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台灣港務公司卸下公務體系羽翼後,歷經員工紛紛掛冠求去,一度低潮。近年來,靠著友善職場推動攬才、留才,脫胎換骨,2022年營收更翻倍至219.2億元歷史新高。它是怎麼辦到的?
前身為交通部港務局,儘管在2012年卸下公務機關色彩進行公司化,但目前仍由交通部100%持股,使得外界對台灣港務公司的刻板印象,還是刻舟求劍的公務體系。但任誰也沒想到,運作靈活的他們,居然能打造一樁樁幸福職場的事例。
公司化初始,港務公司頓失公務鐵飯碗的福利庇蔭,因而從幾近零離職率的神話跌落,第一年就飆升到高達15%,卻能在十年間降到如今的3%,同時,在作業效率化下,即便員工總數大減千人,營收卻逆勢從100多億元,2022年翻倍至219.2億元的歷史新高。港務公司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只能說,這家管理全台九大商港,堪稱海洋國門「守門員」的公司,近年之所以能脫胎換骨,和公司上下一手打造「友善職場」的環境,息息相關。
先調高起薪,再優化給假制度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