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善於向天空借地,透過高容積獎勵,促使民間參與開發案,不僅達到城市防災功能,還升級完成打造商業交流據點、提升城市競爭力等國家戰略任務。
日本是台灣人最喜歡的旅遊地區之一,很多人去過六本木之丘,甚至造訪過最新景點「麻布台之丘」,新的開發案一個接一個,甚至被視為亞洲的典範之一,到底如何做到?
《遠見》團隊遠赴日本採訪,彙整國內外學者專家意見,歸納出日本善用「天時、地利、人和」,打造出世界級城市的祕訣。
最關鍵的因素是,日本會根據時代需求,滾動調整法規,重要分水嶺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執政時期。
小泉執政時期積極推動日本都市再生
1969年日本就通過《都市再開發法》(等同台灣的《都市更新條例》),旨在將密集的木造住宅社區改成有防災功能的城市。直到2002年,小泉破天荒推出《都市再生特別措置法》,並成立中央層級的都市再生本部,以首相之姿兼任部長。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