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尷尬為力量

陳偉勵
user

陳偉勵

2025-04-14

瀏覽數 1,350+

作者認為,當覺得尷尬的時候,通常代表正在挑戰自己,這時應該勇敢迎上前去,用幽默看待它。GPT生成圖/陳偉勵提供
作者認為,當覺得尷尬的時候,通常代表正在挑戰自己,這時應該勇敢迎上前去,用幽默看待它。GPT生成圖/陳偉勵提供
00:00
00:00

編按:職場中,如果不曾經歷過「還沒準備好就要上場」的心慌,代表你還沒站上更高的舞台。所以當你覺得尷尬,常也代表你正在挑戰自己。這時,你應該用幽默看待它,並用同理心為自己打氣,就會發現,尷尬是一個幫助你成長的神隊友。

不久前,我應邀在一場會議上演講。散場後,一位女醫師悄悄靠近我,用一種「女性才懂」的語調提醒我:「妳的裙襬太短,加上絲襪的靜電效應,剛剛上下講台時,差點走光!」我瞬間驚恐萬分,立刻感謝她的提醒。不過,尷尬三秒鐘之後,我馬上恢復鎮定。那天身上的短洋裝,是住在美國的妹妹,送我的生日禮物,雖然價格親民,但剪裁俐落、風格大方。我穿上它上台演講,目的是拍照傳給妹妹,讓她知道我穿上她的心意上台。雖然差點「走光演出」的確嚇人,但在「愛」的字典裡,並沒有「尷尬」兩個字。別人的眼光或許重要,但我更在乎的,是把情誼傳遞給珍重的家人。

沒過多久,我參加了一場商管界姊妹們的小型餐敘。席間,我分享了當年在美國發生的「災難級」糗事——我原本想對陌生人釋出善意,沒想到陰錯陽差,發生了無比尷尬的悲劇。當我悠悠說完這個故事,平常幹練精明的女強人們,瞬間笑得東倒西歪;大家一邊捧肚子,一邊噴淚,一邊詢問各種細節,吵鬧聲此起彼落。聚會結束後,有一位超級可愛的朋友特地向我道謝,她非常高興今晚聽到精采的故事,回家一定要告訴她的先生。這真是太奇妙了! 原本是一輩子想要遺忘的「黑歷史」,竟然在合適的時機,加上幽默的包裝後,成了讓人開心的驚喜。

尷尬讓我們成長

曾經有一位朋友向我抱怨。他常在工作群組裡分享重要訊息,但大家總是「已讀不回」,安靜到令他懷疑人生。久而久之,他也不想再留言了。我回答他,同事們不回應,不代表你做錯事,或人緣不好。也許同事們是因為忙碌、害羞或擔心留言後引發漣漪,所以選擇沉默。樂觀一點思考,「已讀不回」的尷尬,還是比有些工作群組上吵成一片、互嗆飆罵,要正面許多。

行走江湖,尷尬無所不在;自我要求愈高的人,愈容易因為小小的差錯就天旋地轉、懊悔自責。但人要成長、要突破,學會「和尷尬做朋友」是必修的學分。最近我讀到一本很有意思的書:《良性尷尬》。作者用20年的研究經驗告訴我們:「尷尬,其實是一種資產。當你能轉念、把它當作成長的契機,你就能擺脫束縛,活得更自在、更有彈性。」

書中提到常見的尷尬情境,例如,熱情被冷處理、穿搭風格失誤、令人發顫的冷場、提出建言被打槍、告白搞烏龍,或是認錯人……。這些狀況之所以尷尬,常常是來自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所以那句經典金句「只要你不覺得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才會這麼受歡迎。以我為例,因為天生臉盲,認錯人是日常便飯。因為案例實在太多,後來我索性逢人就大方承認自己記性;甚至發展出筆記術,手機裡密密麻麻寫滿了人名和記憶關鍵字。雖然偶爾還是出糗,但尷尬指數下降不少,心情也輕鬆多了。

尷尬代表挑戰自己

書中的一句話,也引起我的共鳴:「如果你從來沒有覺得尷尬,就表示你還玩不夠大。」在職場中,如果不曾覺得自己像個冒牌者、如果不曾經歷過「還沒準備好就要上場」的心慌,那代表你還沒站上更高的舞台。所以當你覺得尷尬,常常也代表你正在挑戰自己。這時,你應該勇敢迎上前去,用幽默看待它,並用同理心為自己打氣。之後你將發現,尷尬其實是一個幫助你成長的神隊友,而不是扯你後腿的大壞蛋。

兩個月前,我南下參加學生的婚禮。同桌坐一位曾經照顧過我的前輩。宴席中,長輩一直用「我一定認識這個人,但實在想不起她是誰」的狐疑眼神看著我。疫情後這幾年,大家見面機會變少,加上長輩無法想像竟然有教授專程從台北南下參加婚禮,一時健忘情有可原。於是我主動出擊,直接向前輩自我介紹,然後大聲說:「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誰叫我這幾年變得太美、太年輕,害長輩一時認不出來,我要自罰三杯!」說完之後全桌大笑,前輩鬆了一口氣,笑著點頭說:「這真的不能怪我,你的確變得漂亮年輕很多!」

訂遠見就送西堤餐券!只要2,880立即訂閱>>

幽默,果然是尷尬的最佳解藥。

人生何處不尷尬?只要你願意擁抱它、轉化它、甚至拿它開玩笑,那些讓你想挖洞鑽進去的時刻,常常能變成照亮別人、成就自己的星光。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大眼科部教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