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經驗分享〉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企業家開餐廳不只當志業,更要做成事業

楊瑪利、徐仁全、陳建豪採訪整理
user

楊瑪利、徐仁全、陳建豪採訪整理

2007-06-01

瀏覽數 24,700+

經驗分享〉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企業家開餐廳不只當志業,更要做成事業
 

本文出自 2007 / 6月號雜誌 吃出競爭力

以前的企業家,把開餐廳當成一種「志業」、一種興趣;開餐廳,似乎只是要圓自己的一個夢想。

但是,現在開餐廳,只要變成連鎖體系、多品牌,事業也可以做得有聲有色。像我們王品集團,旗下有TASTY、品田牧場等九個品牌,年營收約34億,雖然不及科技業,但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門事業。

其他走多品牌的,還有爭鮮集團、欣葉集團等等;而爭鮮光是賣壽司,年營業額,也有20多億。

所以我認為,現在經營餐廳,只要做得好,也不再只是小鼻子小眼睛的生意,甚至可以走出台灣,去做更大的生意。

而要走出台灣開餐廳,我也愈來愈覺得不是夢。舉例來說,我們每年每個品牌,品牌總經理都會帶著店長、主廚,去日本考察,把日本當學習對象。

台灣食力直逼日本,吸引星馬爭邀代理

以前去日本,大家總是「哇!哇!哇!」三個哇,因為覺得,日本實在做得太好了,我們有很多地方可以學習;但,最近就不是這樣的狀況。

約一個月前,我們TASTY牛排的總經理帶隊去日本考察,大家卻覺得,好像已經沒有太多新奇的地方,甚至,有些地方,台灣做得比日本還要好。

也因此,很多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業者,近幾年一直找上我們,希望能代理我們的品牌。

他們會覺得說,台灣人能把成本壓得很低;台幣400多元,僅約15美元,卻能提供開胃菜、前菜、主菜等八道菜,這麼豐富的西餐,15塊美元,這在國際上,是很難想像的。

而對於國際市場,我會先站穩大陸,之後再去談海外合作。從幾天從上海回來,我覺得在大陸王品還能再開23家,而TASTY也還能再開46家。

等兩、三年後,台灣跟大陸的市場都更穩固了,我們就可前進東南亞,甚至歐美,都不是空想。

開餐廳的成功要素,還是要親力親為。例如在兩岸,我們都是用直營店的方式經營,雖然展店腳步會比較慢,但成功機率卻相對高很多。

品牌之神登高一呼,全民吃吃喝喝變成競爭力

而看好台灣食力的,不止我們這群做餐廳的。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約在今年年初,宏碁集團的創辦人施振榮先生,就因看好台灣的飲食,可以成為繼科技業之後,走出海外的國際品牌,所以找我們談合作計畫。

宏碁集團光是宏碁電腦,年營業額就是3000多億,剛好是我們的100倍左右(大笑);可以被施先生看中,我們也真的很光榮。

施先生認為,台灣的飲食勝過泰國不少,然而看著「Thai Food」成為國際流行,台灣美食則否,有品牌先生之稱的施振榮,便極力想要把台灣美食推往國際。

施先生有國際化、品牌管理經驗,加上台灣的美食,確有國際競爭力,我認為成功的機會很大。

我自己也曾經就台灣的觀光競爭力提出一些建言。如果把「吃」這個部分,推廣到極致,強調觀光客來台的每一天,每一餐,甚至是宵夜,都可以吃到不同的美食,我想那會是很有吸引力的。

台灣,本身就有客家小炒、原住民飲食等等;接著,隨著國民政府來台,又帶進又大陸30多省的飲食。我們的吃,真的是太多元了。

相較於台灣的自然美景,我想,見過五湖四海的觀光客,可能會覺得台灣的日月潭很小。但是,就算這些見識豐富的遊客,來到台灣,一定還是會為台灣的美食所折服。

我們的確有這方面的實力,就看政府單位有沒有發覺而已。

年輕新血相繼投入,給食尚圈活力與實力

餐飲業近幾年一直在變化,最近我也觀察到,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喜歡投入這個行業。

這跟我十幾年前剛投入餐飲業時,有天壤之別。那時候台灣人認為,只有不會念書的人才會去當廚師,講白一點,就是沒有前途的工作。

為此,我當年也鬧了一場家庭革命;父親當時覺得,栽培我念到台大,怎麼我會去做廚師這麼沒出息的工作?

但是現在的狀況則不同。我們公司的許多年輕人,都很甘願被操,而且其中很多都有很漂亮的學歷,令外人難以想像。

這樣的轉變,我想與整體經濟脫不了關係。在我們公司的年輕人會覺得,先在餐廳裡吃一點苦,沒有關係,熬個兩、三年,甚至可以自己創業當老闆。這樣的動力是很強的。

而在其他行業,薪資不動如山,而且不管你多拚命,要在兩年後就自己出來當老闆,例如銀行員工,要自己出來開銀行,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而當愈來愈多年輕人相繼投入餐飲業,台灣的食尚國際競爭力,也會愈來愈強。(楊瑪利、徐仁全、陳建豪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