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幫助孩子建立和父母分房睡的習慣,不必太過著急,因為不太可能一下就達成目標。倘若孩子完全沒有意願、父母卻強迫他自己一個人睡,反而會加深孩子的不安。千萬不要讓睡覺這件事變成孩子心中的恐懼。分房睡的練習,應該要在孩子的理解和配合之下慢慢開始。只不過時間上,最晚在孩子上小學前完成會比較理想。(本文節錄自《性教育,教孩子前先教自己》一書,作者:朴美愛,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孩子和父母同房睡的情況頗為常見。父母常覺得如果讓孩子一個人睡,自己會忍不住擔心;但如果讓孩子和父母同房睡,又會煩惱應該要持續到孩子多大為止,對孩子的成長比較好。
很多父母心裡會想:等孩子5歲了就要讓他自己睡、等孩子7歲了就要讓他自己睡、等到孩子上學就讓他自己睡⋯⋯卻只是不斷延後讓孩子練習自己睡的時機。然而,為了孩子的自我發展,父母應該要以適當的方式,讓孩子練習自己一個人睡覺。
與分開洗澡一樣,孩子幾歲以後應該和父母分房睡,也沒有一定的答案。但通常會建議,等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以及半夜也能自己去尿尿了以後,再開始分房睡比較適合。
雖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太一樣,一般仍建議最好在4歲到6歲之間開始練習和父母分房睡。
直接訂出時間表,不用擔心孩子太小無法做到
如果你希望孩子學會自己一個人睡覺,請直接訂出時間表,不用擔心孩子太小無法做到。有很多家長認為讓5、6歲的孩子自己一個人睡會有問題,或認為孩子和父母原本就該睡在同一間房間裡。但這世上沒有什麼是應該的,那些想法不過是某部分家長所認為的罷了。
讓孩子在4到6歲開始練習自己一個人睡覺,最晚在上小學之前學會,會是比較理想的狀況。如果有異性的兄弟姐妹,也應該練習分房睡。即便還沒到青春期,異性兄弟姐妹共用一間房間仍是不太恰當的。
無痛5步驟,練習和爸爸媽媽分房睡
我有兩個兒子,彼此相差一歲。在他們5、6歲大時,我開始讓他們練習和父母分房睡。當時,多虧有一張上下舖的雙層床,我的孩子在練習自己睡的過程中沒有遇到太大困難。他們一直很想擁有一張上下舖雙層床,於是我和他們約定,只要買一張給他們,他們就要開始練習和爸爸媽媽分房睡。
不過,我們將雙層床買回家的那天晚上,原本很嚮往能睡在自己房間雙層床的孩子們仍會害怕即將和爸爸媽媽分房睡。所以一開始,我會躺在孩子旁邊,一天在上舖,一天在下舖,唸故事書給他們聽,直到他們睡著,才會離開他們身邊。
有好幾次,我自己也不小心就直接睡著了,因為媽媽也有疲憊的時候。不過,就在這樣每天練習和父母分房睡的過程中,某天起,我的兒子開始能自己回房間上床睡覺、不用媽媽陪伴了。
剛開始的幾天我們互道晚安後,他們的房門仍會開著,以便讓他們知道爸爸媽媽就在客廳,可以安心地睡著。
有很多父母擔心孩子自己睡會害怕,認為孩子要獨立睡覺很困難。我能夠理解這樣的心情,有哪個父母會放著孩子一個人擔驚受怕而不管呢?
要孩子學會和父母分房睡,也不是說一句「你從今天開始就自己一個人睡!」就能夠立刻達成的,而是要給孩子足夠的適應期。
可以像我一樣,將孩子睡覺的房間做出一些改變,是不錯的做法。可以裝上柔和的燈光,放置柔軟、舒適的寢具及孩子喜歡的布偶等,營造出一個會讓孩子想要自己一個人睡覺的環境和氛圍。
如果孩子開始願意嘗試自己一個人睡覺,請稱讚孩子:「○○自己一個人睡也可以睡得很好,對不對?你好棒、好勇敢喔!」
也要讓孩子知道:「就算爸爸媽媽沒有和你一起睡覺,也會一直在你的身邊!」讓孩子感到安心,並且信任父母。
(延伸閱讀│睡覺時不一定要房間「全黑」才容易入睡!色彩心理學建議,讓人容易入眠的顏色是?)
所有人際關係都該遵守人際界線
我曾經碰到一位媽媽前來諮詢,說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和爸爸很親,晚上會一起抱著睡覺。
媽媽覺得應該開始讓女兒自己一個人睡了,爸爸卻覺得等女兒以後長更大就不能再一起睡了,現在還沒關係,讓媽媽非常苦惱。孩子如果沒有在適當的歲數就和父母分房睡,可能就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就會開始發育出第二性徵,這年紀的女兒和爸爸抱著一起睡覺並不恰當。雖然上面的例子是出自父女感情好,但也已經越過應有的人際界線。所有類型的人際關係都應該遵守人際界線,即使是父女也不例外。
父親如果不尊重女兒的人際界線,女兒將難以意識並建立自己的人際界線,而且可能會在別人已經侵犯到自己的人際界線時,仍無法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
所以我建議那位媽媽要持續說服丈夫,讓丈夫知道即使是家人也應該遵守彼此的人際界線;對女兒也應該好好說明,因為突然要求女兒和爸爸分開睡的話,女兒可能會產生不安的感受。
父母應該明確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爸媽決定和他分開睡,並不是因為不喜歡他或討厭他:「○○,從現在開始,晚上你要和爸爸(媽媽)分開睡了哦!因為你不再是小小孩,已經開始有第二性徵、愈長愈大了!爸爸(媽媽)覺得你很可愛、很重要,所以要更尊重你,晚上我們分開睡,就是爸爸(媽媽)更尊重你的一種方式哦!以後,爸爸媽媽會愈來愈尊重你的!」
正式和孩子分房睡之前,也請務必讓孩子認識何謂「父母的房間」與「自己的房間」,讓孩子知道睡覺就應該在各自的房間裡,以及要走進別人的房間前最好先敲門、打聲招呼。
很多有小小孩的家庭,晚上睡覺時是全家人睡在同一間房間裡,使得孩子容易對「父母的房間」缺乏足夠認知。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房間」是只屬於父母的空間,如果父母的房門是關著的,不可以直接闖進去,一定要先敲門詢問。
讓孩子理解踏進別人的空間前一定要徵得對方同意,使用浴室時也一定要把門關上。這些基本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
分房睡的習慣不只是為了孩子好,也是為父母好。很多父母必須先把孩子哄上床、直到睡著了,才有辦法處理自己該完成的工作。父母和孩子分房睡,會有利於劃分及保有各自的空間和時間。
要幫助孩子建立和父母分房睡的習慣,不必太過著急,因為不太可能一下就達成目標。倘若孩子完全沒有意願、父母卻強迫他自己一個人睡,反而會加深孩子的不安。
千萬不要讓睡覺這件事變成孩子心中的恐懼。分房睡的練習,應該要在孩子的理解和配合之下慢慢開始。只不過時間上,最晚在孩子上小學前完成會比較理想。
(延伸閱讀│真正的愛,是適度讓孩子品嚐失敗:「這3個字」別對孩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