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4萬人把關TikTok後,孩子如何學會網路媒體識讀?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23-11-26

瀏覽數 3,550+

網路資訊的識讀能力,成為家長及教育者日益關切的焦點,TikTok又是如何應對社群平台湧現的新挑戰?取自Unsplash
網路資訊的識讀能力,成為家長及教育者日益關切的焦點,TikTok又是如何應對社群平台湧現的新挑戰?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孩子們該怎麼透過健康的網路大舞台認識世界呢?網路資訊的識讀能力,成為家長及教育者日益關切的焦點,TikTok又是如何應對社群平台湧現的新挑戰?

根據公開消息,全球下載量第一高的App──TikTok,在全球聘用了4萬人審核平台上的短影音,但不是監控,而是檢視是否為虛假訊息和非法内容。

相較全球總員工數10萬有餘的數字,4萬名專業人員是個不小的人力資源投入。

為了獲得信任,TikTok定期發布〈透明度報告〉,而2023年度最新的一份報告披露了以下現象:

首先,因違反TikTok社群自律公約而遭到移除的內容和廣告,自2023年4月1日至6月30日,刪除了1億647萬6032支影片,占同期影片總數的0.7%。

其中由機器自動刪除者為6644萬775支,可解讀為六成六的刪片動作由AI工具代勞,而事後重新上架則有675萬支,比重僅6%極低。

另外,90.8%的影片是在24小時之內刪除,80.9%在刪除前沒有任何人瀏覽過,效率不低。

若再分各區域來看,美國被TikTok下架的影片最多,約有1009萬支,遠高於土耳其的438萬、巴西的388萬和英國的361萬。台灣則大約被下架35萬支。

同步,TikTok也根據信任與安全小組等的判斷,暫停了同期間全球807萬4632個直播對話,占該期間即時對話總數的1.5%。其中,25萬2045個「上訴」成功後恢復對話。

專訪TikTok東北亞區營運總經理佐藤陽一指出,TikTok嚴格禁止可能危害年輕人福祉的內容,包括剝削風險和潛在的心理、身體和發展傷害等。取自TikTok

專訪TikTok東北亞區營運總經理佐藤陽一指出,TikTok嚴格禁止可能危害年輕人福祉的內容,包括剝削風險和潛在的心理、身體和發展傷害等。取自TikTok

「我們希望能夠盡其所能來做內容的管理,」TikTok東北亞區營運總經理佐藤陽一接受《遠見雜誌》獨家專訪時指出,TikTok嚴格禁止可能危害年輕人福祉的內容,包括剝削風險和潛在的心理、身體和發展傷害等。

再如兒童性虐待材料(CASM)、青少年虐待、霸凌、危險活動和挑戰、接觸飲酒、吸菸、藥物和受管制物質等,也犯了TikTok的禁忌。

TikTok這些堪稱負責任的作為,不能說不積極,但要問的是,這樣做就能讓青少年免於虛假訊息、網路暴力、網路詐騙、自殘跟風等的「荼毒」了嗎?

新聞小辭典:媒體識讀

指在各種環境中以適合自己的目的和需求的方式取用、分析、評估及製造媒體資訊的能力,又稱為「媒體素養」。這種教育有別於培養媒體從業人員的媒體專業教育,教育對象主體是全體公民。教育目標為使全民具備自主思辨能力與產生資訊的能力,從而以批判性角度去解讀各種媒體資訊、假新聞。(維基百科)

關於媒體識讀,TikTok做了這些事

成立僅6年的TikTok,在許多國家都展開了媒體素養教育的工作。

在韓國,TikTok與韓國輿論振興基金會簽署了MOU(合作瞭解備忘錄),攜手促進媒體素養,雙方合作產製了5個教育短影音,以易於理解的方式向年輕用戶解釋媒體素養的概念。

不久前,在日本舉辦的「第三個地方」(TikTok Third Place)活動,找來女子偶像團體AKB48成員込山榛香擔任活動大使,舉辦了創作者工作坊和投稿競賽,主題是如何擁有一個安全、愉快的環境。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官方新聞稿表示,「第三個地方」意味著希望TikTok 能夠成為青少年除了學校、家裡以外,可以安心度過時光的第三個地方。

在台灣,媒體識讀的計畫也不在少數。#一網打盡守護你的網路安全,邀請知名創作者響應,包含綸綸老師@jolly81)、花生米@abby_0999)、木星人MuSingxer@musingxer)、Tyler泰樂@tylertaile),分別以「如何面對網路霸凌」「提高隱私設定」「分辨真假交友訊息」及「向性剝削 Say No」四大安全主題,分享正確觀念與知識,建立年輕用戶的健康數位習慣。

@tiktoksafety_tw 遭遇網路霸凌不知所措?@綸綸老師 教你這樣保護自己!#一網打盡守護你的網路安全 ♬ 原聲 - TikTok安全便利貼

綸綸老師(@jolly81)分享遭遇往路霸凌時的自我保護措施

2022年7至8月舉辦的#訊息指南,則針對識別假訊息提供建言,請到四位人氣創作者毒蕭律師@narcos_lawyer)、創作者凱恩NN@kai__nn34)、影音拍攝達人貝克大叔@director.beck)以及彩妝女神 Lima@lima0322)分享面對假訊息的重要態度,呼籲社群共同打擊假訊息與網路謠言,一起成為「拒絕謠言小尖兵」。

攜手迪士尼共同推出#中元嚇嚇叫限定活動,從翻玩迪士尼最新作《幽靈公館》的創意短影音、再現經典恐怖電影場景的「『鬼影』再現」、為短影音妝點恐怖氣息的鬼月限定特效,更有創作者大聊恐怖故事的「海龜湯」LIVE直播。

透過天馬行空的創意,強化公民尤其是年輕族群對民俗文化的認同。

有趣的#銀髮摩登大學,則與華山基金會合作推出,由4位創作者推出長輩影音必修課,主題涵蓋手把手Vlog入門課、手部健康操、傳授家傳好味道、長輩時尚變裝等,目的是在社群平台上打造跨世代的友善氛圍。

影音內容是否經由AI生成?TikTok說話了

2023年11月的最新「招數」,是關於影音內容是否經由AI生成?TikTok會跳下來幫忙檢查。

多虧了AI熱潮席捲全球,愈來愈多的創作者開始借重AI技術的輔助以製作影片。

但為了降低AI應用誤導不知情用戶的風險,TikTok推出「AI生成內容」標籤,讓創作者可以透過影片標題、主題標籤或貼圖等方式,自主標記出AI生成或編輯的影音內容。

不標記的話,影片將被下架。言下之意,TikTok支持透明和負責任的內容創作。而觀看的人看到「AI生成內容」標籤,也會知道哪些影片是AI做的。

當然,TikTok也會教學,幫助創作者了解如何使用這些標記方式。

原本就擅長運用AI技術的TikTok,還更新了特效創作平台(Effect House)的使用指南,讓用戶能輕鬆辨識AI生成的特效,引領用戶在知情的情況下,享受AI浪潮帶來的進步。

做了如此多的投資,為何推廣媒體素養教育對TikTok很重要?

「每一個人應該都要在網路上能夠找到這種安全感,」佐藤陽一說,所謂的安全感,是讓想像力釋放出來、讓大家可以發揮創意的關鍵所在。」

把透明當成一種力量,媒體素養,無疑是社群平台和全體公民的一堂必修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