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主管看過來!兩招破解年輕員工「已讀不回」

李河泉
user

李河泉

2024-05-29

瀏覽數 18,650+

年輕世代把LINE等通訊軟體當作是「聯繫工具」,使用上常常與主管有不同的期待。Unsplash by Adem AY
年輕世代把LINE等通訊軟體當作是「聯繫工具」,使用上常常與主管有不同的期待。Unsplash by Adem AY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明明是上班時間,為什麼年輕人對主管發的LINE還是「已讀不回」?以下是主管該搞清楚的三大原因,以及如何因應的兩大解法。

在一場高階主管的課程中,談到有關新世代的管理,配合社群運用上造成的困擾,尤其是有關LINE的使用,大家的感受愈來愈深。

某位總監發問:「明明是上班期間,為什麼發LINE給同仁,半天都沒有回應?這樣是不是不太有禮貌?」

另一位主管補充:「對啊,問他們原因,理由是不太習慣看LINE,而且沒注意到,這個理由是不是太瞎了一點?」

我回答主管們:「請大家先不要生氣,我們可能從來沒有想過,其實對於像LINE這樣的社群工具,兩代之間的看法完全不一樣。」

現場響起了疑惑的回應聲……。

我緊接著說:「大家別著急,我先解釋一下他們『已讀不回』的三種原因,再來討論『那麼該怎麼辦』的兩大作法。」

「已讀不回」三原因

為什麼年輕世代對LINE習慣「已讀不回」?以下是我粗淺的分析。

通常有三種原因:

1.年輕族群認為社群是「平等傳送訊息」的工具,想回再回就好,幹嘛要有壓力

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年輕世代從使用社群開始,除了接受家人的訊息,大多數都是從朋友、同學開始。這群年輕人在朋友和同學之間傳送訊息的口吻及態度,一定是平等對待,在用字遣詞的部分,很難會有禮貌,也不會有上下位階的分別。

發個訊息給同學,一定是:「ㄟ,今天怎麼沒來學校?明天把那該死的課本拿來給我,不然你就完了。」絕對不會是:「OO 同學您好,今日在學校未見您的身影,甚念,明日煩請將課本攜來學校,造成困擾之處,請多包涵。」

這種「缺乏抬頭和尊稱」「沒頭沒尾,只談重點」的文體內容,早就是年輕世代的習慣,進入職場很自然地用平行對待的文體,在LINE和email的互動當中呈現,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2.覺得「朕知道了」,還沒有養成回應的習慣

如同前面所說,年輕世代把LINE當作一個「聯繫工具」。加上這群世代從小被尊重,自我意識遠高於以往,沒回應,「只是剛好而已」。

主管們不要覺得不可思議,只要思考一件事情,如果轉換成父母的身分,您目前在家裡所發出的LINE訊息,小孩一定都會「立即回應」嗎?(回答請實話實說,不要偷偷地嘴硬)

老實說,受惠於父母的善意,即使孩子們沒有回應,不是沒有被要求和糾正的,但更大多數的孩子,父母都會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頂多嘴上念念。也因此,這樣「不見得非要回應」的習慣,也讓這群孩子們認為「有訊息告知我,我已經看到了,只是還沒回而已,這樣哪裡有錯?」

3.不知道該怎麼回,所以只好先放著

年輕人習慣了社群的直來直往,進入職場,對於主管有關工作的訊息,剛開始很容易不知道怎麼拿捏,所以有可能已讀不回。

年輕人習慣社群的直來直往,進入職場,對於主管有關工作的訊息,剛開始很容易不知道怎麼拿捏。Unsplash by bruce mars

年輕人習慣社群的直來直往,進入職場,對於主管有關工作的訊息,剛開始很容易不知道怎麼拿捏。Unsplash by bruce mars

通常又有下列三種情況:

A.目前手邊還在忙其他的事情:年輕世代其實很純真,在職場當中,他們常常接到工作後就會開始進行,只是年輕人很習慣「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接到臨時交辦的LINE,假設跟手上進行中的工作不相關,很多年輕人會選擇先不回應,乾脆將手上的完成再回覆。

B.看不懂主管的意思:許多主管的個性都很急,訊息也來得又急又快,年輕同仁有可能看不懂主管的意思,很容易楞住,不知該如何回應。思考的時間一久,很容易超過主管的底線,讓主管火冒三丈,為什麼看完了半天,都不知道要回應嗎?

C.還沒想好該怎麼做:年輕人或許看得懂訊息的意思,但受限於經驗,一時之間還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很容易就先放著已讀不回。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兩大策略化解 

年輕世代對LINE「已讀不回」,主管可用兩大策略來化解:

1.相互尊重,事先訂好雙方能接受的作法

前面說過,年輕人對LINE有自己的使用習慣,帶著這樣的習慣進入企業是正常的,如果主管對LINE有不同的期待,務必事先說明,取得雙方的共識。

有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對於在工作過程中,有關LINE或email的使用方式,上下之間能「雙方事前講明白」。所謂的事前,就是在「面試時」「報到時」「工作中」的三個時間內,挑選其一進行溝通。

進行溝通的方式有兩個:

A.主管可以先詢問同仁,平常對LINE和email的使用習慣,當然是以合法詢問為前提。

B.主管可以提出在職場當中,希望部門同仁對LINE和email的溝通往返有一套草案,讓同仁先行參考。

例如,辦公室內可以提出下列草案(草案僅供參考,歡迎依公司現況修正):
部門訊息發送原則草案(上班時間內) 
a.辦公室內的溝通,盡量以當面為原則。
b.若考量辦公室距離或當事人之一不在辦公室,公事的告知可以用電話、email、LINE來進行。
c.重要緊急的事情請用電話,email和LINE為一般訊息通知。
d.若由主管發出訊息,無論群組或是個人,請在收到後的第一時間回覆(上班中,建議最晚避免超過OO時間)。
e.如果訊息不清楚意思請立即提問,發訊息者(含主管)有義務解釋清楚。
f.如果收訊者無法立即完整回覆內容,請先回訊「收到請稍待,OO時間後回覆」即可。

C.溝通的過程中,務必採納同仁的意見,討論出上下都接受的遊戲規則,並請務必合法。

2.對於「不知道該怎麼回」的三種狀況,主管請以「平等尊重」的手把手解決方式,讓年輕人真正的服氣

A.同仁目前手邊還在忙其他的事情:年輕人的確有可能分不出主管來訊息的「輕重緩急」,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建議主管不要當場生氣,請在事後找時間,平心靜氣地和同仁討論,列出實際的案例,讓同仁能清楚明白「什麼樣的事情屬於緊急,可能必須優先處理」,並讓同仁也願意接受。

B.同仁看不懂主管的意思:主管的想法也不妨改一下,以前我們總覺得主管的訊息來了,底下該設法完整解讀「揣摩上意」。現在的年輕人欠缺這樣的背景環境;以前我們需要猜測爸媽的想法,現在則是變成爸媽不斷猜測小孩的想法,是不是養成環境截然不同?

建議主管先要求自己,在LINE的訊息當中,明確講清楚你的期許,例如:「這件事情因為OO原因比較急,麻煩先處理,如果有想法或不方便,請立刻告訴我,別擔心。」

主管也試著將訊息寫清楚,讓同仁明白主管的想法,避免製造更多誤會。

C.同仁還沒想好該怎麼做:如果同仁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有已讀不回的情況,也請主管在事後找同仁聊聊,在平心靜氣的氛圍中,雙方重新釐清:「如果不知道怎麼做也沒關係,可以直接先回訊息告訴我你還在忙,或者需要思考時間,大約在什麼時間可以回覆我就好。」

LINE不是聖旨

主管別把LINE或email當作聖旨或奏摺,請放下身段輕鬆看待。許多老一輩常常對年輕世代回覆LINE或email很生氣的原因是,覺得他們「不立刻回覆」,而且回覆的時候「沒有禮貌」。

上面已經分析過形成原因和解決方法。最後還要提醒主管們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由於世代的差別,造成上下雙方對LINE和email有「認知上的重大不同」。年輕世代只把這些當作「快速聯繫的工具」,主管卻過於在乎這些工具,甚至把這些看作是「向上啟稟的奏摺」或「向下宣示的聖旨」,企圖從當中看出「年輕人的態度」。

主管不妨做個調整,面對這些工具,我們的目的,只是希望知道同仁的想法和進度,把重心放在內容就好,別太過在意是否有尊稱,或是用詞禮貌與否,如果有的話是最好,沒有的話就算了。

請真的不要往心裡去,也別計較這些態度,不然主管的內傷只會愈來愈重,就算氣死了,年輕人還是覺得「你在哈囉嗎?」

是否擁有「離線權」?

至於下班後有關LINE的「離線權」,雖然上課過程中討論都是「上班回覆LINE的部分」,但在課程尾聲,也有主管們討論到「離線權」的看法,也就是下了班之後,同仁是不是確定應該有「不回覆LINE」的權利?

其實,「離線權」目前還需要更完整的法令依據,不過不用擔心,只要在下了班之後,同仁能舉證「下班後的公務往來」,就可以依照勞基法請求加班。

也請企業和主管特別注意,許多同仁真正在乎的,不只是下班後是不是有額外的工作,年輕人更在乎的,是公司和主管們的態度,以及對待同仁既合法也合乎情理的平等尊重,這才是許多公司沒注意到的地方。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跨世代領導千萬講師、陽明交大兼任副教授、台積電「跨世代溝通」課程指定講座、知名百大企業顧問、銀行消金事業群業務最高主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