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看到這種蘭花的花吻長30公分,便推測有一種蛾專吸取它的花蜜,40年後真的發現了這種蛾,」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也是清大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長的李家維,拿起大彗星蘭,對著眾人興奮地說。戴著眼鏡的李家維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線,卻掩不住對植物的滿腔熱忱。
他細數蘭科、蕨類的生長環境、發現日期,熟悉得就像談論自己的孩子,台下聽眾等於上了堂生物課。
1月19日,屏東縣北邊的泰和農場出現了台灣最大的熱帶植物保護中心。這座由李家維策劃、台泥集團捐贈的五公頃農地是台灣保護熱帶雨林的行動表現。
「熱帶雨林被破壞,植物快失去生長地了,要趕快留下種源,」李家維的語氣急切。植保中心已收集國內外4600種植物,可保護雨林植物綿延不絕。
救雨林!5公頃打造迦南地
這座植物桃花源在層層疊疊的大武山腳下,溫室入口處的水池有十多根柱子,上面種滿蘭花,走進溫室,會看到世界最大、超過兩米、來自泰國的巨蘭,也有葉子長達90公分的象耳蘭,種類繁雜,令人目不遐給。
今年底,植保中心的植物種類將增加到6500種,三年後超過1萬種,預估五年內成為亞洲最豐富的植物種源地,20年後會是全球重要的保存點。
「熱帶雨林擁有全球最多的樹種數量,」李家維說他到星、馬、印尼,看到伐木公司改種高經濟價值的油棕而焚燒雨林,不僅污染空氣,煙霧讓人眼睛發癢,雨林植物也因此滅亡而不禁感傷。
兩年多來,台灣保存雨林物種的念頭在他心裡逡巡不去,於是開始尋找土地、資金。2006年他向認識十多年的台泥董事長辜成允提起此事,辜成允想起母親的屏東泰和農場,開口詢問,馬上就有了好消息,辜嚴倬雲慨然撥出五公頃土地。
「他講了三個多小時,幾乎講不完,」辜成允回想當時李家維報告的熱忱,感動所有人。李家維本來一年只想募集1000萬元,辜成允主動追加一倍,更承諾五年要提供上億資金。
做環保!50年前奠下善心
談起辜嚴倬雲的泰和農場,其實有一段故事。她的先生辜振甫生前繼承泰和農場,但一直收不到租金。「他看到冗長報表,就丟地上,不想管,我就來管,」80多歲的辜嚴倬雲身著一襲旗袍,對50年前的往事津津樂道。
那時交通不便,辜嚴倬雲要到農場,第一天坐火車到高雄,住上一晚,隔天再坐汽車,一路顛簸抵達屏東時,已經全身痠痛。訪查之後,才知道租地的農民實在太窮了,竟然和豬、雞住在一起,沒有錢付租金,她便停止收取租金。
後來,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泰和農場經過徵收,剩下400公頃,現在除了種植水果,辜振甫也長眠於此。
談到么兒辜成允贊助環保,辜嚴倬雲的語氣帶著喜悅,「我不以他事業成功為榮,他能重視環保,沒有滿腦子想賺錢,這兒子不錯!」
匯眾力!5年計畫7個月做到
事實上,辜成允接掌台泥之前,曾經和田野工作室拍攝五部台灣特種生物影片,當聽到李家維想保護熱帶植物,覺得和自己的理念不謀而合,便欣然同意。
有了土地與資金,李家維劍及履及,去年3月興建溫室,7月完工,原本計畫五年收集5300種、10科植物,才七個月,就進駐4600種、13科植物,進度超前。
「李家維的效率超乎想像!」台中科博館副研究員楊宗愈喟歎公家單位趕不上民間,和科博館4.5公頃的植物園相較,六年內不過收集2200種植物。
「我一個人做不成,是靠好幾位素昧平生的專家幫忙,」李家維說。留著大鬍子的李士林是印刷廠老闆,鑽研茶花數年,去年與李家維在陽明山認識,透過廣大人脈,台灣的12種山茶科品種,就找到11種。
「李家維很有使命感,我願意幫他,」研究蘭花超過20年的植物專家林維明不僅尋覓台灣蘭種,還經友人介紹,十天內在東南亞找到500多種,讓植保中心保有2500種蘭科植物。
本身就收集瀕臨絕種植物的園藝家薛聰賢,知道李家維的計畫後,也馬上動手協助,他認為,不同於博物館裡乾枯變色的植物標本,植保中心的活體植物深具教育意義。
「台灣是熱帶植物的暫時棲身地,」李家維闡述異地保存的觀念,等到適當時機,這些植物要回歸雨林,重返老家。希望透過努力,讓台灣在世界的保育地圖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