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全年最優惠25折起,現在就是訂閱最好時機!

企業使用ChatGPT有風險,也有優勢!過來人指出3關鍵

曾子軒
user

曾子軒

2024-03-01

瀏覽數 4,300+

導入生成式AI要慎防影子AI風險,也要制定完善配套,才能真正提升公司表現。曾子軒攝。
導入生成式AI要慎防影子AI風險,也要制定完善配套,才能真正提升公司表現。曾子軒攝。
00:00
00:00

ChatGPT等生成式AI(GenAI)已被員工廣泛運用,證實除了加速工作,還有其他優勢。若要從個體使用上升到整個組織導入,中間有哪些困難等待克服?另外,對於還在觀望、手頭資金有限的企業來說,可能會好奇,生成式AI除了提升生產效率,還有哪些好處?導入前,中,後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去年五月,三星因為員工使用ChatGPT時,輸入公司內部敏感資料,因此暫時禁止員工在公司裝置上,使用ChatGPT、Bing、Google Bard(現已更名為Gemini)等生成式AI工具。這事件傳出後,立刻引發全球科技界熱議!

因為當許多企業都正想善用人工智慧來為自己增加競爭力,為何三星還要設下規範阻止自己員工使用?

其實,三星並非少數特例。許多企業已經發現生成式AI是兩面刃,雖然威力強大,毫無規範也可能受到負面傷害。像是今年1月,一份由思科(Cisco)所做的調查顯示,有27%受訪企業,仍直接禁止員工在公司內使用生成式AI工具;其餘允許的企業,則針對資料、工具設置一定限制。

至於企業在導入生成AI,究竟該注意什麼?可以簡單分為以下三點來說:

1. 慎防影子AI風險
2. 導入前先完善盤點
3. 導入之外要有配套,需幫員工提升技能

導入GenAI,要小心影子AI

首先,上述三星的個案,可說是「影子AI」,這已是許多專家呼籲企業導入生成AI時,必須避免的一大風險。影子AI到底是什麼?根據IBM的解釋,「沒有耐心的員工想快速找到解決方案,或者在公司相對謹慎的政策下想先行探索新技術,會在未經IT部門同意與監督的情況下,於工作場所使用生成式AI。」簡單來說,就是員工未經官方授權自發使用AI,結果遇上問題。  

員工認真使用人工智慧,為何不好?舉例來說,雖然自發使用AI能夠增進效率,但員工可能會將機密或者有版權的資料,輸入到公眾皆能取用的AI服務中,等於是把秘密公諸於世。倘若服務提供者又拿資料來訓練,就會涉及隱私、安全和法規問題,因此公司有必要針對生成AI使用擬定自律準則,免得員工無意間違規而不自知。 若沒有整體導入,企業應該制定規範

讓員工遵守,以免遇上影子AI造成的問題。若導入政策由上級發起,KKCompany多媒體業務群總經理李卓軒(Kevin C.H. Lee)提醒三個重點:法規要注意、資料要加密、權限要管理。其中,又以權限管理最容易被企業忽略。他舉例,例如人資部門掌握薪資資料,若有串接大語言模型服務需求,「在剛開始就要設定好,不管是獨立的知識庫還是獨立的模型,都要規劃清楚。」

針對由上而下導入GenAI的企業,李卓軒提醒:法規要注意、資料要加密、權限要管理。KKCompany提供

針對由上而下導入GenAI的企業,李卓軒提醒:法規要注意、資料要加密、權限要管理。KKCompany提供

導入GenAI前別忘做完善盤點  

針對想導入GenAI的企業,李卓軒建議,應該先盤整資料,檢視哪些資料具有價值,可以進一步從中萃取知識;接著,則是確認工作流程,查看AI能夠改善哪些環節。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舉例來說,自去年年中開始,美國南州銀行(SouthState Bank)便在積極嘗試運用生成式AI。其資本總監尼可斯(Chris Nichols)指出,南州銀行在組織內開發內部工具提供員工使用,用途很多元,既可以用來總結複雜且冗長的政府管制規則和新推出的政策,也能在串接資料後,讓員工透過對話查詢歷史文件、會議紀錄等,也能夠作為內部訓練學習使用。當然,也能把工具用在寫電子信、產出報帳報告等日常活動。 

五角大廈聯邦信貸聯盟(Pentagon Credit Union,簡稱PenFed)則是另一個運用生成式AI例子。其副總湯瑪士(Joseph Thomas)表示,在公司內部部署聊天機器人,支援IT處理同仁問題,例如在串接內部知識庫文章後,透過對話方式,幫忙忘記密碼的員工找回密碼。在組織內測試之後,接著讓外部客戶也能使用,提供給機器人貸款、金融產品和服務等資訊以後,當客戶與機器人對話時,就能快速獲得答案。 

盤點現有工作流程後,可以辨識出讓生成式AI派上用場的地方。Photo by Olena Bohovyk on Unsplash
盤點現有工作流程後,可以辨識出讓生成式AI派上用場的地方。Photo by Olena Bohovyk on Unsplash

不管是客服、業務或者行銷領域,生成式AI讓超個人化(hype personalization)成為可能。以寄發電子傳單(EDM)來說,行銷人員不用再依照用戶屬性切分版本,現在可以直接依照每個用戶身上的標籤和詳細資訊,直接生成獨一無二的推銷內容;機器人業務也能在生成式AI助攻之下,在對話中理解用戶需求,再輔以資料庫中的個資,藉此提供合適方案。

導入以外要有配套,提升技能、重塑工作  

由此可見,導入GenAI已出現大量應用場景。根據《遠見》採訪觀察,目前有意在內部推行GenAI的企業,大多同時以非強制鼓勵和在KPI上提供指引的方式進行,前者如召開實務分享會、跨部門創意應用黑客松,後者則是把採用GenAI明確列入工作績效中。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導入GenAI,並不代表企業生產力就能提升。「生成式AI的強大能力不容質疑,但技術本身並不保證成功。」即便大規模的導入、採用生成式AI,無法保證生產力提升的美好前景即將實現。 若想要理解生產力提升的阻礙,可以追溯到1970、80年代。當時,儘管政府和企業大規模投資於資訊科技的基礎建設,電腦變得隨處可見,但生產力成長卻放緩,因此經濟學家提出生產力悖論(productivity paradox)探討此現象。幾年前5G和AI竄起時也有人援引此論點,如今,剛引入生成式AI的此刻,短期內也可能有生產力尚未收效的情形。

奧緯諮詢便強調,若想確實提升生產力,除了將生成式AI導入以外,關鍵仍在開發、測試,還有在企業內具體使用的過程。因此,企業應該考慮員工的需求,同時思考工作如何改變。前者,指的是要培訓員工技能,並建立公司使用規範,才能讓員工無礙使用;後者,則要思考既有職位的工作內容與流程中,有哪些任務可以由生成式AI接手、協作。

導入GenAI就像當年大規模應用電腦一樣,技術並不是萬靈丹。Photo by Kenny Eliason on Unsplash

導入GenAI就像當年大規模應用電腦一樣,技術並不是萬靈丹。Photo by Kenny Eliason on Unsplash

導入GenAI並非趕流行,最大效益在知識管理 

不過,相信不少人還是會疑惑,使用生成AI目前還是有不少疑慮,用它好處到底在哪?李卓軒指出,導入生成式AI的效益,體現於完善知識管理,以及對應而來、組織整體的效率提升。

他解釋,企業中不同部門採購不同工具,檔案以及蘊含其中的寶貴知識,就這樣散落各地。「可能一個部門平常工作和協作都用Google服務,另一個部門用slack配其他(工具),但公司集體又採購微軟的方案。」透過自動貼標、再生成摘要,GenAI可以整合混亂的資料,進而萃取出有價值的資訊。

整合這些資料有什麼幫助?李卓軒指出,不管是組織整體還是員工個人,都能顯著提升生產力。他舉例,以前有新員工上任,團隊多半會準備上工(onboarding)文件提供參考,「像工程師就要知道客戶背景跟專案內容,還要看細的程式架構。」若導入GenAI、做好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就能直接從既有檔案中生成常見問答,甚至在新人有問題時對話解惑。國外企業如大摩(Morgan Stanley),就是建置GenAI助手萃取財經知識,幫助財管經理提升效率。

另外,AI能處理的資料格式不限於文字,影像也是標記範圍。舉例來說,若錯過會議毋需全部重看,可以讀AI生成摘要,或者按照標記從精準時間觀看重播,甚至直接問AI答案。更有甚者,還能借助AI,發掘內嵌於組織內的知識。「你想理解公司某個策略方向,生成式AI可以從過去的檔案中,找到它們之間的關係,透過新方式把知識連接在一起。」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