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是亞馬遜(Amazon)集團獨一無二的企業文化,它來自亞馬遜創辦人兼CEO貝佐斯,不管公司發展到什麼規模、取得了多少成就,都要保持「DAY 1」的精神:客戶至上、敢於顛覆創新。
走進亞馬遜旗下AWS的台灣辦公室,很難不注意到「DAY 1」的巨型字體,就樹立在人來人往的一面牆前。熟悉亞馬遜的人都知道,它不僅僅是一個裝飾,更是這家全球最大電商平台向外界傳遞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式。
「DAY 1就是開始創業第一天的狀態,」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先請大家回想第一天去上班的心情──是不是熱情澎湃、戰戰兢兢?是不是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可以解決非常多的問題,也堅信未來一定會成功?亞馬遜創辦人兼CEO貝佐斯(Jeff Bezos)便希望世界各地的同事永遠記得,在「DAY 1」之後的每一天工作,不要忘記第一天上班時的活力充沛、積極進取。
王定愷分析,1994年創立以賣書起家的亞馬遜,之所以能度過千禧年的網路泡沫破裂、2008年金融海嘯,乃至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的困境,不僅得以存活,還將業務擴展到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縮寫為AWS)、太空旅遊等,皆是拜「DAY 1」精神所賜,而王定愷本人也深受其益。
如果親歷亞馬遜位於美國西雅圖的全球總部,赫然會發現貝佐斯的辦公大樓就命名為「DAY 1大樓」,象徵他的永恆信念:「我們仍處於網際網路的第一天,也將是亞馬遜創業的第一天。」
在亞馬遜內部,甚至從「DAY 1」延展出相對極端的「DAY 2」概念。王定愷解釋,「DAY 2」就是「DAY 1」的對照組,當企業逐漸發展壯大,往往出現組織本位各立山頭、程序繁複決策較慢、官僚主義、資訊不分享不對稱的弊病,公司變得愈來愈笨重,甚至愈來愈遠離客戶。
DAY 1 | DAY 2 |
---|---|
以客戶為中心 | 以內部挑戰為中心 |
高水準的快速決策 | 官僚且形式主義決策 |
嘗試培育創新能力 | 投資於既有能力 |
擁抱失敗 | 害怕失敗 |
靈活敏捷的組織架構 | 複雜、多層級的組織架構 |
自主創新的小團隊 | 互相牽扯的大團隊 |
著重長期、可持續的價值 | 著重當下、短期的價值 |
資料來源:AWS|整理:邱莉燕 |
當被問及「DAY 2」是什麼樣的狀態時,貝佐斯在2016年的股東信中回答道:「DAY 2是停滯期,接著是遠離客戶,然後是一蹶不振,最後是死亡。這就是為什麼企業必須永遠保持DAY 1的狀態。」換言之,為了避免DAY 2狀態,公司從領導者到基層員工皆必須高度警惕,做到真正的客戶至上,並將一切會阻礙快速創新的可能性扼殺在搖籃之中。
從DAY 1文化出發,亞馬遜衍生出16條領導力準則,並將「客戶至上」列為第一條。王定愷特別解釋,集團用的字眼是「customer obsession」而非「customer orientation」,obsession的意思是對某件事情異常執著、沈迷,相較於orientation其實是一個非常強烈的用字遣詞。
「假使客戶要我們協助解決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們就會發了瘋似的想要去幫客戶解決,不惜付出額外的能量,做額外的工作,」王定愷說。
亞馬遜AWS九成新功能開發,源於聆聽客戶的需求
以AWS為例,客戶囊括了全球將近80%的獨角獸新創,購買AWS的雲服務產品時,若用個生動的比喻的話,有點像是「拼積木」,有些公司買10塊積木,有些買15塊。隨著雲端科技的不斷演進,新技術整合了原有功能,AWS就會請客戶「少買一點」,業績因此減少也無所謂。
此舉,便是受了「customer obsession」客戶至上的感召,王定愷頗析,犧牲短期營收其實能成就長期利多:「這樣子協助客人之後,他才會把生意做得更大,他生意做大,跟我們的生意也會來得更大,彼此一起進入雙贏的正循環。」
相較於關注競爭對手,亞馬遜更關注的是客戶,除了要贏得並維繫客戶的信任,關鍵也在於客戶的需求能刺激公司不斷創新。
「我喜歡客戶的一點就是,他們『永不滿足』。」貝佐斯在2017年的《致股東信》中寫道:「昨天的『炫酷』很快就會變成今天的『普通』。客戶可以為我們提供無盡的想法和創新靈感,他們的需求和欲望會推動我們持續創新。」
一項令人吃驚的統計是,在AWS ,大約90%的新功能開發,是直接來自於聆聽客戶的需求。
自亞馬遜創立之初,即其DAY 1的開始,「以客為尊」的理念便深深根植於其核心價值之中,創新之路自此駛向成功的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