品之一。

近期,全球ETF研究分析機構Trackinsight攜手J.P. Morgan、標普道瓊指數公司發布《全球ETF調查報告》,對來自18個國家/地區的600名專業投資者進行調查。這些投資者管理著超過1.1兆美元的ETF資產(約占全球ETF市場的8%);其中,有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將在未來六個月內,增加對主動式ETF的投資。

截至2025年2月底,全球主動式ETF上市總數達3307檔,較2019年增加逾一倍;其中,股票主動式ETF占比最多,超過50%。2024年,主動式ETF在全球所有新上市數量中占51%,首次超越被動式商品。發行熱潮延續至2025年初,主動式已占據全球ETF約六成的總發行量;資產總額也達到1.2兆美元新高,相較2023年約7000億美元,有近一倍的成長。

考驗基金經理人操盤功力

資深台股分析師杜金龍觀察,去年7月被動式ETF資金流入高達2000億元,主要拉抬權值股如台積電,導致大盤集中於少數龍頭。進入2025年,主動式ETF元年到來,五家投信公司推出的產品總募集規模超過100億元,已有六檔正式掛牌。5月起,主動式ETF陸續上市,正好趕上大盤從底部反彈的時機,多數資金集中買進AI相關個股,這波主動式ETF成為盤面上推升股價的重要動力。

雖然目前台灣的主動式ETF規模僅100多億元,距離2026年規模目標2000億元,仍有不小成長空間。但目前幾檔產品的報酬率表現都不錯,預計將吸引更多投資人。

杜金龍指出,主動式ETF的優勢在於靈活性,與被動式不同。傳統被動ETF僅買集中市場股票,每半年換股一次,容易錯過市場機會;主動ETF則能擴大選股範圍,涵蓋更多中小型股或興櫃標的。

有數十年操盤經驗的杜金龍強調,投資有兩大關鍵,一個是標的,一個是時機。也就是能不能挑到強勢股,以及掌握住買賣時機。當強勢股出現時,主動經理人可立即撥款買進,不必等到半年後調整。

他觀察,抓住類股輪動和強勢股,就能打敗被動指數,創造超額績效。就像傳統的基金,一旦持續繳出亮眼績效,就能建立操盤人的口碑。

然而,主動式ETF每天揭露持股,很多人以「報明牌」來看待。杜金龍提醒,這些持股標的可以作為參考及追蹤,但也要留意價位與空間,千萬不要因此追高。

主動式ETF元年來了!愈趨多元的金融商品,不僅讓台灣投資人的選擇更豐富,也在愈發波動的環境中提供靈活的策略選擇。可以期待的是,更多類型的主動式ETF將出現在資本市場中,但投資人得先做好功課、謹慎選擇。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