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曾教過上百人求職,而最多人與我分享的困擾就是,為何我在人力銀行投了那麼多履歷,卻沒收到幾個面試通知?當這種情況發生一段時間,無疑是打擊信心,甚至會礙於經濟壓力,產生焦慮感,不為人知的是,企業人資通常不會說出已讀不回,甚至不讀不回的理由,以下就幫大家整理出5個,企業不邀約你或是直接不讀不回的真相,並非全都是因為你不夠格,別太難過。同時,還是有機會對症下藥來補救。
沒取得面試原因1:對方累積更多履歷,但不打算這麼快找人選
我自身還遇過一種比較特別的情況,那就是當我投了履歷,也沒有很快就面試,是雇主希望多收集一些履歷時,從這些夠大的資料中挑出自己喜歡的人,我曾經面試某美商公司,他們招募的速度很慢,但是還是有在我投遞履歷後,邀約我參加面試。
我當時面試的公司,是很有本錢挑人的知名外商科技業,因此,你真的想去面試,投了之後暫時沒回應,也急不得,但這年頭是大缺工時代,某種程度上,現在的求職市場是事求人,不是人求事,這當然也不是一件壞事啦。
不過企業當然也有對策,它可能隨時都在累積更多履歷,但不打算這麼快面試人選,或輕易錄用人,所以如果這種情況,建議你別把全部的雞蛋放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求職唯有騎在驢上,你才有機會能找到好馬,或端出更好的條件,讓企業優先選擇你。
沒取得面試原因2:企業本來就已經找到人,只是不關閉職缺
另外一種情況是,企業在你投遞的當下,本來就已經找到人,只是在人力銀行上,先不關閉職缺或沒有去關職缺,我之所知道真相,就是因為剛畢業那一年,我曾經應徵某科技公司,我面試了A職缺沒有下文,後來我打電話主管能否應徵B職缺,結果主管回我說,B職缺已經找到人,只是沒有去關閉而已,當然這種情況也不算少。
原因在於,這年頭多數公司的流動率都偏高,有些公司繼續刊著還可以繼續收到履歷,要是原本的人選陣亡,或是離職,還可以收到履歷,對企業來說,買長年的人力銀行權限,也不是什麼大錢,自然不會找到人後關閉履歷。
沒取得面試原因3:履歷的呈現方式,並未引起雇主的青睞
這一點,比較是求職者能自行努力的部分,坦白說台灣人的個性比較謙虛,或是比較不懂的什麼樣的文字呈現、排版、內容能吸引面試官,導致於跟許多好機會擦肩而過,但如果你的工作能力沒有問題,過去跟應徵職位也有極高的關聯性,就要改變履歷的呈現,將成就和貢獻凸顯出來,排版力求精簡,才能在茫茫人海中,勾起面試官的興趣。
我自己都會建議學生,一個工作經驗,要將你的貢獻列出三到五點,或是你可以將工作職責先列幾點,在列出工作成就幾點,總而言之,企業只在乎你過去的工作經驗,能否解決企業的問題,如果可以,自然能獲得面試機會。
沒取得面試原因4:你的資歷、學歷,跟工作經驗只到最低標
這一點,我必須說企業很現實,扣除某些願意錄用新鮮人的公司跟職位外,多數的企業,為了省錢、省麻煩,會喜歡有相關經驗的即戰力,而什麼叫做即戰力,那就是有相關學術背景、工作經驗、人脈跟證照的人,要談的更深入一點,更可以說某些公司偏好特定學校,或是有同業經驗的人選。
但這些可能不會在徵才啟事上寫明,導致你投了卻石沈大海。
如果你是這種情況,我會建議你要投遞履歷前,先研究這類工作在市場上通常是哪類人容易入選?自己差對方在哪裡?若是學歷,就建議先去考取相關研究所;若是證照,也請進修。
另外,如果是跳進新領域,去投想轉行的企業類型,更需要端出已經進修哪些課程這張牌,才能說服企業錄取你,或是給你面試機會。
沒取得面試原因5:企業使用email預覽職缺時,就將你的履歷篩選掉
人力銀行之所以那麼容易被已讀不回,其實是企業使用email預覽職缺時,就將你的履歷篩選掉,根本沒認真看。
多數人可能會因此感到沮喪,不過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是雇主對你完全沒興趣,如果雇主使用email預覽職缺時對你沒興趣,自然就不會點開履歷了,這種情況是最糟的,代表你完全不合資格。
以上這5種情況,都還挺容易發生的,不過,被企業發無聲卡時,請不要難過,求職本身就是一連串失敗的過程,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
不過,以上的五點應該足以讓大家自行判斷,自己的履歷是哪一種情況才會遭逢石沈大海,如果你還是不知道自己的問題點是什麼,我會強烈建議尋找專業的履歷、面試諮詢師尋求專業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