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TikTok脫離字節跳動風波愈演愈烈,當今全球下載量第一的TikTok及母公司字節跳動的創始人張一鳴,近日身價也下跌8%,跌出大陸富豪榜前三名。究竟這位80後的「技術理想主義者」是如何崛起?面對困局,他又該如何延續TikTok的輝煌呢?
4月23日,美國參議院通過《TikTok剝離法案》,要求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在限期九個月內將短影音平台TikTok的在美業務出售給美國公司,否則TikTok將面臨在美國被禁的命運。
再次面對「強制出售」的巨大壓力,張一鳴本人雖未直接出面回應,但TikTok官方發布聲明強調,沒有任何出售TikTok的計畫。
其實,對於在美國飽受的爭議,TikTok一向低調,甚少在公開場合表態的張一鳴,早在2020年面臨第一次美國政府要求「強制出售」時就明確表示:「不放棄探索任何可能性。」當時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落幕,相關事件無疾而終。
檢視字節跳動的股權結構,創辦人張一鳴和員工占四成,另外六成是國際機構投資者,包括美國機構。能否拉攏國際資本,特別是美國資本遊說國會,或許是TikTok改變命運的一步棋。
此外,對於擁有近萬美國員工的TikTok來說,未來一段時間裡,仍有可能比照TikTok執行長周受資的「抗爭」動作,繼續花式動員美國用戶,動之以情,報之以利,從民間著手,讓TikToker和中小業主現身說法,打動美國國會。
外界研判,對TikTok的電商團隊而言,面對此間之巨大不確定性,恐怕很難大展身手了,或許只有暫時蟄伏了。
張一鳴個人身價滑坡
胡潤研究院3月25日發布「2024年胡潤全球富豪榜」,41歲的張一鳴財富下降8%,以2450億元人民幣位列中國大陸第四,跌出前三名;全球排名亦下降6位,位居第40位。
儘管個人身價滑坡,但在TikTok「爆炸式增長」的推動下,字節跳動(ByteDance)市值繼續攀高。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2023年字節跳動總營收達到120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四成。
其中,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創下歷史新紀錄,2023年在美國的營收達到約160億美元,全年吸引超過1.7億美國人使用。《金融時報》指出,字節跳動因頻繁發布移動應用而被稱為「應用工廠」,營收有望超越Facebook的母公司Meta,成為全球銷售額最多的社交媒體公司。
根據市場情報機構Sensor Tower的數據,TikTok是2023年美國下載量最大的社交媒體應用,達到4700萬次,Facebook和Instagram分別以3500萬次和3400萬次的下載量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除TikTok,字節跳動旗下目前還有12款主要產品,包括大陸短影音平台抖音、抖音火山版、西瓜視頻,通用資訊平台《今日頭條》,汽車資訊與服務平台「懂車帝」,企業辦公軟體「飛書」,閱讀平台「西紅柿小說」,相機App「輕顔相機」、Faceu激萌等。
全球員工逾11萬名的字節跳動,全部產品業務已覆蓋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75個語種,累計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位居應用商店總榜前列。
2021年,張一鳴宣布卸任字節跳動CEO,計畫「相對專注學習知識,系統思考,研究新事物,動手嘗試和體驗,以10年為期,為公司創造更多可能」。
「字節」如何跳動?
1983年4月,張一鳴出生在福建龍巖的一個政府公職家庭,父親在去東莞開辦電子產品加工廠之前是當地科技局的工作人員,母親是護士。與公職人員對子女嚴加管束不同,熱愛談論商業的父母很早就給了張一鳴寬鬆環境,並讓他在童年時期就早早接觸到商業與科技知識。這深刻影響到他未來的人生走向,創業的種子也從此埋下。
張一鳴不甘於做常規、重複事情的性格,也在他日後的創業中一再顯現。2005年,張一鳴從南開大學軟體工程專業畢業,短暫入職微軟,後又經歷四次創業。
2012年,大陸網民數達到5.64億人,用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快速增長至74.5%,有4.2億人用手機上網。
張一鳴察覺到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在這個前提下幫用戶發現感興趣、有價值的資訊,機會和意義都變得非常大。」
為此,他開始了自己的第五次創業,創辦了現在的字節跳動。很快,他便親自操刀開發出名為《今日頭條》的首款產品,很快成為大陸增速最快的新聞客戶端,從上線到擁有1000萬用戶只用了90天。
「演算法」締造字節帝國
時至2016年,《今日頭條》總用戶突破5億,估值超100億美元。今日頭條的成功,張一鳴做對了兩件事:一是努力聚攏用戶。二是實踐機器推薦的演算法。
在成立初期,張一鳴短時間內開發出了幾十款App,累積原始流量來源,為後續的字節產品引流,並逐漸聚集大量用戶,《今日頭條》便是這個池塘裡最大的一條魚。
2014年,自媒體成為中文互聯網的香餑餑,字節推出《今日頭條》,逐步開創「推薦引擎加創作」的平台模式,在資訊分發賽道眾多的激烈競爭中,《今日頭條》很快脫穎而出,加之有龐大產品群和廣告加持,流量呈指數增長。
2016年,張一鳴又走出了關鍵一步,推出一款主打短影音賽道的新產品,借助《今日頭條》訓練成熟的機器推薦演算法,很快在短影音領域的殘酷戰場上如入無人之境,難覓對手。
當時,正逢短影音在大陸火爆異常,嗅覺敏銳的張一鳴認為,《今日頭條》不該是公司上升的終點,他有更大的野心。這就有了目前字節跳動的第一大產品抖音,以及後來出海的TikTok。
抖音成功的底層模式與《今日頭條》別無二致,兩者均離不開張一鳴設計的獨特的推薦演算法。
根據公開資料,張一鳴的思路是,一方面馴化機器,讓機器分析用戶的行為習慣,建立起符合每個用戶的精細大數據庫,從而實現內容傾向的精準預測及推送,投用戶所好,牢牢抓住用戶的心。
另一方面,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推薦演算法的不斷「修正」,有意識地引導用戶興趣,從推薦內容和頻率上,潛移默化地影響用戶,引導用戶進入基於個人偏好的資料庫,形成可以反覆利用的流量,進而變現盈利。
此外,嘗試出海也是張一鳴的重要一步棋。2017年5月,字節跳動正式推出了抖音海外版TikTok,成為大陸互聯網公司中較早進軍海外的企業。
陷入爭議,擁抱AI?
目前,抖音和TikTok的營收仍在節節攀升,但行業人士卻對它們的未來依舊充滿擔憂。
2020年以來,TikTok在海外贏得大量用戶的喜愛,並實現快速增長,但TikTok的成功也讓美國政界開始充滿敵意。近年來,以TikTok「威脅國家安全」為藉口,美國兩黨議員屢次呼籲封禁TikTok,或威逼字節跳動將其出售給美國企業。
與此同時,抖音的用戶增長空間也出現瓶頸,字節跳動想要維持在大陸的成長同樣面臨不小的挑戰。
目前字節跳動最大的營收來源仍是抖音,依靠「演算法」建立的興趣電商盈利模式,已成其他平台競相模仿的對象。隨著競爭對手迎頭趕上,字節跳動未來的成長是否會趨於平緩、海外業務能否彌補大陸業務的下滑,成為張一鳴的新難題。
然而,字節跳動未來的不確定性,不僅僅在於成長。
由於投資人大多數都是全球風險基金機構,他們一直在等待字節跳動上市。但鑒於在美國面臨的嚴峻監管壓力,字節跳動仍難上市。隨著業務增速放緩,字節跳動需要TikTok在美國禁令的威脅下頑強生存,並迅速增加收入,以此提升公司的整體水準。
為此,張一鳴開創的「演算法+」商業化模式正在加速套用到TikTok之中。
2023年9月,字節跳動在美國地區正式上線TikTok Shop。張一鳴將上線抖音電商的成功經驗,直接複製到了TikTok上。根據字節跳動財報,2022年抖音的商品貿易額暴增3倍,帶來340億美元收入。
如今,張一鳴仍在為公司尋找新的增長點。他在《2023公開信:跳動字節AGI的想像與現實》一文中判斷,人工智慧將解決組織的第二曲線成長困境。
「字節跳動在2015年已經擁抱AI,現在我們需要全面擁抱AGI(通用人工智慧),」張一鳴認為,「預測未來的唯一方式是創造未來」。
從嗅到移動互聯網的商機,到短影音及出海,再到正快速反覆運算的人工智慧,不論TikTok能否走出此次《TikTok剝離法案》的風波,張一鳴這位技術理想主義者的商業故事,依舊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