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金融盛事「臺灣週」本週登場,彭博同步舉辦首屆亞太區ETF深度論壇,探討ETF策略如何重塑亞洲市場的資產配置,以及台灣作為關鍵樞紐的崛起之勢。
彭博(Bloomberg)首度將ETF深度論壇帶到亞洲,選在台北登場。彭博指數銷售和客戶關係管理全球主管 Paul Salerno 表示,ETF市場正進入新的爆發期。自2019年以來,台灣ETF管理資產已翻倍,今年達到2600億美元,成為亞洲第三大ETF市場。根據彭博統計,未來十年亞洲ETF市場預計將由2兆美元增至8兆美元,全球規模更將從17兆美元倍增至35兆美元。Salerno強調:「ETF已經民主化了投資,使跨資產類別市場更透明與有效率。」
台灣往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邁進,ETF扮演關鍵角色
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指出,台灣自2003年推出首檔ETF以來,市場已成長為亞洲領先。截至2024年8月,台灣ETF規模突破6兆元新台幣、共272檔產品、投資人超過500萬人,相當於台灣人口的一半。近年金管會持續推動槓桿、反向、期貨型、多資產ETF,並開放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專區,鼓勵金融創新。他強調,台灣要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ETF是其中的關鍵角色。
彭博行業研究高級ETF分析師Eric Balchunas表示,「60%的台灣人持有ETF,這太驚人了!遠超美國與任何其他市場。」他指出,ETF在每次市場動盪中都展現「流動性釋放閥」功能。例如疫情、貿易戰等危機時,ETF交易量均創新高。全球ETF年交易量現已達55兆美元,「每一次危機都讓ETF更強。」他進一步指出,美國投資人早已從主動基金轉向低費用ETF,這股趨勢推動整體費用下降,也造就Vanguard等低費用平台的崛起。
Balchunas認為,ETF將繼續成長,原因有二:一是人們不再依賴政府退休金,理財意識提升;二是 金融顧問轉向收取資產管理費,而非基金回扣。他也點出多項新趨勢,包括Buffer ETFs(緩衝型ETF):結合選擇權設計,提供下檔保護,目前美國退休族熱烈採用; 主動型ETF:占美國新發行量的40%,兼具策略差異與成本優勢; 主題型ETF:AI、機器人、能源轉型、國防等新興主題迅速吸引年輕投資人; 加密資產ETF:BlackRock比特幣ETF一年內突破1000億美元,創史上最快成長紀錄,Fidelity與以太幣ETF亦快速追趕。他也預測,比特幣與以太幣ETF將成為新的主流資產類別,未來十年仍會持續壯大。
在專題討論部分, 韓國投資信託運營公司ETF運營本部本部長暨常務董事 Yongsoo Nam指出,韓國ETF主要成長動能來自個人退休金制度轉型,近五年市場從10億美元膨脹至300億美元;隨確定提撥制普及,投資人更偏好承擔風險、選擇ETF為主要工具。
大和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專務執行董事暨機構法人業務及投資管理行銷部主管長永島俊太郎提到,日本日經指數創34年新高,ETF資產突破6500億美元,高股息產品三年翻倍,反映企業價值穩健成長。
櫃買中心債券部經理林裕崇指出,台灣ETF市場正從被動型(1.0)進化為多資產與主動策略(2.0),定期定額月扣金額達208億元。投資人已從追求高報酬轉向「穩定收益+資產平衡」,未來ETF產品將更重視波動控制與數位化風控。
指數是ETF成功的靈魂
彭博亞太地區指數產品主管莊戟指出:「每一檔成功ETF背後,都有一個設計嚴謹的指數。」他指出,亞洲ETF市場三大主軸為: 收益導向產品爆發:台灣前五大ETF皆為高股息產品,亞洲高股息ETF總資產達530億美元。主題投資崛起:AI、機器人、能源轉型、國防科技等主題型ETF快速成長。 跨資產與創新設計:結合選擇權策略的Covered Call、Buffer與Protective Put ETF迅速興起。
他補充,目前Bloomberg已發佈超過5.5萬條指數,支援全球逾500檔ETF、總資產1.35兆美元;在台灣,Bloomberg指數更占ETF追蹤標的市占60%。未來將持續與台灣證交所、櫃買中心合作,發展多資產ETF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