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從災後應變到在地復甦東華大學用堅韌的精神 為校園永續發展譜寫珍貴紀錄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5-02-25

瀏覽數 5,500+

東華大學校長徐輝明表示:0403地震全體師生在災難中展現出極強韌的團結精神。
東華大學校長徐輝明表示:0403地震全體師生在災難中展現出極強韌的團結精神。
00:00
00:00

坐落於臺灣花東縱谷,擁有豐富天然資源與優美景色的東華大學,同時也是具有國際視野與開放校風的綜合型學術殿堂。去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花蓮大地震,重創校舍以及珍貴的學習資源,全體師生在災難中展現出極強韌的團結精神。九個月後的今日,雖然重建工作還在持續,我們看見了東華大學的蛻變與重生的生命力。

複合式火災 研究心血付之一炬

時間回到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是從921地震後25年來最強烈的有感地震。地震導致花蓮市區多處災情,包括兩棟大樓傾斜坍塌。位於臺灣東部的東華大學也遭受建校以來最大的危機,不僅殃及圖書館與學生宿舍近1,700個床位受損,最嚴重的莫過於理工一館D棟延燒。

於1996年落成的理工一館是東華大學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當時劇烈的地震導致其中D棟引發複合型火災。由於實驗室存放大量化學用品,包含燃燒時不能單純以水撲滅的禁水性化學物質,加上當下花蓮地區缺乏適用的化學消防設備,導致第一時間無法立刻控制火勢,延燒20小時。師生長年累積的研究心血以及器材全都付之一炬,D棟整體建築結構全毀並禁止進入。

危急時刻展現成熟理性

沒有預警,無前例可循,各種問題接踵而至,考驗東華大學緊急應變的能力。

「我們在4月緊急召開兩次『校長有約』會議,並設計問卷發放給學生填寫。」東華大學校長徐輝明回想,當時學校硬體軟體受損,盤點受災情況與安排臨時措施等工作不勝枚舉,學生則是意見分歧,兩方爭論不休,一派希望繼續採用實體上課,一派贊成遠距視訊教學。

為讓最多數的學生能參與決策,採用最快速的網路問卷給予學生表達想法。統計的結果過半數學生希望遠距上課,決定方向之後「一萬多位學生就沒有再講一句話,配合多數決議。」讓徐輝明感到欣慰的是,平時學生總是勇於捍衛自己的意見,但在這個危難的時刻,大家表現得理性且成熟。而學校也應許對學生的承諾,傾全力於復原工作讓學生可以儘快回歸正常。

自發生地震之後,東華大學沒有停課,沒有撤離,全校師生選擇沉穩地面對災後建設。教室無法使用就遠距授課,無處實驗就去借實驗室,研究資料歸零那麼重新再來,可以恢復的設施會請相關單位儘快修復,每位教職員工跟學生都盡自己能力,上下一心,至9月新學期時全校已幾乎能夠正常上課,復原速度之快,讓許多專家也不敢相信,特地前來視察。

東華大學依傍著花蓮好山好水,圖書館坐擁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最美大學圖書館之一。

東華大學依傍著花蓮好山好水,圖書館坐擁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最美大學圖書館之一。

自由校風 造就學生自主思考 

作為花蓮唯一一所國立大學,自1994年創校之初就以美式校園與自由校風著稱,自主學習的風氣也踏實地展現在校園中。東華大學學生副修與雙主修的比例分別為1/3 與1/4,排名公立大學第二名,學校致力推展跨領域學習的觀念,力求符合現今就業趨勢與市場要求。

「我們的模組化課程可以說是全國最快啟動的,學生也可以自己設計想要的學程,找老師、組團隊,只要審核通過就能獲得學分認定,彈性很大。」徐輝明認為不是每個大一生都確認了自己的志趣,重要的是,東華學程化課程設計與教授們提供了完善環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當探索過程中發現對其他科目有更有深入的意願,賦予學生決定的自由,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而說到國際化,東華大學有一千多名國際學生,佔全體10%,是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上限。「在花東地區能招募到這麼多國際學生,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徐輝明認為,先天環境條件加上學風自由,這裏就像一座位於臺灣東部的國際村。

也許是一直以來如此開明的教學環境薰陶,培養出東華學子國際化視野與理性成熟的人格特質,這樣的特質在全校齊心度過災後階段格外彰顯。

守護在地 實踐真正永續精神

「我們從第一天開始就試著自己克服。」當時東華在校首頁設立了「0403地震東華重建捐款專戶」接受各界捐款支持重建工作,校園損失估計超過20億,目前募款金額已達2億,款項用途十分透明,預計全額用於化學館新建工程,過程中校長堅持不積極對各界募款,因為他相信花蓮地區的災情有更多需要外界伸出援手。

災後師生逐漸回歸生活的軌道,同時也展開更多社區互動與療癒活動。例如與衛生局合作,在校園與周邊社區推動綠色療癒計畫,暑假期間邀請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舞蹈治療專家,與學生共同前往部落與寺廟進行舞動療癒,促進社區的情感連結,其他還包括了社區共廚共餐、手工藝創作、自然體驗及災區心理衛教宣導等。師生透過一場又一場的活動,練習以愛與希望善待土地,擁抱未來。

後山日先照 展露和諧與韌性之光

「有句話說『後山日先照』,我看到了和諧與這個學校的韌性,」徐輝明解釋,花蓮被比喻為臺灣的後山,這次東華災後復甦的歷程,深刻體現人性的光輝,他由衷地感謝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展現出齊心一意的可貴精神,共同平復災後的內傷,建立起彼此間堅不可摧的「信任感」。

儘管重建之路還有一段距離,東華大學師生展現堅毅、善良特質,守護校園與這片土地,為花蓮與臺灣留下未來災害應變的經驗參考。對比二十多年前的921地震,「臺灣的教育真的進步了!希望未來三十年後再回顧,這些都是珍貴的回憶。」

你可能也喜歡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