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作秀不如會做事,」或許是惠普員工一年來最深的體悟。
去年從菲奧莉娜手中接下惠普執行長的赫德(Mark Hurd),與一般人印象中的高科技CEO(執行長)大不相同。他寧可談論公司的財務報表,而非新科技如VoIP(網路電話,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他寧願聚焦利潤目標,而不會主動發表對網路前途的觀察。
若說菲奧莉娜是擅長行銷的花蝴蝶,低調、實在的工蟻精神,則是赫德最好的注腳。
一度因合併康柏而灰頭土臉的惠普,在他的帶領下逐步走出陰霾,成為戴爾強勁的對手。去年惠普股價上漲38%,戴爾反下跌28%。
惠普最新一季營收227億美元,成長率6%,也超越華爾街的預期。
「赫德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藉由改善成本架構,成功扭轉各部門的經營狀況,」科技產業分析師丹尼爾斯(Terry Daniels)表示。
對惠普這家工程師導向的企業而言,實事求是的赫德,顯然比光芒四射的菲奧莉娜更符合企業的氣質。
菲奧莉娜喜歡全球走透透,在世界經濟論壇等盛會出鋒頭。赫德則是惠普總部的常客,不喜歡在媒體曝光,也較少參加CEO的聚會。
IBM執行長葛斯納(Lou Gerstner)在進行組織再造前曾說,「IBM現在最不需要的事,就是願景。」
赫德也非常瞭解,要治療組織的沉痾,做永遠比說有效。
變革1
大削成本,改善營運架構
改善成本架構是赫德的強項,也是他成為惠普執行長的關鍵。今年49歲的赫德,是個標準的數字狂。在他擔任NCR(National Cash Register)執行長第一年,就大刀闊斧進行改組,第二年就節省下約2億美元,讓這家瀕臨虧損的收銀機公司,一舉成為高營運效率的企業。
2004年,NCR的營收較前一年增加7%,淨利成長近五倍。赫德「削成本」高手之名,也不脛而走。而赫德改造惠普也是從成本著手。「偉大的公司能成長與降低成本並行,」他說:「好的公司只能做到其一,而我們必須兩者兼備。」
首先,裁減1萬5000名員工,去除10%的工作,精簡組織層級,決策更迅速。
同時,赫德也致力於把惠普建立成一個更為平衡的事業體。《經濟學人》指出,過去惠普單位多而分散,大多數處於虧損狀態,只能仰賴賺錢的印表機事業苟活。赫德上台後,劃分為三大事業體:影像與列印、企業電腦與服務、一般技術硬體(如電腦)。
變革2
結果導向,創造組織綜效
獲利組合轉換,綜效也逐漸展現,伺服器營收較前年成長五倍,電腦事業更達到多年來最佳的季表現,經營利潤達3.9%。原本印表機事業占企業總獲利的七成五,現在比例已經降到約五成左右。
「菲奧莉娜努力讓營收成長,然而卻是用獲利高的單位,彌補虧損的事業體,」Loomis Sayles Research Fund股票分析師烏爾西洛(Tony Ursillo)說:「赫德則是鎖定銷售成長的目標,把重點放在經營得更有效率上。」
業務重組也讓銷售人員的行動更為靈活。
「惠普變得更實際,也比過去更結果導向,」通路巨人Tech Data CEO雷蒙(Steve Raymund)認為,惠普與過去相較,更能善用所有的銷售機會,不再局限銷售單一商品,而是能銷售一套獲利更佳的商品組合。
他更為授權,但也進行更綿密的監督。《BusinessWeek》指出,赫德每季的檢討都做得非常詳盡。一位經理人表示:「他幾乎深入每一項事業,讓每一個人感覺要對他的績效負責。達不到業績目標,馬上就要承擔後果。」
這些正是惠普現階段所需的行動。
赫德低調、平實的作風,讓「惠普的可信度有顯著的提升,」高盛分析師康尼格列羅(Conigliaro)表示,菲奧莉娜有誇大與粉飾太平的傾向,赫德則十分坦誠。
創造願景,馬拉松賽開跑
大多數人對赫德的領導讚譽有加,但也有人懷疑他是否能把惠普帶回過去高科技創新領導者的地位。「他所施行的策略,在這個階段非常恰當,」哈佛商學院教授貝爾(Michael Beer)接受《財星雜誌》(Fortune)訪問說:「真正偉大的公司,不只把焦點放在營運與績效上,必須創造願景,鼓舞團隊改變世界。」
此外,在削減成本行動告一段落後,赫德勢必面對「增加營收」這項更嚴峻的考驗。雖然惠普的股價飆高,營業額與獲利也不斷成長,但4%~6%的預估成長率,仍遠低於戴爾與蘋果電腦等對手。面對投資人與分析師的詢問與期盼,赫德重申,削減成本與管理費用只是開始,就像馬拉松賽前的短跑。
最近,惠普開始推動高階列印與多功能辦公設備,同時在行動運算上創新,並開創資料倉儲業務,讓大公司更容易查詢客戶資料庫。惠普的未來,似乎有了可以期待的藍圖。
《從A到A+》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認為,唯有謙沖為懷的個性,加上專業的堅持,才是最卓越的「第五級領導人」。這位常說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公司回到基本面的CEO,或許就是惠普振衰起敝,擦亮招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