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都是別人害的」是種習慣:別讓「自憐」來當人生的壞朋友

推給別人比較輕鬆,承認自己沒有能力是困難的。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1-30

瀏覽數 2,800+

《這一生值得好好活》/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這一生值得好好活》/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心理學曾經有這樣的研究:一個人成功,都覺得是自己成功的,往自己找原因,也就是往自己臉上貼金;失敗,都覺得是外在原因造成的。為什麼呢?因為這樣比較舒服,也比較容易。(本文節錄自《這一生值得好好活》一書,作者:吳淡如,天下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期待著外在世界與他人都完美的配合著我們,如同活在不現實的夢境中。常常把自己的問題推給別人,是多數人無法成長的問題。

否定別人很容易,講講也不用負責任,還能讓你自覺高人一等。畢竟找出自己人生根本問題很困難,恐怕要把自己挖得很深、很痛。

推給別人比較輕鬆,承認自己沒有能力是困難的。你看看下面幾句話是不是有一點熟悉:媽媽對孩子說:「都是為了你們,媽媽才會……。」

淪落到像現在這樣並不滿意的狀況,其實是忘了你曾經為自己的選擇點了頭,也忘了事實上自己還是有方法可想。但是,怪無辜的孩子比較快。

孩子心裡想的是:「是你要生我的,怎麼怪起我來……。」你拿沒有選擇的孩子來發洩自己對生活的怨氣。

不管是誰帶衰你,你都不是沒有任何方法可想、可脫離。事實上,還是有人在比你更糟的狀況下企圖翻身,而且也成功了,需要的只是一些勇氣。

抱怨的人其實選擇的都是懶方法,用說的最快,用做的當然難,但用說的從沒有解決過問題。

「都是××害的」是一種習慣。不滿意,但不想改變的習慣。

魔音傳腦的呢喃只有麻醉作用,從來沒有辦法幫助我們。(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魔音傳腦的呢喃只有麻醉作用,從來沒有辦法幫助我們。(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魔音傳腦的呢喃只有麻醉作用,從來沒有辦法幫助我們。你也許嘗試過建議一個抱怨狂一些方法,他總會說:「但是……。」這表示他只是想要叨叨念念,並不想要費力將現實翻轉。

那麼,你就不需要太熱情的幫忙他了。他會把伸過來的手當成迫害的壓力,也會把所謂的橄欖枝看成荊棘。

不管男女,我們也會把自己的某些缺陷推回原生家庭的問題。是的,沒有錯,但八成以上的人原生家庭都有或大或小的問題。問題在於,你如何改變呢?

你的歸因可能都沒有錯,問題在於歸因不是解救自我的方法,你長大了,並沒有孩提時期那麼無助。

如果一直在歸因,強烈的想住在那個過去的監獄裡面不肯走的話,個人是很難成長和強化的,那個歸因的習慣會變成一個盔甲,讓自己脆弱的心暫時好過一點,可是無益於讓你真正堅強。

想想我們「現在」能為自己做什麼?

我當然不可能是一個正向到不抱怨的人,但是在我第二次抱怨同一件事的時候,我會問自己:我能為自己做什麼?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改變我的不舒服?

切勿「一邊抱怨自己病得很重,一邊卻不肯看醫生,或是明明有了好的藥方,卻不肯吃下,只想要自憐」。抱怨是一種自憐。自憐,是人的壞朋友之一。

《這一生值得好好活》,作者:吳淡如,天下文化出版

《這一生值得好好活》,作者:吳淡如,天下文化出版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