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開啟主動式ETF時代,野村投信00980A搶得市場先機,成為第一檔結合專業經理人團隊主動操作與ETF效率的創新選擇,也象徵台灣ETF市場從「複製市場」走向「創造策略」。但究竟新報到的「主動式ETF」和既有的「被動式ETF」有何不同?《遠見》帶你一文搞懂。
台灣資產管理市場迎來歷史性變革。金管會日前正式開放「主動式ETF(Active ETF)」掛牌發行,意味本土ETF市場從單一的被動投資架構,邁向主動選股與策略運用的新階段。
首檔主動式ETF由野村投信搶下頭香,推出代號00980A的「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ETF」,將於4月15日至18日展開募集,預計5月5日正式掛牌。
一、主動式ETF是什麼?哪一檔搶台灣頭香?
傳統ETF大多以追蹤特定指數為主,例如台灣50、S&P 500等,屬於「被動式投資」的工具。然而,隨著全球市場日益波動,投資人對於靈活操作、主題投資的需求升高,主動式ETF逐漸崛起。
根據野村投信資深副總經理黃宏治引述數據,目前全球主動式ETF規模已突破1兆美元,預計到2030年有望成長至4兆美元。
00980A三大特色:聚焦台股、量化選股、主動升級
野村00980A的推出,象徵台灣ETF市場從「複製市場」走向「創造策略」,不僅滿足進階投資人對超額報酬的期待,也為資產管理業者開啟新商機。隨著金融監管鬆綁、投資需求多元化,主動式ETF有望成為下一波資本市場焦點。
而根據其官網介紹,野村00980A具有以下三大亮點:
1. 聚焦台股市場:主動布局台灣具競爭力企業,專注本土產業動能。
2. 智慧優選策略:導入野村獨家「基本面量化選股流程」,篩選潛力個股。
3. 主動式ETF架構:結合ETF的交易便利與基金經理人選股彈性,有別於傳統被動ETF的指數限制。
產品基本資料方面,00980A每單位發行價格為新台幣10元,由華南銀行擔任保管銀行,採取季配息機制,適合喜好定期現金流的投資人。
二、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有什麼不同?適合哪些族群?
無論主動或被動式ETF,其配息來源可能含有收益平準金,不代表實際投資獲利。投資人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釐清商品特性與風險結構。
為協助投資人掌握兩者差異,《遠見》彙整出以下六大比較重點:
主動式ETF | 被動式ETF | |
---|---|---|
投資策略 | 由專業經理人主動挑選標的,追求超額報酬 | 追蹤固定指數表現,目標為市場平均報酬 |
操作彈性 | 高,可應對市場波動與主題投資需求 | 低,受限於指數結構與成分股變動 |
費用率 | 較高,約0.5%~1.5%,因涉及主動管理與研究成本 | 較低,約0.02%~1.0%,維護成本低 |
風險屬性 | 較高,與經理人判斷、交易策略密切相關 | 較低,與整體市場連動 |
流動性 | 依標的股票而定,若配置較冷門標的可能流動性不足 | 通常較佳,多數追蹤大型市場指數,成交量穩定 |
適合族群 | 積極型投資人,願意承擔較高風險以換取超額報酬 | 保守型投資人,重視穩定與低成本的長期投資 |
製表:廖君雅 |
三、為何主動式ETF有機會創造「超額報酬」?
值得注意的是,主動式ETF仍會追蹤基準指數,但經理人為了創造更高的目標報酬率,可依操盤需求調整,選股更靈活。
而背後的研究團隊資源也會即時地進行基本面和量化分析,並利用這些分析結果來追求超額報酬,這就是為何主動式ETF的費用成本通常高於被動式ETF,但低於一般共同基金的原因。
四、主動式ETF的風險是什麼?
這幾年,尤其是在美國的ETF市場,新上市的ETF中就有相當高的比例屬於主動ETF。只是,主動式ETF仍有以下五大風險,簡單來說,投資人仍應留意:
1. 經理人操作風險:績效高度依賴管理團隊判斷,若判斷錯誤恐造成損失。
2. 交易成本風險:主動策略涉及頻繁進出,交易成本可能侵蝕報酬。
3. 市場風險:雖可調整持股,但仍無法完全避開市場下行風險。
4. 流動性風險:若ETF規模小或標的冷門,可能導致進出困難。
5. 行為偏誤風險:管理人可能因主觀判斷影響決策,導致非理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