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屬於自己的物理性空間,才會擁有心靈的空間。空間其實不用很大,對幸福的人來說,除了生活的空間、工作的空間,還有另外一個空間。第3空間所擁有的共同點,是沒有制式的規格或秩序,簡約、可以聊天、出入自由,還要有食物。(本文節錄自《你可以投身工作,但不迷失自己》一書,作者:許斗榮,采實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有美國現代文學之父稱號的馬克.吐溫(Mark Twain),能在文學領域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可以歸因於一個小契機。
1874年,農場主人幫他蓋了間小書房,《湯姆歷險記》就是在那裡誕生的。他通常吃過豐盛的早餐後就到書房去,關在裡頭寫作,連午飯也不吃,一直在裡面寫作到下午5點,都足不出戶。
或許可以說是那個專屬的空間創造了馬克.吐溫吧!如果換個空間,也許人生就會變得不一樣。在什麼樣的空間裡度過時間是很重要的,如果希望得到成功與幸福,就應該檢視一下自己所處的空間。
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的著作《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中,揭示了處在二十世紀初期,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位階規範中,女性若要享受有價值的生活,就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擁有日常生活所需一定數額的錢(500英磅),另一個就是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房間。
放到現代社會來說,這指的不就是要具備經濟能力以及自己名下的空間嗎?有了屬於自己的物理性空間,才會擁有心靈的空間。
空間其實不用很大,對幸福的人來說,除了生活的空間、工作的空間,還有另外一個空間。美國的社會學家雷.歐登伯格(Ray Oldenburg)提出「第3空間」一詞,意謂一個可以讓人再充電的空間,氣氛好的咖啡店、書店、美容院等都可以。
第3空間所擁有的共同點是沒有制式的規格或秩序,簡約、可以聊天、出入自由,還要有食物。你有沒有一個可以帶給你舒適和安全感的祕密基地呢?爸爸的祕密基地,就是家附近的咖啡店,在那裡可以不必在意任何人的目光,讓我專注地做自己的事。
希望你記得,空間管理如同時間管理一樣重要,因為盛裝時間的器皿就是空間,唯有管理好空間才能管理好時間。裝載著我們生活的空間,對我們的幸福感有絕對的影響力,人類受環境的影響很大,人創造了空間,而空間又重新創造了人。
如果想改變人生就先改變空間,不管是現在生活的空間、工作的空間、或是第3空間都一樣。不要忘了,如果想成功就必須改變空間。
(延伸閱讀│為何北歐人家裡大多沒雜物?比起「物品」他們更在乎「這件事」)
創造屬於我的空間
・改變生活空間
布置家裡
整理網路空間
・改變工作空間
整理辦公桌
整理檔案資料夾
・創造第3空間
建立屬於我的祕密基地(例如:咖啡店、健身房)
建立與喜愛的人一起度過時間的固定空間
心裡也要有個乾淨的洗手間
這是我從進公司沒有多久的後輩那裡聽到的事。公司同事一起聚餐時,有同事因為覺得公司生活很辛苦而忍不住哭了出來。雖然已經適應一段時間了,但看來還是很辛苦。
當然每個部門、每個人的狀況不同,不過主要原因應該還是那些受老人文化和權威束縛的前輩吧。公司對新進職員的要求也很嚴格,因為起跑線就不一樣。
最讓人感到氣悶的是,再怎麼痛苦也不能輕易表現出來,尤其遇到對後輩不友善的前輩時,更是不能流露情緒。遇到這種狀況到底該怎麼辦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當內急時偏偏附近所有洗手間的門都鎖住了,該怎麼辦?反過來,也可能在急著找洗手間時,剛好最近的一棟大樓裡就有,而且一進去發現洗手間不僅乾淨還飄著芳香,這種時候心裡是不是覺得萬般感恩?
我們也為路過的旅行者準備一個乾淨的洗手間,讓他能自在放鬆一點怎麼樣呢?
在職場生活中,就算前輩或後輩員工傷害了你,也不要太介意,在心裡設置一個乾淨的洗手間,對職場生活會有幫助的。
如果有人讓你覺得不舒服,就對自己說:「在洗手間裡放鬆一下再走吧。」那麼心裡就會覺得好過一點了。
在職場生活久了,心裡也需要鍛練肌肉。要學會從他人那裡保護自己,管理感情,巧妙地自我抒解。
遇到沒禮貌的前輩說些不好聽的話時,就在心裡說:「不好意思喔,因為我是人,所以你說的話我無法理解。」不要在意對方的話語。不要讓無禮的言語傷害你的靈魂,因為你的靈魂是很珍貴的。
(延伸閱讀│不只快樂,還要更幸褔!心理學家研究:每個人都能實現的13種幸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