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國際瞭望

江國豪
user

江國豪

2006-05-01

瀏覽數 14,850+

國際瞭望
 

本文出自 2006 / 5月號雜誌 35歲的退休進行式

美國成也嬰兒潮,敗也嬰兒潮

以美國總統柯林頓為代表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在今年邁入60歲,美國戰後嬰兒潮世代橫跨1946年到1964年,這群人約占美國1/4強,達7800萬人。據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最新報告指出,當這群龐大人口陸續退休時,美國經濟成長將會減緩。

研究指出,自2000年以來,美國勞動參與率,已經從67.3%降到2005年的66%,下降1.3個百分點,近300萬人離開就業市場。此外,也估計未來10年,美國勞動參與率會持續下滑,下降幅度達3%。

戰後嬰兒潮世代退休,不只代表勞動參與率下降,龐大的醫療成本,也讓政府的醫療支出與社會保險成本負擔加重。美國經濟曾因為這群人崛起而成為世界第1,但是,如果美國政府無法好好處理這些人的未來,將嚴重影響美國經濟的成長。

亞洲 股市過熱,印度經濟危機潛伏

印度熱造成國外大量熱錢流入,印度股市(Sensex)的孟買基準股票指數(Bombay''''s benchmark stock index),今年4月已突破1萬1000點大關。據估計,去年外國資金至少有110億美元流入印度股市,2005年的獲利率高達50%。

摩根史坦利預估,今年將會有200億美元進入印度股票市場,是去年的近兩倍。今年3月底,印度會計年度結束前,30家於Sensex股票市場上市的公司,獲利達15%,遠超過平均值6%的亞洲。

然而,過多的國外資金流入印度,已讓分析師開始擔心。《BusinessWeek》指出,目前太多國外資金,流入只有30家公司的印度股票市場,造成股票獲利的過度膨脹。印度如果持續靠國外資金來支撐國家進步,風險過大。一旦外國資金瞬間退出印度市場,印度經濟將急速下沈,甚至產生泡沫化危機。

另外,今年初印度央行開始調升利率至6.5%,為2003年帶來新高,可能降低市場投資意願。市場獲利15%,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8%~20%。

還有印度專業經理人才極度短缺等狀況,都將影響印度未來經濟的發展,考驗著印度政府與外國投資者的智慧。

亞洲 景氣連51個月復甦,日本可望告別零利率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相對於大陸與印度等亞洲新興市場的蓬勃發展,日本是從近幾年的經濟不景氣中,逐漸復甦。自2001年日本央行實行超寬鬆貨幣政策後,日本已呈現連續51個月的經濟擴張,今年經濟成長有機會突破2%,證明央行財政政策的成功。

《華爾街日報》指出,在日本經濟趨於穩定之下,日本央行可能在今年7月結束零利率政策,另外,從7月至明年,可能會進行二至三次升息的動作。

日本第一季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48.2%,這是自1991年以來,最好的數字。

伴隨著薪資上升與失業率下降,消費增加將會帶動日本總體經濟持續成長,不會因為停止消費而經濟停滯。

日本目前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除了對亞洲經濟起飛具有帶頭作用外,對於世界經濟的發展,更具有決定性因素。

歐洲 日產救星高恩,接著要救通用?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雖然名列美國《財星雜誌》500大企業第3名,仍不能避免裁員與縮減廠房的窘境。縱使今年華格納(G. Richard Wagoner Jr.)率先裁減自己薪水,但底特律的汽車評論家,似乎還是忍不住要撤換這位績效不彰的現任執行長。

令評論家引領期待的是,成功帶領日產汽車(Nissan)走過低潮的高恩(Carlos Ghosn),目前為雷諾/日產汽車執行長。這位巴西裔法國人,於1999年日產汽車銷售跌入谷底時接手,去除非核心事業,將資金投入在研發新車,讓日產汽車成為全球最獲利的汽車公司之一。

今年4月紐約汽車展,高恩在《BusinessWeek》的訪問時提到:「我目前非常忙碌,努力於該做的事情上。」事實上,高恩目前確實沒有時間想清楚,是否接任通用汽車執行長的問題。因為他除了要面對日產汽車銷售量下滑,及歐洲雷諾汽車(Renault)市場拓展問題外;還要在汽車節省能源的競賽中搶得先機,投入更多研究在柴油引擎與酒精汽油上。在高恩再次扮演救星前,得先處理自己企業內部的問題。

當月數字9.1兆美元

4月17日《財星雜誌》公布2005年美國前500大企業總收益

儘管2005年天災、商業醜聞、以及恐怖威脅不斷,美國前500大企業的獲利成長仍創歷史新高,總收益9.1兆美元,比去年成長10.2%;總利潤6100億美元,成長18.8%。

企業能繼續獲利的主因,在於2005年美國寬鬆貨幣政策,及中、印等新興市場持續擴大內需。成長幅度較大的產業為網路服務、零售業、鐵路業、煤礦與石油業、能源產業、食品製造業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