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首列霹靂舞為正式項目,台灣人孫振10日將出賽,舉國期待奪牌之際;其實,為台灣奪下霹靂舞國際運動賽會首面獎牌的,則是許馥雅。今年才18歲,她常常跨組征戰成人選手,舞技超齡!更是第一個因霹靂舞體育保送入大學的選手。對於國人將霹靂舞正式當作一門專業,有特別意義。 一位天賦與實力兼具的台灣霹靂舞選手,希望長大後繼續跳舞,其實難度不小。
DJ音樂響起,舞台上是一個清瘦,面帶稚氣的台灣女孩。當現場觀眾還在疑惑,很吃體能的霹靂舞,她該如何展現時,只見她,突然用頭與手支撐起整個身體,雙腳一開,做出招牌定點動作。少女展現的犀利野獸般舞姿,震撼了現場的大人們。
她是許馥雅,今年方18歲。當巴黎奧運首列霹靂舞為正式項目,台灣人孫振取得入場門票,受國人期待奪牌之際;其實,為台灣奪下霹靂舞國際運動賽會首面獎牌的,是她。
在2022年才16歲時,許馥雅便在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為台灣贏得女子霹靂舞季軍!去年也入選杭州亞錦賽國家代表隊。年紀尚輕,戰績卻輝煌。
「她(許馥雅)是數一數二密集的(練習的頻率)。對一般人來說,沒有辦法承受這個練習的孤獨感。」對她影響最深的教練凌維志表示。
「只有在自己練習的時候,才能與自己激發出新的靈感、做出屬於自己的動作。」許馥雅指出。似乎,每一次獨自練習,都像是跟自己戰鬥。
霹靂舞起源於美國街頭,每一場比舞,確實等同一場戰鬥。想在對決勝出,必須要想出招招讓對手拜服的舞步,在表演上要求高度創意。
霹靂舞考驗身體素質,B-girl起步難
此外,霹靂舞步結合武術,還有高難度地板動作,相當考驗天生身體素質。也因此霹靂舞文化和傳統女性的柔美要求,差異頗大。這讓被稱為「B-girl」的女性霹靂舞 ,起步往往更不容易。
但是,許馥雅卻是男性霹靂舞選手,都會佩服的強者。因為,一些通常被認定男性選手才做得出來的招式,許馥雅都會努力一一克服。
「她就是一個很強的人!嚴謹認真,又自律。」與她一起長大,也是霹靂舞選手的彭邦安如此評價。
談及開始接觸霹靂舞的契機,許馥雅表示先是認識了體操,不過當時並沒有學習,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霹靂舞上課的樣子,發現跟體操很像,也都有很酷的動作,才決定嘗試。
靠自律,熬過普通人無法承擔的訓練強度
她回憶起,小時候會覺得有些招式可能只有男生可以做,但後來看到國際上或是網路上一些「B-girl」也可以做出跟男生一樣的動作,就讓她決心效法。
「如果你付出努力去增進自己的一些條件,你還是可以做到那些動作。真的要說受限制,一定會有練比較快或練比較慢的差別,但我覺得要做到的話,就是看自己想不想、願不願意去增進那些條件。」
這個追求體能升級的過程中,許馥雅熬了許多普通人不一定能熬過的強度。直到現在依然如此。
比如最近正值暑假,許馥雅每天通常都會來舞蹈教室報到,除了每週一、三、四晚上的團練之外,其他都是她自己練習的時間,教練指出,其他團員每週的固定團練,對許馥雅來講反而是「放鬆」的時間。
但是,霹靂舞不是光機械式練習就可以,舞步要開展出單屬於自己的靈魂與風格,得靠腦袋。所幸,當初帶著她踏進霹靂舞世界、影響最深的凌維志教練,以及前輩選手,不斷鼓勵她靠比賽來學習。
跨組參加成人賽,從挫敗中練出自己風格
其實,許馥雅在16歲出賽就已是青年組的常勝軍,但在教練與前輩的鼓勵下,卻決定給自己更艱困的挑戰:跨組報名比賽。
首先,因為她比同齡人還要早開始練舞,在舞齡上其實與成人組相近。此外教練更希望讓她加速成長,
「再厲害的人,都容易因為輕易奪冠而鬆懈。她(許馥雅)年紀比較輕,我也希望各方面她都可以再加強。」
雖然成人組比賽不好打,許馥雅指出,最後卻得到下兩點加分之處:
其一是當時的她還沒有很全心全意在霹靂舞上,相比已經在走全職的其他B-girls,雖舞齡差不多,專注度差很多。參加成人組比賽逼迫她更積極練習。
其二是許馥雅在當時對霹靂舞還沒有自己的見解。她表示,自己覺得那時候沒有懂那麼多,就是老師教什麼動作, 聽從這個動作可以接什麼(動作比較順),她都會聽從,沒有去思考自己的Breaking(霹靂舞)可以怎麼做。
經過比賽挑戰,一次次挫敗間,她卻從學習對手如何勝出中,慢慢地去學會怎麼編排自己的動作,實力也就此提升。
霹靂舞國內體保第一人,背後是教練一通通電話
不過,縱然許馥雅在霹靂舞上已展現了超齡的能力,再過幾年大有可為。爭取體育保送的過程中,卻遭遇不少障礙。
原來,運動升學分成甄審與甄試兩種,兩者都有需要滿足的條件方能提出申請,甄審是只有書面資料繳交給學校;甄試則是除了書面資料外,還需參加術科的考試。在國內,要想以霹靂舞升學,大學升學歷年都是報名街舞或是動態藝術的類別,沒有獨立的「霹靂舞」項目。
許馥雅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才得知自己或許可以用甄審方式升學。原先各大學都沒有開放這個項目。最後,是教練凌維志苦心主動向各大學詢問,一通通電話懇切地讓校方瞭解許馥雅的潛力,終於因台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系主任有興趣,而打開大門。
由於,台師大並沒有訓練霹靂舞的專業設備與師資,所以教練還提供了舞蹈教室的場地作為練習空間,以及爲許馥雅選手制定完整的訓練計畫,校方經過評估後才同意。
想繼續跳舞多難?許多選手中途放棄
為何需要付出這麼多?教練凌維志指出,因為許多優秀的霹靂舞選手都是在國小階段被發掘出來,他這些年的培訓過程中,也曾看好許多年輕選手潛力,但很多時候,都卡關在華人家庭傳統上重視的升學思維。
像是國中升高中,以及高中升大學這兩個階段,他發現10個選手裡面大概只有兩個人可以回來,其他8個人就是練不回來只能放棄掉。若不把升學制度建立起來,容易扼殺許多選手的未來道路。
就連許馥雅從小學習霹靂舞,一路以來家裡的態度也只是希望她當興趣一樣培養、直到在世中運取得好成績、決定未來要繼續跳舞時,家裡才全力支持。
凌維志指出,積極促成許馥雅,是想創下一個先例,讓以後的霹靂舞選手可以不用擔心升學問題,未來更有機會當一門專業經營。
「我覺得比較少人,可以沒有任何模板就會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情。」對教練而言,許馥雅的決定是勇敢的,因為在台灣霹靂舞還正在萌芽,而師徒倆走在很前面。
能否成功?就看台灣人熱情為參賽巴黎奧運選手加油的此刻下,能否就此支持未來讓更多台灣人展現國際級運動實力,鋪陳更遠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