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這個展靠黃仁勳熱翻:輝達加持的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是什麼?

陳品融
user

陳品融

2024-08-22

瀏覽數 13,150+

工研院首度推出的「高擬真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圖左起為行政院院長卓榮泰、自動化協會理事長絲國一。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首度推出的「高擬真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圖左起為行政院院長卓榮泰、自動化協會理事長絲國一。工研院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一年一度的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8月21日至24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今年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對機器人的重視,即便最後本人未到,依然獲得高度話題關注。AI究竟怎麼改變了機器人?現場有「高擬真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背後是靠輝達超級電腦Taipei-1算力資源加持訓練而成。到底怎麼看?黃仁勳的人形機器人願景,如何實現?

一場由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掀起的AI機器人熱潮,從3月輝達GTC大會延燒至6月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如今,再為一年一度的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帶來過去幾年間未見的高關注度。

今年的展會主題,想當然耳就是「AI」,現場共計有1200家廠商、4500個攤位,攤開展會地圖,身為輝達合作伙伴的所羅門、達明機器人、新漢等,攤位面積尤其龐大。其餘身為機器人供應鏈的諸多台廠,股價也已於上週率先反應。

「智慧製造與機器人是AI落地的關鍵,」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站在開幕舞台上強調,「到2029年,這些應用每年將會成長18%,衍生高達60億美元的產值!」

這無疑是台灣的大好機會。儘管黃仁勳並未如傳言般來台參展,但已足以凸顯他心目中的AI機器人願景,對台灣影響之深、之廣。

一年一度的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8月21日至24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陳品融攝

一年一度的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8月21日至24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陳品融攝

擬真模擬器訓練機械手臂,組裝工序縮減75%

AI究竟會為機器人帶來哪些改變?最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人具備更聰明的「腦」,從執行單一、線性的任務,升級至可高效解決複雜問題,而這背後,就相當仰賴虛實整合、軟硬整合的技術。

比如,走在技術發展前端的工研院,本次展會首度推出「高擬真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採用輝達超級電腦Taipei-1算力資源訓練而成,是發展AI人形機器人的新里程碑。

只見平台上擺放兩隻分別代表左右手的機械手臂,左手夾起棘輪扳手,經視覺辨識系統完成辨識後,流暢將其交給右手,短短幾秒就完成組裝,完全有別於過去手臂只會走固定路徑、操作生硬的模樣。此套系統已與國內手工具界隱形冠軍英發合作,可助其組裝超過120種手工具,已逼近整體手工具類型的八成左右。

「我們的重點,就是透過非常擬真的模擬器,事前讓它(手臂)學習組裝的策略。」一名工研院工程師說明,透過餵入10萬張標記過的照片至模擬器平台進行訓練,機械手臂只需花10分鐘,就可以學好一種組裝方式。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副所長楊秉祥透露,這套解決方案將英發原先的4道工序縮減為一道,產線人員則可從4人,減至負責補料的2人即可,大幅提升效率。

也因為手工具具備多樣、細小等特性,此應用完成後,未來要拓展至PCB、物流等領域都相對容易,目前已與其他台廠洽談合作中。

工廠端的加值應用,不只有機械手臂而已。舉例來說,工業電腦廠新漢則推出基於參數量80億(8B)Llama 3模型所訓練的「企業戰情室GPT」,可供企業放在地端使用,餵入內部資料後,製造場域管理者便可以直覺查詢使用,解決缺工、工廠資訊不同步等問題。

新漢集團發表製造業重要應用-NEXCOM企業戰情室GPT,可做到地端安全性、確保資料可靠性、以及可定期更新模型三大優勢。.新漢提供

新漢集團發表製造業重要應用-NEXCOM企業戰情室GPT,可做到地端安全性、確保資料可靠性、以及可定期更新模型三大優勢。.新漢提供

黃仁勳倡議的人形機器人仍有挑戰

除了這些應用之外,放遠來看,許多人更好奇的,或許是黃仁勳心中想讓「人形機器人」普及的終極願景,究竟有沒有辦法實現?

事實上,近幾個月,這確實已在產業間出現正反不一的聲浪,關鍵癥結點,就出在既有應用場景不明、成本高昂兩大點上。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黃仲宏6月份接受《遠見》採訪時曾估算,一台170公分的人形機器人,成本至少高達新台幣4、500萬元,但在目前談論的工廠、物流業等環境相對單純的「結構化」場景中,既有的機械手臂、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無人搬運車(AGV)早就堪用。

展會上,一名機器人大廠高階主管也向《遠見》記者分享,他雖看好人形機器人,將因AI演算法持續演進而有所發展,但也直白指出,其實許多製造業場景真的只需機械手臂、甚至「半人形」機器人就足夠,反倒更看好未來人形機器人在照護現場的應用。

楊秉祥則指出,人形機器人確實將因價格高昂,影響普及速度,但比如工研院從雙手協作機器人著手做起,導入端既不需多花高昂成本,又可滿足現階段多數需求,對機器人台廠供應鏈來說,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早已是商機。

這場因黃仁勳掀起熱度的展會,已初步展示AI與機器人迸出的新火花,甚至出現更先進機器人的雛形。儘管未來整體走向尚有些不確定,但無疑已是台灣在機器人領域迎來黃金時代的重要開端。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