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黃仁勳掀熱潮,AI當道令人焦慮?葉丙成:先從「這件事」做起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24-06-11

瀏覽數 5,250+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8日離台,在台灣期間掀起「仁來瘋」風潮,AI成為熱議話題。蘇義傑攝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8日離台,在台灣期間掀起「仁來瘋」風潮,AI成為熱議話題。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掀起「仁來瘋」風潮,AI成為熱議話題。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今天在臉書發表「AI當道,該為此感到焦慮嗎?」一文,他表示,與其焦慮,「我們先讓自己成為願意開始使用 AI做事的人吧」。

葉丙成表示,黃仁勳來訪的熱潮,給了大家對AI未來發展的期待,但也讓許多人對於AI焦慮。擔心是否自己是否能跟得上、擔心自己學的領域不是 AI 會不會發展就受限。對於AI這塊,他建議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來看。一種是研發AI相關技術(軟體、硬體)的人,一種是能使用AI在自己場域做出厲害作品的人。這兩個層面是不同的,但常常被混在一起看。

他說,就如同軟體這塊,這社會有人負責的是研發寫軟體,如Photoshop、Office等,有的人負責的是用Photoshop去做影像處理。雖然說影像處理是重要的技能,但並不是說要人人都會開發影像處理的軟體,而是要會善用這樣的軟體去處理影像。這是兩個不同層面的。

不只是影像處理如此,葉丙成表示,很多科技也都是這樣的,分成兩種人:研發這科技的人,跟會善用這科技創造出價值的人。通常前者是少數,後者是多數。

「AI亦是如此」,葉丙成表示,會有一批人是研發AI科技的人,另一批人則是能善用AI科技創造出價值、做出好東西的人。即使AI當道,也不是大多數的人都該去做AI技術研發的工作,而這工作也不是每個人興趣志向能力都適合的。所以不用太焦慮自己或是自己的孩子未來沒能成為 AI 技術研發的工程師。

葉丙成表示,在未來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個層面:如何讓自己善用AI科技來幫自己的工作、領域,創造出價值跟好成果來。這會是AI興起後重要的素養。例如:做行銷的人,善用AI 創造厲害的文案;公司的法務,善用AI來找出合約的問題;做教育的人,善用AI來幫自己設計教案;職場的人,善用AI幫自己做簡報。

未來值得關注的,是如何讓自己善用AI科技來幫自己的工作、領域,創造出價值跟好成果。取自Unsplash

未來值得關注的,是如何讓自己善用AI科技來幫自己的工作、領域,創造出價值跟好成果。取自Unsplash

葉丙成說,相對於讓自己成為AI技術研發人才而言,讓自己學會用、習慣用AI在生活上、工作上創造價值,這是許多人都可以做得到的。現在已經有很多的書或課程在談這些面向,也都很好上手。只要願意花時間學,都可以學,真的不用太焦慮。

「AI這個科技,對社會、對產業的影響會是很長久的」。葉丙成表示,它也持續在演進中,還沒有到最終的型態。在這個還在演進的時候,大多數人保持好奇關注、會願意去使用、讓自己愈來愈習慣AI的輔助做出比以前更好的成果、或是幫助解決以前自己解決不來的問題,這樣就很棒了。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葉丙成表示,台灣未來當然需要更多AI技術的研發人才,這是政府會持續努力的。但除了AI研發人才,台灣也還是很需要在各種領域的人才:文化、商業、人文、金融、藝術、建築、土木、醫療。能在各個領域、在適合的場域跟工作上,能善用AI的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人,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人。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去做AI技術研發才有價值。

葉丙成表示,大多數的我們,試著開始使用AI、讓它成為你的好幫手、讓自己愈用愈順手、工作上的生產力或是效率、品質逐漸提升,這樣就很好了,不需要焦慮。

他向家長喊話,至於擔心自己的孩子現在應該要提早學什麼、做什麼,以後才能成為AI研發工程師,這就讓孩子自己的興趣去決定吧,爸媽不需要在這時候過度地去操這個心。

如果想學AI技術入門,葉丙成推薦台大電機系教授李宏毅開設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導論」,他說,李宏毅在台大開的AI課程,有上千人修課,非常厲害。他鼓勵想了解AI的高中生,除了多元選修外,也可透過李宏毅的課程在自主學習的時候學習。

葉丙成表示,台灣的AI人才培育,他覺得很難得的是在做厲害的AI研究的教授們,好幾位教授都是很有熱忱在教學、還有做推廣。例如中央大學的教授蔡宗翰、政大教授蔡炎龍、台大教授陳縕儂等,很熱心的在對校園外做推廣,讓大家更了解AI。

葉丙成表示,台灣的AI人才培育,他覺得很難得的是在做厲害的AI研究的教授們,好幾位教授都是很有熱忱在教學、還有做推廣。遠見資料照,蘇義傑攝

葉丙成表示,台灣的AI人才培育,他覺得很難得的是在做厲害的AI研究的教授們,好幾位教授都是很有熱忱在教學、還有做推廣。遠見資料照,蘇義傑攝

本文轉載自2024.06.09「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