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學二階面試穿辣妹裝?前人資:Z世代做自己前別忘了這點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user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2025-06-01

瀏覽數 6,150+

photoAC by KeyRabbits
photoAC by KeyRabbit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近期 Threads 上,一位Z世代網紅高中生公開大學備審資料,內容規劃與一般做法差異甚大;同時她還分享赴大學做個人申請二階面試,決定穿小性感服飾,種種非傳統舉動引起網路熱議。這讓我想起許多Z世代年輕人面試工作時,也挺愛做自己。其實我也鼓勵誠實,但是面試要成功,仍要注意一個職場人找工作的一關鍵思維。

首先來談談這位奇才高中生,她申請的是數位媒體設計相關科系,然而在備審資料中主打自媒體經營成績非設計作品,對於科系的專業似乎著墨不多,讓人好奇是否選系時已有充分認識。

更讓人議論的是,她在網上分享,申請大學的面試選擇穿上「辣妹裝」出場,自信滿滿地做自己,讓不少 X、Y 世代如我看了瞠目結舌,只能說年輕人真的好敢。

不過,隨後我觀察到網上有一位長年參與大學面試的老師出面表示,現今備審資料已難以取信於教授,多數學生交出的內容過於制式、語焉不詳,不是補習班模版,就是家長出資請人代工。

相比之下,這位女學生雖引起爭議,至少「誠實展現自己」,不是演戲。這位老師認為,與其虛構夢想、誇大抱負,不如真實呈現當下的自我。

面試不是秀創意,Z世代也要懂「買方思維」

但身為前外商人資,常有徵才經驗的我怎麼看呢?我覺得回到面試本質,Z世代強調做自己,但在實際面試場合,太過「我行我素」可能讓評審無所適從。無論是升學或求職,面試都是一場「雙向選擇」,要站在對方(買方)立場包裝自己。

在台灣教育體制下,老師們普遍偏好穩定、可靠的學生,對於標新立異或性格太過強烈的考生,接受度相對較低。這和鼓勵多元、個性發展的西方教育有很大不同。

回想我當年考研究所時,穿著 G2000 西裝和 NET 白襯衫上場,研究計畫寫得模糊不清,與後來的研究題目天差地遠。但至少我知道,面試是一場形象戰,應對進退得體,才能讓教授看到你的誠意。

Z 世代若要把「創意自傳」搬進職場,也必須懂得拿捏尺度。創意是加分,不是賭注。不過第一印象由很多部分組成,首先我覺得穿搭確實重要。以下是我長年觀察的建議:

Z世代面試穿搭術,小細節別忘

  • 男生建議:不要借爸爸的西裝,尺寸不合超扣分。不如買一套深藍色西裝,有質感又穩重。

  • 女生建議:請收起辣妹風,改穿俐落套裝,搭配西裝外套。展現自信不靠裸露,而是氣場。
    還有別忘了小細節:不要穿皺巴巴的襯衫、牛仔褲或拖鞋。這些打扮會讓你看起來像是沒準備、不在乎。

面試7─38─55法則,竟跟你講什麼沒關係

另外,根據一位人際溝通專家麥拉賓提出的「7─38─55 法則」,一般人際溝通的過程中,三點因素的占比如下:

歡慶遠見39週年|訂閱享優惠 再送各式好禮>>>快來看看
  • 外貌與肢體語言占55%

  • 語調語速占38%

  • 真正內容只占 7%

也就是說,當你在面試時,給考官第一印象的關鍵不是你說什麼,而是你「怎麼說」、「看起來怎麼樣」。適當眼神交流、坐姿端正、自然微笑,遠比空泛陳述更能打動人心。

備審或履歷自傳怎麼寫?Z世代可這樣做

回到前述高中生的例子,既然教授現在看多了包裝,也不信那些誇大的規劃與理想,那不如專注呈現:

  • ─在校成績名列前茅

  • ─幹部與社團經歷

  • ─比賽獲獎

  • ─公益服務時數

這個標準放到職場面試也相同。我自己每次面試也只強調這些客觀事實,讓面試官判斷我是不是他要的人。若這位女學生能把照片換成自然、端莊的半身形象照,整體專業感一定更強。

做真實的自己,但別忽略策略

每場面試,都是一場與未來的對話。Z 世代追求自我沒錯,但面試不是社群舞台,而是一場策略競賽。

記住這句話:「你不需要完美,但不能率性做自己。」

大學要找的,是潛力股,不是炫耀型選手。祝每位考生都能在這場心理與實力的雙重考驗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穩穩走上理想之路。


你可能也喜歡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