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巴菲特投資第1守則:不要賠錢!4M與雙十法則樹立長期投資之道

第2守則是不要忘記第1守則。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5-21

瀏覽數 2,650+

《投資守則第一條》/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投資守則第一條》/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如果你有30年可以投資、完全不想花時間研究、滿足於8%的年化報酬率,那麼你當然可以採取分散投資與定期定額的投資方法,退休之後也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然而,分散投資看似降低了風險,但也拉低了報酬。如果你希望的是提早退休、在更短的時間裡改善現有的生活、追求15%的年化報酬率,那你勢必得打破這些迷思。(本文節錄自《投資守則第一條》一書,作者:菲爾.湯恩,奇光出版,以下為摘文。)

巴菲特說過:「投資只有兩條守則。第1守則是不要賠錢……第2守則是不要忘記第1守則。」

用4個M和雙十法則,樹立長期投資之道

每個投資人都知道長期投資才是正途,但要如何擺脫投機心態、讓自己不被股價的來回波動給甩出去呢?

4個M分別是:

意義(meaning):該企業對你來說有何意義?

護城河(moat):該企業是否有護城河?

管理(management):該企業是否有優質的管理?

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該企業是否有足夠的安全邊際?

雙十法則是另一種思考投資的方式:

除非我願意長期持有10年,否則我連10分鐘都不願意持有。

投資的迷思:高報酬就會高風險

低風險投資的標竿,是10年期美國政府公債。在我寫這段文字的時候,報酬率大約是4%。只投資十年期美國政府公債,保證會有4%的報酬率。

這樣投資唯一的問題,尤其是對於無數即將退休的嬰兒潮世代而言,是在報酬率為4%的情況下,投資本金要18年才能翻倍。而且18年後,就算通膨率只有2~3%,大多數的獲利也會被上漲的物價吃掉,所以你的購買力只比18年前稍微高一點。儘管如此,投資人還是砸下數10億美元,買進這種報酬率4%的債券。

到底為什麼會有人買報酬率幾乎跟不上通膨率、而且財富幾乎毫無實質增長的債券?因為幾乎每個人都認為,想要高報酬,就要承受很高的風險。而且比起無法過著寬裕的退休生活,他們覺得為了追求高報酬而虧損比較可怕。

其實,想要高報酬,並不見得要承擔很高的風險。我這就解釋給你聽。

高報酬不見得要高風險

我在亞利桑納州鳳凰城美西航空球場(America West Arena)演講的時候,問現場觀眾:「現場有幾位今天是開車過來的?」大多數觀眾舉手。

「好,幾乎每個人都是開車過來的。那現場有幾位是冒著天大的風險開車過來的?」有幾位舉手。

絲毫不信的我又問了一次:「你們真冒著天大風險開車過來?你們要嘛根本沒冒風險,單純搞笑;要嘛就是你們這群舉手的人根本不會開車,我們終於知道鳳凰城的交通問題出在哪兒了。對吧?」大家都笑了。

「好,所以開車來這裡沒那麼可怕。可是現在想像一下,你要來這裡,只是開車的不是你,而是你11歲的侄子。這樣算不算冒著天大的風險?」大家笑著點頭稱是。

「路程是一樣的,都是從甲地到乙地。只是換了一個不會開車的人開車,原本算是安全的路程,就變成冒著天大的風險。」

你通往財富自由的道路,也是這麼一回事。做自己不懂的事,一路上就會走得很慢,不然就是很危險。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所以很多人才會覺得,求快(追求高報酬率)是很危險的,這是因為他們不懂理財,在理財的路上不知該怎麼開車,而不是因為求快就一定會有危險。做自己不懂的事,才會危險。第一守則的精髓,就是搞懂該怎麼理財,有了把握再去投資,才不會賠錢!

你看到這裡大概會想:「那共同基金呢?那我們知道的那些將風險最小化、報酬最大化的方法呢?」各位啊,我實在不想告訴大家壞消息,但實話告訴各位:投資共同基金,風險比依循第一守則高太多了。從很多角度來看,投資共同基金就像把你的車鑰匙,交給那位11歲的侄兒。

(延伸閱讀│股神巴菲特讀兩遍的書:投資最重要的事是學習「第二層思考」)

共同基金的騙局

如果你持有以超越大盤為目標的共同基金,也希望你的基金經理人,能幫你賺到豐厚的退休金,那你很有可能上了超級大當。受騙上當的不是只有你,還有一億投資人與你同病相憐。

《財星》雜誌(Fortune)報導,從1985年至今,只有4%的基金經理人的績效,超越標準普爾500指數,而且超越的幅度也不大。換句話說,幾乎沒有一位基金經理人,能做到你付錢希望他們能做到的事:打敗大盤。

在輝煌的1980年代與90年代,沒人注意到這個重要的事實,因為股市飆漲的幅度高達兩位數,你的基金經理人也搭上順風車。但好日子已經結束,投資人也漸漸發現,自己的基金經理人簡直無用。這種想法並不新奇。

幾年前,華倫.巴菲特談起基金經理人,說過這麼一段話:「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例如牙醫,對外行人很有貢獻。但聘請專業基金經理人,卻只是白花錢。」關鍵字是白花錢。

但你是怎麼做的?你把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交給基金經理人,指望他能創造15%、甚至更高的報酬,好比你在1990年代賺到的報酬。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不想自行投資,因為你相信整個金融服務業的說法,以為自己沒有能力投資。

拜託,清醒一點。共同基金從2000至2003年,淨值下跌了一半。要虧損50%的本金,你大可自己來,用不著專業人士幫忙。在1996年,甚至還有人聘請一隻黑猩猩,跟紐約最厲害的基金經理人對決。這隻猴子連續兩年獲勝。

我有一天在洛杉磯,把這個故事說給一群觀眾聽,箭頭塘體育場(Arrowhead Pond) 上層座位的某位觀眾大喊:「那隻黑猩猩叫什麼名字?」由此可見,有些人就是不願意自己打理投資。

彼得.林區(Peter Lynch)是少數投資績效能打敗大盤,又能在大盤反攻之前脫身的基金經理人之一。他在著作《彼得林區:選股戰略》(One Up on Wall Street)寫道,業餘投資人擁有「許多固有優勢,只要好好運用,投資績效就能超越市場與專家。」

(延伸閱讀│為什麼「現金為王」?巴菲特成為偉大投資人,最重視的3個戒律

《投資守則第一條:有錢人都在用的聰明買進法,找對「護城河」的價值投資策略!》,作者:菲爾.湯恩(Phil Town),奇光出版

《投資守則第一條:有錢人都在用的聰明買進法,找對「護城河」的價值投資策略!》,作者:菲爾.湯恩(Phil Town),奇光出版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