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大陸之門開啟一年以來,每個月平均有近兩萬個「台胞」踏上故國的土地。他們為睽違四十年的家人、朋友帶去了「三大五小」,也帶去了自由經濟和民主政治的訊息。
告別時,除了聊慰鄉情的土產和「海峽兩岸,兩個世界」的感嘆,他們還帶回了什麼?
六十五歲的彭澤榮,從河南老家探親回來快兩個月了,失眠症也鬧了快兩個月。陪他一起回鄉的兒子祖民,回台灣後被朋友調侃「真能入境問俗」,因為他去了不久就患上「紅眼病」(大陸人形容看見別人賺的錢多而眼紅),只不過他得的是真正的紅眼病--結膜炎,一直到回台灣才治好。
瓊瑤發高燒
以「煙雨濛濛」、「庭院深深」等作品在大陸名噪一時的女作家瓊瑤,七十七年四月間也去了一趟大陸,四十天當中,她住的全是第一流飯店,火車上的餐具都用酒精擦過,連用完即丟的塑膠針筒都隨身帶著,可是在旅程接近尾聲的時候還是發高燒病倒了。她匆匆趕搭飛機出來,在香港的旅館裡蒙頭大睡三天,才稍稍恢復體力。
另外還有一位以探親名義回大陸採訪的記者,回來後全身出疹奇癢,看過幾位權威皮膚科大夫,都找不出病因。他懷疑上海那家旅舍裡「不知名的節肢動物」是罪魁禍首。和他同行的夥伴遭遇也好不到那兒去。感冒拖了一個多月,已經轉為難纏的支氣管炎,隔幾分鐘發作一次的咳嗽,好像隨時提醒她別忘了這趟大陸之行。
他們帶回來的,可以統稱為「探親病」。簡單的說,病源都是「水土不服」,但詳細區分還是各有各的原因。
承辦探親業務經驗豐富、任職於某旅行社的王憶港分析,相對於台灣氣候的潮溼,大陸氣候乾燥、日夜溫差大,很多初到大陸的人都會罹患感冒、鼻子過敏、流鼻血等呼吸道疾病。
另外,不少中老年人本來就有心臟病、高血壓等血管性疾病,乍逢久違的親人,情緒大喜大悲,加上旅途勞頓,多半病情都會惡化。前一陣了新聞媒體報導扶棺來台的李小俠,就是因為高齡父親中風病發,使骨肉相會變成了含淚奔喪。
小心傳染病
腸胃道的疾病也很難避免。一位執業醫生觀察,除觀光級飯店之外,大陸一般飲食衛生水準,大約相當於二十年前的台灣。而返鄉探親者又經常請人、被人請吃飯,造成腸胃負荷過重,「一半以上的人都有拉肚子的經驗。」這位醫生估計。
更值得擔憂的是具有傳染性的疾病。衛生署防疫處證實,在一年內,就有兩個瘧疾病人是從大陸回來後發病的。而狂犬病、霍亂、痢疾等台灣已絕跡的傳染病,在大陸某些地區仍廣泛流行。此外像砂眼、目前政府已經允許大陸同胞來台探病奔喪、開放赴大陸觀光、邀請大陸傑出人士來台訪問等行動也將次第展開。今後兩岸互動的頻率愈頻繁,對個人保健及公共衛生產生的衝擊也愈大。
在個人保健方面,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慶餘建議來往兩地的人自備盟洗用具、不飲生水、不吃生的及醃漬的食物、不出入風化場所、旅途中不要太勞累,以及帶足常用藥品,這樣可以把生病的機率降到最低。
在公共衛生方面,生物醫學學者陳健仁認為衛生當局應定期公布大陸各地傳染病流行狀況,供國人安排行程時參考私並且加強機場、港口檢疫,對曾去過疫區或從疫區來的旅客密切追蹤,一旦某人有發冷發熱、上吐下瀉、頭痛、發疹等症狀,立刻隔離治療,以免傳播給他人。
不受歡迎的紀念品
在未來的交往中,乖隔近半世紀的兩岸中國人,仍會相互以有形的金錢、物質;無形的親情、友誼做為贈禮,也可能在不知不覺間「以病易病」。「千萬小心,別帶回不受歡迎的紀念品。」一位一年內進出大陸四次的旅行社導遊提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