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17日)陽明、萬海股價又跌!以哈衝突走向和平,航海王股價卻應聲跌停?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上週四(13日)要求哈瑪斯接受和平協議,原以為哈瑪斯有意談判,可望舒緩紅海危機,但貨櫃航運一旦不用繞道、運力恢復,運價可能不會再漲,股價也沒了希望。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當天股價應聲暴跌;沒想到,以哈衝突出現轉機只是個幌子,哈瑪斯沒過多久再度開火,航運市場隔天跟著點火。宛如鄉土劇般的轉折劇情,讓下半年的航運市況再添變數。到底未來市況如何?業界人士分析,有三點觀察讓他們仍樂觀。
6月11日,台股裡的水手們彷彿洗了一場三溫暖,因為貨櫃三雄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的股價不斷上漲後,當天居然開高走低,呈現爆量下跌,陽明直接跳水跌停,長榮、萬海同樣沈淪,航海王不爭氣的表現,股民的臉可說是「青筍筍」。
原因來自「一紙協議」。場景轉向以巴衝突的現場,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要求哈瑪斯同意美國公布的三階段停火協議,安理會首度背書的和平協議,可能讓原本的紅海危機暫歇。消息一出,歐洲線集運合約報價下跌超過8%,加上6月7日公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雖然上漲,漲幅卻只有4%,不如市場預期,連帶影響投資人對航運業的展望。
此外,紅海危機導致大量貨櫃改道麻六甲海峽,結果新加坡大塞港,巴拿馬運河又面臨70年以來的最大旱災,所有航商的運量驟減,埋下未爆彈。是否下半年就沒有翻身可能?
看好原因1:旺季甚至提前
但這顆彈,居然不到一天就拆解完畢!隔天開盤,貨櫃三雄轉跌為漲,因爲哈瑪斯繼續開火,形同不認安理會的和平協議,紅海危機延燒,地緣政治情勢再度陷入僵局,連帶推升歐線集運指數,航運類股的股價一夕之間翻轉,這有如鄉土劇的轉折劇情,真的在台股發生了。
6月14日公布最新一期SCFI,再度上漲,正如長榮、陽明、萬海在日前的股東會所提,因為塞港、缺櫃、滿艙,市況依舊樂觀。
法人表示,第三季是航運業的旺季,美國今年的經濟狀況逐漸回溫,感恩節、耶誕節拉貨潮已經啟動,因為船舶繞行時間增加,客戶端拉高庫存,今年的需求將好轉,看好旺季提前、擴大,市場還傳出各大航商擬加收旺季附加費(PPS),包括地中海航運、馬士基、達飛、以星等航商都喊出7月1日起,美國線加收PPS約2000美元~2500美元。
看好原因2:散裝也受惠,裕民樂觀看未來1至2年營運
除了貨櫃航運,散裝航運的市況近期也維持高檔,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間的造船廠訂單,集中在貨櫃等大型船舶,散裝新造船交船量偏低,也因為環保法規上路,老舊船舶必須降速或淘汰,運力如果無法跟上需求,散裝運價的指數也有機會走揚。
6月初舉行股東會的裕民(2606)就提到,新船訂單率及船隊成長率分別只有9%及2.9%,為歷史新低,而且市場上船齡為15年以上的船舶就有20%,且根據估計,船舶航行速度較2021年的高峰已下降將近6%,船舶供給量明顯減少。
裕民航運總經理王書吉指出,散裝航運的新船供給有限,需求穩健成長,樂觀看待未來1至2年的營運狀況;他特別提到全球鋼鐵需求帶動海岬型船舶需求,2024年前四個月的運價表現亮眼,預期下半年航運景氣持續樂觀,「中短期內朝著100艘、載重頓1000萬噸目標前進,裕民不一定要成為最大的「航海王」,但要成為最有效率、最會賺錢的公司。」
裕民也已提前進行新船建造計畫,裕民表示,2023年共有9艘環保節能新船下水,船隊也增加智慧化應用比重,透過船聯網管理,提升故障排除速度、降低故障率,藉以提升營運效率。
全球屢傳罷工,航運股卻可能因禍得福?
而且,法人還觀察到新的變數,也就是全球各地陸續傳出的「罷工」。根據外電報導,美國東岸的碼頭工人在今年9月面臨6年合約到期,目前進入協商,新合約將牽涉工資和反自動化問題,美東與墨西哥灣沿岸港口的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卻在此時宣布停止與資方談判,數萬名港口工人大規模罷工,風險急劇上升。
不只美東,法國數個重要貨櫃港口工人,也抗議法國延後法定退休年齡至64歲,可能惡化歐洲塞港問題,間接推進運價;此外,加拿大鐵路近期也出現罷工談判,一旦北美運輸中斷,全球航運供應鏈將更為複雜,牽動下半年運價。若因此推升運價,航海王類股就多了反彈契機。
走過後疫情時代的大風大浪,航運業者的更能適應多變的市況,從傳統的景氣循環股,搖身一變為市場當紅炸子雞,全球政經情勢對於航商來說,可說是牽一髮動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