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化創意產業新模式 張培仁 放大你的生活想像力

王一芝
user

王一芝

2007-01-25

瀏覽數 49,100+

文化創意產業新模式 張培仁 放大你的生活想像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7 / 1月號雜誌 創意是教出來的

2006年12月初,入冬的第一波寒流,讓台北人冷得直打哆嗦,但從早上11點,華山文化園區前就被人潮圍了一圈又一圈。台北之音總經理梁序倫從醒吾大樓十樓往下看,忍不住驚呼,「沒看過華山擠那麼多人。」

這不是選前候選人的造勢活動,他們都是為了台灣第一屆「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而來。訴求清新、自然,追求夢想生活的「簡單生活節」,就像一個不化妝的嘉年華會,不喧囂、不煩鬧,舒服得不得了。

你可以往返四個不同的舞台,聆聽音樂人不插電演唱的都市民謠,也能流連在街頭市集尋寶,與知名作家分享簡單快樂的生活,甚至走進集結數十家手感和耕種品牌的純淨市場,體會資深廣告人孫大偉所描述,「核彈浩劫後冒出的新苗。」

一位打扮入時的年輕女生說,如果不是聽到伍佰的台式搖滾,還一度以為置身在國外的創意公園。事實上,從「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出發的「簡單生活節」,所造成的影響力,一點也不簡單。

扭轉!華山效應更勝賺錢

「簡單生活節」才第一屆,就找到統一、7-ELEVEn及中華電信等大贊助商,打破台灣「文化無價(免費)」的魔咒,以兩天套票約千元的高價,照樣吸引3萬人次進場,帶進超過3000萬門票收入及1200萬的場內消費,算是小賺。

每一位在「簡單生活節」擺攤的創意手感達人,及有機生活品牌廠商,更締造出創業以來最高的展場營業額。

專門販賣薑製品的「兩畝田」老闆娘朱嘉琳描述,當天攤位前擠得連商品都不夠賣,營收比平常增加三、四倍,「現在網站流量更是天天倍增。」

命運多舛、差點要被剷平,改蓋成28層樓立法院新會館的華山文化園區,也因「簡單生活節」,露出發展文化創意園區的曙光。從事「搶救華山」運動超過十年的立法委員李永萍說,過去和官員爭論時,很少人能想像華山未來的可能性,只想著鏟平蓋高樓,「但Simple Life把大家對華山的想像力變大了。」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劉維公形容,「簡單生活節」是「文化創意產業的Web2.0」,就像無名小站或YouTube開放給網友張貼文字和影像,「簡單生活節」也嘗試提供給獨立音樂工作者、手感經濟達人一個發表的平台。

2006年底東方線上舉辦「樂活族群生活型態調查」發表會上,更有媒體分析,「簡單生活節」的經營完全符合近年在台灣成為顯學的「藍海策略」以及「長尾理論」「Web2.0」及「行銷生活型態」。

能前瞻!專攻別人還沒想到的

活動當天,歌手陳綺貞和黃韻玲都把最後一首歌獻給Landy,在「分享書房」擔任主講者的電視人王偉忠和作家蔡康永,也冒出一句「Landy在嗎?」,讓人們忍不住討論起,Landy是誰?

是的,Landy就是「簡單生活節」的幕後推手,前滾石唱片集團策略長、魔岩唱片總經理,現任中子創新執行長張培仁。

張培仁的辦公室位於國父紀念館附近巷內的舊公寓六樓,桌上堆滿了將看未看的大量書報,讓張培仁只能縮在窗邊小茶几上工作,但也證明了他超強的求知欲與好奇心。

1962年出生,長年蓄有落腮鬍的張培仁,看來粗獷,其實心思相當細膩,總能對社會脈動、音樂及現代文化變遷,有著獨特敏銳的觀察。

2000年前,張培仁堪稱是台灣最有前瞻性的音樂人。他經歷過台灣唱片界最風光的年代,在以人文作品著稱的滾石唱片,捧紅許多歌手後,不相信華人音樂只有抒情和風花雪月,轉而投身當時一窮二白的大陸,開發中國火搖滾樂系列;又創立魔岩唱片,在大家不看好的情況下,為伍佰、楊乃文、張震嶽等另類歌手,打出一片天。這些豐功偉業仍不時為後輩津津樂道,但是張培仁並不開心。因為他想要做的,不是賣唱片或賣明星,而是為消費者創造更好的文化生活。

要獨特!就要為生活型態命名

張培仁發現,不管是美國的重金屬搖滾、嘻哈,英國的龐客或日本的涉谷系,都不只是音樂名詞,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台灣人聽這些音樂的同時,也在模仿他們的生活。

一旦資訊全球同步,台灣消費者寧可聽原創音樂,也不願花錢購買模仿的本土音樂。

「看完《慾望城市》,走出門卻不是第五大道,又怎麼會讓你真正快樂呢?」張培仁認為,西方的所有生活,根本無法滿足台灣人的需求。

1990年後,張培仁見國外唱片傾銷,台灣卻無招架之力,當時便預言就算沒有線上音樂,唱片工業也會崩解。

張培仁心想,當身為華人流行音樂大本營的地位動搖,台灣優勢就只剩下生活風格。「我們要為自己的生活命名,讓我們的生活變成一種型態,才有競爭力,」張培仁強調。多年來,用音樂帶動生活型態的夢想已在他心中種下了種子。

而從四年前開始,張培人終於找到了他對台灣生活風格的定位:Simple Life。他看到行銷預算極少、曝光量極低的陳綺貞,專輯銷售量卻最穩定,發現了簡單特質的靜水深流。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每位大陸朋友來台,都興奮地告訴張培仁,「天啊!台北太迷人了。」那是一種從生活歷練出來的簡單、禮貌、便利,和喜歡欣賞美好事物,整個城市散發著愉快的氛圍。

但行銷Simple Life的概念實在不容易,連擅長把地下歌手捧成超級偶像的張培仁也搖頭,「要怎麼告訴民眾,我們一起為台北創造美好的life style;有誰聽得懂?又有誰相信呢?」

耍本土!搖滾、樂活都要搞大

就在此時,連續兩屆「台客搖滾嘉年華」的大成功,給了張培仁勇氣。聽到張震嶽和Mc HotDog創作的《我愛台妹》這首歌,嗅覺和自覺都很靈敏的張培仁靈機一動,融合本土俚俗和現代前衛的衝突,舉辦一場台客搖滾演唱會,「全球化之前,必須讓本土化真實存在。」

第二年,張培仁在演唱會之外,加進70個嚴選的創意攤位,首度嘗試整合跨界型式,形成一個浪潮發展的基礎。

張培仁也看上台中做為活動地點,台中沒有台北的挾洋味自重,又是台灣次文化的核心,孕育了泡沫紅茶、汽車旅館等流行,更是全台灣年輕人快樂指數最高的城市,因為創意不受羈絆。張培仁記得,活動開始前,媒體還曾為「台客」名詞爭論,結束後,一位歌手到大陸演唱,大陸朋友圍著他問「什麼是台客?」那感覺就像台灣人在1950~1960年代,外國人問「什麼是龐客?」

「台客文化原本就存在,只是沒有被凝聚,當「台客搖滾嘉年華」這活動一出現,潮流就會加速形成,」張培仁透露大陸已邀約台客演出。

不只創造潮流,台客也促動消費需求。據玫瑰大眾唱片通路(重聚典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估計,台中唱片市場因此成長兩成;音樂演出館場Live House也從原來乏人問津,現準備擴大營業。然而,相對於台客的俗豔、熱力四射,「簡單生活節」需要更精緻的質地,更專業的團隊,以及更豐沛的資源。

找到近年推動樂活(Lohas)不遺餘力的7-ELEVEn共同主辦,不愛搞小局面的張培仁,繼「台客搖滾嘉年華」後,再度大舉跨界組合演唱會、講座、創意市集和有機生活市場等創意。

劉維公表示,跨界本身就是一種給消費者的獨特體驗,「Landy技巧性地讓二元對立兼容並存。」

票太貴!文化不商業怎生存?

過程中最被關注的,莫過於收千元門票,因為過去華山的活動多半免費。

有媒體記者直指活動商業性太強,「為什麼這麼好的活動,卻這麼不平價?難道付不起這個價格的民眾,就沒辦法參與嗎?」

對於質疑,張培仁強調,文化不商業,怎麼向外拓展?有強勢行銷,文化才能推動起來,如果等待文化演進發生,必須花費相當冗長的時間。

7-ELEVEn整合行銷部部長劉鴻徵補充,文化活動必須養成付費習慣,一方面提高品質,也能讓起步中的創意人有收入支持創作意願。

張培仁坦言,也許因為不便宜,再加上是第一屆,剛開始票賣得並不好,「簡單不是醜陋、不是容易,而是把喜歡的事做好,我非得賭台北人能接受這價值觀不可,」張培仁的霸氣總帶著理想性。

音樂製作人林暐哲觀察,張培仁心底明白不一定會成功,但對「未知」並不恐懼,「他很敢冒險」。

事實證明,他成功了。經過這兩、三年的沉潛嘗試,張培仁終於利用「簡單生活節」,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創造了一個新經營模式,甚至還準備文化輸出到大陸。但在這之前,張培仁還必須花大把時間和台灣政府的法令周旋、拔河,他忿忿不平地說,「公園規定不准賣票、賣東西,請問創意市集如何生存?」另外,他也建議不要把工業或學校放進文化創意園區,只要提供空間,年輕人會自動發表創意。

夢更大!街頭創意網路發聲

除了舉辦一年兩大節(台客搖滾嘉年華、簡單生活節)活動,張培仁也經營台灣最大的創作音樂集結網站。

2005年2月,張培仁眼見創意產業前端缺乏人才,設立了音樂、影像及設計的網路發表平台StreetVoices.com,讓他們能更簡單地發表作品。

他呼籲,不要盲從西方名牌,台灣年輕創作者的作品,絕對可能變成華人最具代表的品牌,「必須先協助這些品牌獲得初期發展的資本,才有機會。」

儘管StreetVoices.com仍處於燒錢階段,張培仁得不斷找資金、以案養案,才能維持。但一輩子都在為創作人搭平台的他說,只要看得到未來,就不覺得苦,「2006年11月StreetVoices.com的流量排名全球第3000名,很多人因為使用它,獲得生活的快樂。」

林暐哲比喻,張培仁就像專門帶隊玩樂的導遊,連荒廢已久的華山文化園區,也能讓人玩到不想回家。

如果台灣多幾個張培仁,以音樂帶動生活型態,又懂得利用網路力量,那麼台北成為華人創意中心的夢想,才真能實現。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