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隨著心理諮商與治療逐漸普及,關於「原生家庭」對你我未來人生的影響,也益發受到重視。其中,手足之間的相處,也是一項重要議題。雖然兄弟姊妹的情感不必強求牽絆,但若能用心經營,手足情誼將成為人生中最堅實的支柱。
農曆過年,遠在美國的哥哥一家人和妹妹專程回國,陪伴90多歲的父親,以及在台親人一起過年,家裡的氣氛瞬間從平日的寧靜,變成熱鬧滾滾的嘉年華。疫情那幾年的隔離,雖然讓我們分隔兩地,卻絲毫不減少家人間的感情,反而逼出我們建立更堅固的維繫方式: 每晚9點,全員上線,天天打卡,透過LINE群組陪父親聊天,也順便比賽誰今天的生活最搞笑有趣。
我們家四個手足,哥哥住在亞特蘭大,妹妹住在華府,我、姊姊和父親分住台北三處。但這五年來,每天晚上我們開例行記者會般,準時在聊天室上報到,話題包山包海,從國家大事聊到院子裡的候鳥,從童年趣事談到未來計畫,還不忘幫對方取好笑的綽號。每個人的家醜都在聊天室內都被放大檢視,每晚總是笑到肚子發痛,才收線回歸各自生活。
權宜之計反達成意外效果
這原本只是疫情期間的權宜之計,沒想到變成家人在生活中的精神支柱。要是哪天聊天室關門大吉,整個人都覺得少了什麼,一種「靈魂失聯」的焦慮感瞬間湧上心頭。
回想小時候,我們手足間常為小事吵得不可開交,誰碗裡的排骨比較大塊,誰對誰不夠禮貌,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吵到天翻地覆。成年後各自離家,甚至跨國發展,加上時差問題,聯繫逐漸減少,感情一度降溫。沒想到隨著通訊軟體的發達,竟讓我們重拾親情,甚至變成彼此最信賴的知己。
在醫院工作多年,我經常看到兄弟姊妹們結伴來看診或陪診。這些感情深厚的家人們,看起來比其他病患更健康、更快樂。有時候,兄弟姊妹一起來預約白內障手術,有錢的選擇十幾萬的「飛秒雷射」和「自費水晶體」;沒錢的用健保補助的基本款,花費大約1000元。但彼此之間沒有競爭、比較或忌妒,這樣的手足情誼,著實令人羨慕。
家人情感經營有訣竅
雖然手足們在成年之後各自發展,是人生必經過程;但只要用心經營,感情仍能緊密無間。以我的家庭為例,能夠保持深厚情誼,關鍵在於以下幾點:
1.設立共同目標
手足間難免有不同意見,尤其在照顧父母的議題上最容易起爭執。我們的共識很簡單,就是讓父母健康、長壽、快樂。當意見出現分歧時,只要回想這個初心,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2.慷慨大方不計較
慷慨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特質,而斤斤計較也是。朋友常誇我們手足之間不計較,但仔細想想,這其實是一個良性循環,因為我對家人大方,他們也會回饋同樣的善意,最終形成一個溫暖的雪球,愈滾愈大。
3.找到共同的笑點
我們兄弟姊妹都個性開朗,喜愛小動物、熱愛登山、旅行,更喜歡互相吐槽捉弄。這些共同興趣讓我們每天的聊天室充滿笑聲。如果沒有找到彼此都能樂在其中的話題,感情要常久保溫並不容易。
4.不滿要適時傾瀉,氣後要迅速翻篇
即便是最親近的家人,成年後的相處仍需要持續學習。因為彼此太了解對方的性格和痛點,所以更容易踩雷。與其悶在心裡,不如適時表達,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受,避免誤會不斷發酵。
5.彼此尊重,各自幸福
成年之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難免有「看不慣」對方的時候,但只要不影響自己,就要學會不過問、不介入、不論斷。尤其面對手足的伴侶或孩子,更要學會尊重,畢竟誰的親密家人都不是別人能指點的。
- 6.發揮所長,分工合作
兄弟姊妹各有所長,若能互相協作,自然能發揮最大成效。在我家裡,哥哥和我性格果決,在困難決策上,通常擔任發號司令的「領頭羊」角色;而姊姊和妹妹則是細心的執行者,做事落實到位,特別讓人放心。大家不爭領導,也不推卸責任,合作起來特別愉快。特別是妹妹,疫情後經常回台灣與我同住,當我忙於工作的時候,她默默處理水電、瓦斯、門鎖、空調等大小事,成為我生活中最可靠的「生活智慧王」。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相處模式。成年後,兄弟姊妹之間的情感不必強求牽絆,但若能用心經營,手足情誼將成為人生中最堅實的支柱。畢竟無論世界多遼闊、原生家庭始終是最令人安心的港灣。若成年後能夠重拾童年時的美好與歡樂,就像當年無心買了一點比特幣,後來價值暴漲般,會讓人驚喜不已,內心充滿喜悅,彷彿飄然升上雲端!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大眼科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