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突破各種難關,2024年元旦終於掛牌,邁入公司化營運階段。未來目標除了擺脫千億元債務,營運方面也會更靈活,台鐵首先祭出三大優化目標,期盼能儘速轉虧為盈,並且在2026擺脫「虧錢」命運。
台鐵邁向公司化營運這條路,走了20年終於掛牌上路,台鐵的運轉真正有了經營自主權,對1887年成立至今已有137年歷史的台鐵來說,2024年無疑是重大里程碑。
台鐵公司化,13任行政院長、8任交通部長都難解
台鐵公司化的腳步,走得比你想的還要久。1980至1990年代,國營事業私有化的浪潮湧向軌道事業,日本、英國都規劃鐵路經營權改由民間主導,而台鐵在1997年12月也成立「民營化執行委員會」,先完成國營的「公司化」,待經營體質改善,再進行「民營化」。
然而,2003年,因為人力、工時、債務、退撫等問題,加上台灣高鐵開始動工,交通部竟改口「民營化沒有時程表」,這讓台鐵工會發起春節罷工投票,經多方協調才暫緩。
原以為公司化嶄露曙光,實則不然。13任行政院長、8任交通部長,沒人能解決問題,而且台鐵債台高築,累積達千億元,期間,工會也不滿政府的作為,屢次抗議、罷工。
2018年10月的「普悠瑪號事故」,讓台鐵公司化再度受到關注。當時,台鐵普悠瑪號行經宜蘭新馬站時出軌,造成18人喪生,2021年4月又發生「太魯閣號事故」,帶走49條人命。接連的安全悲劇,讓蔡英文政府不得不積極面對,優先解決台鐵組織文化與長期財務虧損問題。2021年8月交通部召開多場說明會,《鐵路法》、《國營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同步送到立法院闖關。
台鐵公司董事長杜微:預估2026年轉盈
如今,「台鐵公司」在2024年掛牌上路。台鐵公司董事長由台鐵局長杜微出任,台鐵公司總經理則是台鐵局副局長馮輝昇,兩人都強調這是轉型與改革的契機,員工、事故家屬都提供監督的力量,台鐵會找到利基點,並打造黃金十年,進入下一個台鐵百年時代。
2021年上任的交通部長王國材戮力推動台鐵公司化,他知道,台鐵本質是行政單位,累積龐大虧損,財務負擔成困境,如今債務清零重新開始,除了感謝事故家屬「把悲傷化大愛」,同時推動成立外部監督台鐵委員會,「就是為了讓台鐵更安全。」
誠如王國材所說,台鐵公司化後,1700億元的債務轉至償還基金,擬定計畫還債,也因為從行政單位改制為企業單位,法規鬆綁,營運更加靈活,杜微估計現金流在2026年可以轉虧為盈。
賺錢為首要,三招優化體質
公司化後的台鐵,擬定三招開始優化公司體質,包括活化資產、軌道觀光,同時研擬調漲票價。
第一招:蓋旅館、住宅大樓
台鐵公司化後,帶走許多土地,成了名符其實的「地產王」,全台土地資產總值高達9100億元,光是台北市就有安東街宿舍群、台灣師大和平東路宿舍群、北投員工訓練中心等3筆位在精華地段的資產;另外,台中的烏日鋼梁場、高雄車站、高雄機廠都市計畫變更案以及花蓮洄瀾雙城,開發價值都相當可觀。
台鐵公司的第一案,就是安東街宿舍群,基地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懷生國小北側與八德路二段間,這塊蛋黃區土地總面積1.2公頃(約3600坪),規劃興建旅館與住宅大樓,預估開發規模62.3億元,被列為「亮點招商案」,預計今年第三季開始招商。
第二招:引進豪華列車
觀光是近年軌道經濟的重點發展項目,台鐵公司也不例外,規畫引進「福爾摩沙寢台列車」,車廂內有豪華套房,配備臥床與景觀,搭車就能看星空、賞日出,預計今年公開招商,最快2027年上路營運。
這樣的自然景觀、高檔飲食列車,可行駛環島241座車站,還有平溪、內灣、集集支線,以及宜蘭、花蓮、台東車站,台鐵公司指出,屆時還會推出三天兩夜的行程,規劃更完善的鐵道觀光服務。
第三招:研擬票價調整
至於全民最關心的台鐵票價,在凍漲28年之後,杜微受訪時提到,今年會開始研議,並審視外界對公司經營的態度與建議,再擬定方案。
台鐵終於公司化,這一哩路走得艱辛,但這家百年老店,無論在軌道與其他附屬事業,都要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少了公務機關的保護傘,台鐵公司如何轉虧為盈?全民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