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近來最受矚目的趨勢發言,就是「機器人」。 就連台積電董座魏哲家都公開表示:「世界最有錢的傢伙(馬斯克)告訴我,多功能機器人是他未來要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汽車!」
跨入2025年的頭一個月,全世界就要迎接「川普2.0」的政經震撼!而早在川普重返白宮、展開第二任期之前,已陸續發布多波新人事命令,並拋出各種充滿爭議的政策風向球。
挾著各大媒體「年度風雲人物」頭銜,川普營造「王者回歸」的震天霸氣。全球唯一能與他拚聲量的,就屬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而馬斯克也被川普欽點,將領導新設的「政府效率部」(DOGE)。
然而,這位政經名人最近似乎紅得過火,猛對臨時支出法案指手畫腳,差點讓美國政府在耶誕節前關門、付不出薪水。馬斯克因此被批評是「影子總統」「新白宮幕後大老闆」,逼得川普親自跳出來澄清。
機器人又火了,這次不一樣?
可見的未來,馬斯克勢必再挑起一波波政治鯰魚效應,漣漪將波及全世界。但別忘了,蟬聯全球首富的他,主場在科技產業,近來他最受矚目的趨勢發言,就是「機器人」。
就連台積電董座魏哲家都公開表示:「世界最有錢的傢伙(馬斯克)告訴我,多功能機器人是他未來要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汽車!」的確,馬斯克剛發布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不僅能澆水、倒茶,甚至在斜坡上差點滑倒,還能立即校正、維持平衡。這些如同人類的靈活反應,令世人震驚。
無獨有偶,掀起全球AI旋風的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近來焦點也轉向人形機器人,業界盛傳輝達將推出相關平台,提供深度學習模型與高效運算服務。
機器人發展超過半世紀,為何現在這時點又火了,還令馬斯克、黃仁勳兩大科技巨擘不約而同爭相押寶?難道,這次真的不一樣?
為了探尋答案,《遠見》本期封面故事直擊美國亞馬遜物流中心、研發出第一個人型機器人的日本早稻田實驗室,並掃描全球機器人發展。看看催動這波機器人革命的生成式AI,能否帶來更好用的大腦(人工智慧)與眼睛(3D視覺),讓機器人踏出工廠,一步步走入你我的生活中?機器人從自動化到自主化的「最後一哩路」,究竟還要走多久?
此外,AI讓機器人更強大,人類如何更精準駕馭科技,以保障資訊安全、個人隱私與數位平權?本期《遠見》團隊專訪全球首部通過的歐盟AI法案幕後推手馬齊尼(Gabriele Mazzini),談他對AI監理的樂觀與悲觀。本期特企則解析中國企業大出海,如何藏起狼性,靠著「人心紅利」在全球攻城掠地。
2025來了,不只機器人不一樣,整個世界都可能翻轉出嶄新樣貌,對許多人來說,將是冰與火交鋒的挑戰年度。
祝所有讀者新年快樂,希望《遠見》帶給您迎向未知的滿滿能量。 看更多》2025 / 1月號雜誌 揭開AI機器人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