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他們為何安靜離職?日本教授分析年輕人想從公司辭職的4個原因

停止淺層對話、降低內心攻防、提升有效回饋,成為共同成長的最強團隊。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10-02

瀏覽數 1,950+

《年輕人為什麼安靜離職?》/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年輕人為什麼安靜離職?》/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泡沫世代、就業冰河世代、輕鬆世代、悟世代、Z世代……現今職場上,許多不同世代的人身處於同一個工作場所。成長於不同背景和環境的人們,不論思考方式和價值觀都自然會有所不同。想彌合這種「代溝」和「溝通差距」,修復隱形裂痕,需從互相理解開始。(本文節錄自《年輕人為什麼安靜離職?》一書,作者:金間大介,方舟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目前,除了身體狀況不佳、受到權力騷擾、想脫離黑心企業等理由之外,現今年輕人會考慮離職的理由,大致可以分成以下4個。

第一點:不講理、不公平、難溝通

當然,工作不會都是有趣的。很多年輕人在到職前都會期待有「正常職場環境」、「正常待遇」和「正常的上司」。然後,他才會知道原來自己認為的「正常」,其實是極其幸運的「天堂」。

現實中遇到的常是「不講理的職場環境」、「不公平的待遇」和「難懂的上司」三件式組合。這三件裡有一個或兩個的話都還算「正常」,每天都要很努力才行。預先設想得愈天真的人,對於這種落差的實際感受就愈強烈。

第二點:從「溫吞黑心企業」裡離職

近年多數日本企業包含加班在內的工作時間確實減少的同時,也藉由強化防止騷擾的措施,讓職場變成更適於工作的乾淨場合。

現在已經不會在任何職場裡看到有人不停地抽菸;也不會有人以「小可愛」這類用語來稱呼年輕女性職員;新人不用再拿著水罐到處幫上司倒啤酒;「能努力拚一整天嗎?」(*註)這樣的台詞現在聽起來反倒令人覺得有點酷。(* 譯註:24時間戦えますか一九八九年,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的流行語。)

但是,也有部分的年輕人認為,像這樣的全國淨化計劃反而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機會。

對於年輕世代來說,「工作輕鬆度」與「工作價值感」是成反比的,這樣的分析結果已經相當常見了。

為了替寶貴人才著想而追求「工作輕鬆度」,若其結果卻是降低了工作的價值感,那不是很諷刺嗎?(延伸閱讀│你是孤狼還是熊貓?4種職場觀人術,看穿對方的應對進退)

想彌合職場的「代溝」和「溝通差距」,修復隱形裂痕,需從互相理解開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想彌合職場的「代溝」和「溝通差距」,修復隱形裂痕,需從互相理解開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第三點與第四點,就稍微有點不同。

第三點:被分派的部門未如預期

可能有很多人認為,這種情況從以前就有了啊!然而與過往不同的,在於年輕人的反應。

現今的特點是,必須要確實地向年輕人說明為什麼分派的結果並沒有依照其意願。必須要花時間讓他們理解,這件事情並非是不照道理來的。

一連串努力下來,好不容易得到「我瞭解了,謝謝」這樣的回答。

但與之配套的,卻是隔週收到的辭職申請書。

不是說「我瞭解了」嗎!

就算這樣吐槽回去也沒用。因為他或她所瞭解的,是「公司的考量跟我自己的想法不同」。

過去的年輕人對於這種事的反應會表達如:「沒抽中分派(調動)的獎項啊!」(已經沒人會這樣說了。)

訂遠見雜誌,讓你每月掌握趨勢、拓展視野;39週年慶限時優惠,不容錯過!

從經營者或上司來看,調動或分派當然是有意義的。絕對不是偶然、用抽籤方式來決定的。

換言之,分派跟調動都不是在抽獎。這跟抽父母、抽國籍或抽外貌這種事本質上完全不同。分派跟調動是有所依據的。

儘管如此,年輕人們卻還是會有「既然沒抽到我要的,那就從這間公司辭職吧」的想法。

如今的年輕人有種趨勢—會將公司或組織視為離自己很遠、一種如同潮流般的事物(雖然在裡頭工作的人其實跟自己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第四點:考慮「公司能為自己做些什麼」

這樣的想法在年輕人當中愈來愈強勢了。現代年輕人強烈地傾向於將公司或經濟社會視為「被固定化的機制」。又或者應該說,他們把這種情況當成理想狀態—這說法或許會更準確些。

因此,公司或上司做為「機制」的一部分,應該要準備好提升技術或能力的機會,而欠缺這些(或是必須由自己來創造)的公司就是不合理的。

我認為在這現象背後,有知識、技術或能力獲得「快速化」的因素存在。(延伸閱讀│找錯員工,問題大了!專業能力外的4個標準:IQ、EQ、AQ、MQ)

如何接軌新世代?彌合「代溝」和「溝通差距」?

● 一對一會議上,「回饋」的必要性高於管理。

● 教導是為了打造「基礎」,輔導是為了形成「獨特性」。

● 技巧也好技術也罷,事實上若是使用者沒有用心的話,也發揮不出什麼威力來。

● 只要談到溝通,那對象就是人。

● 成長的時代與環境不同的話,思考方式當然也不同。

● 無論部下如何地優秀,上司的存在意義也不會消失。

● 無論是什麼樣的關係或立場,都要重視心理安全感,建立起鼓勵開放且直率的對話環境。

● 對於現今的年輕人們來說,進行大量的表面溝通、表現得很友善,與能夠真實地說些什麼話完全是不同的兩回事。

● 一對一裡的對手其實是人的心。不可能立刻能有結果,要做好長途旅行的準備。

● 如果有答案或手冊做為範本,那逃往平行世界的「患有好孩子症候群的年輕人們」就會增加。

《年輕人為什麼安靜離職?停止淺層對話、降低內心攻防、提升有效回饋,成為共同成長的最強團隊》,作者:金間大介,方舟文化出版

《年輕人為什麼安靜離職?停止淺層對話、降低內心攻防、提升有效回饋,成為共同成長的最強團隊》,作者:金間大介,方舟文化出版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