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也有氫能發展的佼佼者!成立逾半世紀的高力,是傳統熱處理業者,「高耗電」是企業困擾已久的沉痾。1993年開始,創辦人韓顯壽推動轉型,十多前更朝氫能應用布局,成果豐碩,2023年前三季EPS高達6.05元。他,是如何辦到的?
在全球最新的氫能領域裡,台灣的高力熱處理工業,表現令人驚豔。從高耗能的用電大戶,蛻變成乾淨能源的製造者,還拿下美國氫燃料電池龍頭Bloom Energy燃料電池反應盒(Hot Box)四成的訂單,堪稱是台灣之光。
而這個華麗的轉身,竟然來自於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韓顯壽力拚「要省電」的一個轉念。
30年前啟動轉型,研發艱辛險滅頂
成立於1970年的高力,是傳統的熱處理業者,藉助高溫將模具、金屬等材料變硬、變軟,或是讓強度高一點、延展性長一點。只要經過熱處理強化的模具,使用次數可由幾萬次增至幾十萬次,代價卻是高耗能,光電費就占製造成本的兩成。
耗電遂成為韓顯壽極力想解決的痛點,以至於隨時都在尋找可省電的機會與可能性。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