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中共會打過來嗎?台海會不會開戰?關鍵在台灣人有沒有「這項準備」

抵抗意志與備戰愈充分,敵人就愈不想開戰;寄望和平於敵人的善意,戰爭就愈可能發生。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6-24

瀏覽數 9,750+

《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台灣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每個人就應該要有基本軍事素養,增強自己的知識與實力,以消弭戰爭的可能。俄烏戰場是檢視現今武器效能與戰略效果的資料庫,以實際案例對應台海雙邊軍備與區域情勢剖析,破除謠言,避免失敗主義蔓延而遂了對手的算計。抵抗意志與備戰愈充分,敵人就愈不想開戰;寄望和平於敵人的善意,戰爭就愈可能發生。(本文節錄自《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一書,作者:王立,林秉宥,大塊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軍事之外的另一個台灣困境,是政治問題,也是台灣人不大想去面對的。

對台灣來說這是警訊也是轉機。戰爭最大的決定因素一直都在後勤,從烏克蘭的例子可以看出,幻想現代戰爭就是依靠少數先進武器,就能擊潰一個擁有「抵抗意志」的國家,完全是作夢。

這就是轉機

只要台灣的抵抗意志存在,中國在軍事上就拿台灣沒轍。只要軍事上的勝算不高,後勤準備量太巨大,打下去怎樣都不划算,戰爭就不會發生。

這也是警訊

若台灣人抵抗意志薄弱,中國發現只消一點點的軍事投入,就可以嚇得台灣進行談判,簽訂有利中國的協議,甚至投降,那戰爭就會隨時發生。

這就是戰爭的弔詭:準備愈多就愈用不上,敵人就愈不想開戰。愈想精打細算,不去做最佳的準備,甚至寄望和平於敵人的善意,那敵人就愈想打。

俄烏戰爭最後的勝負在人民意志。中國是專制國家,人民沒有選擇權,所以台海會不會開戰,關鍵在於台灣人有沒有抗敵意志。

台灣民眾容易被軍事謠言影響的根源是,對於軍事常識的不理解。軍事常識涉及武器、戰略、政治、科技等眾多項目,蓄意欺騙的謠言可以從任何一種可能我們不甚了解的項目切入,蓄意造成單一因素就可以瓦解國防的印象。目的是要讓民眾形成失敗主義,想說不如投降比較乾脆。

(延伸閱讀│如何判斷兩岸將開打:「5大信號」台海戰爭可能一觸即發

解開軍事謠言:彈道飛彈效果其實有限

毫不意外,俄國入侵烏克蘭初期,各國對於攻勢的模擬,就是俄國將以海量的飛彈摧毀烏克蘭的空軍、機場、防空設備,接著就是以絕對制空權優勢,搭配精銳的地面力量,快速的空降部隊突擊,如摧枯拉朽之勢,幾天內就收掉烏克蘭。

演員顯然表現不佳。第一步飛彈攻勢就出狀況。以俄國的飛彈攻擊狀況來說,精準度(CEP)的誤差幾乎可以肯定超過官方數據的5到10倍。

以最知名的「伊斯坎德爾」(Iskander)短程飛彈來說,宣稱的精準度可達5至10公尺,戰爭開打前在中文網路的流傳,效能不比美國的短程戰術飛彈差,甚至尤有過之。

「伊斯坎德爾」短程飛彈的實戰表現呢?

攻擊固定建築物,像是大型雷達站、政府機關等,確實非常精準,許多烏克蘭政軍設施都在開戰頭幾天處在癱瘓階段。在台日韓產高階晶片滿地球爬的現代,這麼大的建築物還打不中,豈止丟臉而已。

農場文在俄烏開戰後改變風向

如果讀者翻閱過去幾年的農場新聞,會發現更有趣的變化。原本中國農場文章都宣稱,東風系列飛彈是跟伊斯坎德爾學習來的,既然俄國貨這麼棒,中國模仿下自然不會太差。結果2022年下半,就已將兩者並列,並開始出現俄國應該學中國,或中國綜合性能更好的說法。

我們從中國各類農場文章的敘述,會發現從俄國入侵之後,就開始減少對俄國的稱讚。這當然不是因為抵制侵略方,而是俄國的表現遠遠不如預期,要吹捧實在吹不下去。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更尷尬的是,中國軍事力量看似強大,但幾乎沒有實戰經驗,較之俄國常常出兵干預各地,如敘利亞、喬治亞、烏克蘭,有較多的實戰戰場案例經驗。

俄式武器在許多案例上表現並不差,雖然與美國武器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也不能說是天差地遠。所以,當中國又宣稱突破了什麼技術,往往都會暗示這來自於俄國,或是從前蘇聯國家中獲得。大概會出現以下的新聞標題:

「烏克蘭將洲際彈道飛彈送中國?俄方無奈中國又多了一個友人」

「能夠攔截洲際飛彈的國家只有兩個:俄羅斯關鍵時刻透漏技術給中國」

「地球上最強飛彈車被中國輕鬆取到手:俄國哭訴蘇聯國寶級技術流失」

很明顯在2016年以前,中國的敘事多以向俄國、烏克蘭取得關鍵技術,作為自己武器性能優異的理由。而且還會順便提到美國氣急敗壞,似乎已經失去威脅中國的能力,因為俄羅斯已經傳授指點武功祕笈了。

「俄羅斯窮瘋了竟然把鎮國之寶都賣給了中國,氣得美日破口大罵!」

「俄羅斯堅決不賣的核心飛彈技術,這國都願意給中國,不是烏克蘭」

「《漢和》盛讚中國防空飛彈超越俄羅斯S-500,射程可達600千米」

「中國掌握俄羅斯軍用飛彈發射卡車技術,可承載3種不同飛彈」

到了2017年,依舊是照著這套邏輯說故事,而且性能開始青出於藍,彎道超車俄國老大哥的速度好快,前後差沒一年,複雜的軍武科技就能從剛剛取得,直接超越之。

那麼俄國侵略烏克蘭之後呢?

「現實是骨感的,東風41飛彈並不比俄羅斯飛彈差,白俄一技術占優了」

「R27飛彈脫靶嚴重,中國卻買上千枚,23年後成就讓美空軍司令感嘆」

俄烏開戰還沒一個月,中國的軍武技術就開始脫鉤俄國,變成自力研發生產到比肩美國。說好的老大哥親切傳功呢?

當俄軍入侵之後,沒多久就被發現,飛彈精準度並不高,空軍出勤數也不多,至少與農場文說的兵強馬壯差距甚遠。那麼之前不是暗示說武器技術從俄國而來,所以與美國武器也沒差到哪去的說法,又該怎麼圓?

慢慢圓。中國多年前已經在其他領域,將自己塑造成獨立生產先進電子零件的大國形象,將這套說法慢慢套到軍武領域。

先從「俄國其實已經慢慢跟中國取得電子產品」的說法,將俄國與中國的主從地位翻轉。再從俄國戰事受阻,開始向其他盟國求援的新聞,讓讀者相信不少軍事尖端零件確實來自中國:

2017年 「俄羅斯大規模求購中國晶片,把國家安全交給我們」

2018年 「俄羅斯是電子科技大國麼?買印度火控計算機,購中國航天元器件」 「只因蘇聯走了這條彎路,俄羅斯蘇35戰機換中國這個東西都得再加錢」

2019年 「獨立自主的軍用晶片/電子元器件」

2020年 「沒有高端晶片,俄羅斯是如何打造一流武器,沒被西方掐住脖子的?」

最後,就能名正言順地,把中國的軍事技術優於俄國化為事實,讓讀者忘記「還沒一年前,中國的軍武都劣於俄國」這件事。

各種農場文的敘述內容,都圍繞在中國能自力研發光電零件上面,而這個過程隨時間加強,如果俄國沒有入侵烏克蘭,我們在2023年恐怕就會看到,中國已經能超車西方,獨立生產各種尖端武器零件,與俄國合作創造超大的陸地聯合霸權。

讀者或許會覺得奇怪,為何帳面宣稱的跟實際表現會差這麼多?先不論對外宣傳需求,為了自我吹捧而出現這麼大的差錯,多數原因都是因為實彈演習太少。

基於內部政治因素,組織會有強烈的造假誘因,避免表現太差而失去大筆訂單,甚至研發者還會丟官查辦。

(延伸閱讀│如果台海開戰,第一波主要轟炸目標在哪?你會有危險嗎?

《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從烏克蘭戰場看台海局勢》,作者:王立,林秉宥,大塊文化出版

《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從烏克蘭戰場看台海局勢》,作者:王立,林秉宥,大塊文化出版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