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貝佐斯、本田宗一郎、松下幸之助等成功創業者,這些企業家其實能力跟一般人差不多,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懂得抓住運氣。怎麼是運氣?而不是多數人認為的「努力」?運氣出現的瞬間,乍看之下很像困境,離成功的最後一哩路,往往看起來最像走向失敗,而這些成功人士不會就此逃避或放棄,而是把危機當成轉運。(本文節錄自《抓住運氣的能力》一書,作者:桑原晃彌,大是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再怎麼優秀的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有時也會迷失重要的事物。若要找回重要之物,就少不了龐大的熱情。
「咖啡可以分成普通咖啡和星巴克咖啡。」這是行銷學之父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名言。能讓科特勒這樣說,可見星巴克在業界有特別的地位。
星巴克的故事始於1928年,霍華.舒茲以行銷負責人的身分,開始在西雅圖一號店工作時。
當時的星巴克只零售袋裝咖啡豆和咖啡粉,沒有提供飲料。
一年後,舒茲走訪義大利,前往好幾家濃縮咖啡吧,飲用咖啡師沖泡給自己的咖啡,感受到「這裡不只是喝咖啡的休憩站,更像一座劇場。光是待在此處,就是美妙的體驗」。
舒茲回到美國後,想馬上在西雅圖重現在義大利的體驗,於是向星巴克創辦人提出建議,然而創辦人沒有採納其意見。
為了實現自己想做的事,舒茲在1985年設立每日咖啡公司(Il Giornale),目標是「成為地球上最出色的咖啡吧」。
1987年,舒茲將星巴克店面和烘焙廠連同公司名稱一起買下,保留星巴克為公司名稱,擴展更多的商業活動。
遏止業績惡化,暫時關閉美國所有門市
在舒茲的經營下,星巴克漂亮的成長為世界級品牌。
到了2000年,舒茲宣布引退,辭去執行長一職。星巴克在他引退後,一開始雖持續成長,但過程中因只坐享成功,沒有配合潮流做出任何改變,不久就被人指摘「迷失方向」。與對手的競爭變激烈,業績逐漸低迷。
2008年1月,舒茲復任執行長,並決定暫時關閉美國共7,100家門市,同時告示:「為了製作完美的濃縮咖啡而研習」。
當時有人提醒:「關店一天就會損失幾百萬美元。」、「只要寫出『研習中』,等同於承認咖啡品質低落。」
對於業績低迷的星巴克而言,這項決策很可能會成為致命傷。即使如此,舒茲為了找回星巴克體驗,決定「先退一步」。
這份決定讓星巴克成功找回光輝,2010年的業績比之前幾年還要高。舒茲在重建星巴克中發揮熾烈的熱情,建立並堅守世界屈指可數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