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老狐狸》由蕭雅全執導,劉冠廷、白潤音、陳慕義、劉奕兒主演,本片在第60屆金馬獎入圍7項大獎,包含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
曾幾何時,在你我的人生中,也許或多或少都曾想過一夕致富,那種瞬間變成富翁的感覺、突然不用再為錢煩惱的日子,不曉得是多少人一輩子殷殷企盼的渴望——如果股票能賺錢、如果樂透中頭獎、如果突然刮中頭彩⋯⋯似乎連做夢都會笑。
然而,對比腳踏實地的務實生活,瞬間賺進大把鈔票的方法不是沒有,只是可能承擔著更巨大的風險,它就像個最現實的賭博,一股腦地將人們帶進名為財富的漩渦中,卻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淹沒自我,瞬間沈淪而無法自拔。
而現實人生中的利益糾葛,可能遠比你想像的還要殘酷。
全新電影《老狐狸》,描述的便是這樣的故事。
註:本文無雷,可放心閱讀
一夕致富的年代,最現實的人性悲歌
《老狐狸》是蕭雅全繼2018年電影《范保德》後,時隔5年再度推出的長片作品,本片由劉冠廷、白潤音、陳慕義、劉奕兒、門脇麥主演,劇情深刻而扣人心弦。
《老狐狸》在第60屆金馬獎入圍上大有斬獲,囊括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等7項大獎。
白潤音飾演的男主角小孩,更被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視為影帝最大遺珠,可見這次的競爭有多麼激烈,就連蕭雅全都說,白潤音是他看過這年紀最出色的演員。
《老狐狸》描述,在1989年全民皆股的年代,小男孩廖界(白潤音飾)與父親廖泰來(劉冠廷飾)相依為命,他們相信人性本善,沒發現世界正在改變。
股市飆漲、物價翻倍,有人一夕暴富,有人意識到現實殘酷;單純老實的廖界父子屬於後者。不料,他們碰上了聰明狡猾的「老狐狸」(陳慕義飾)和專門幫他收租的女祕書(劉奕兒飾),命運道路可能截然不同。財富與良心兩條岔路,該怎麼選?
《老狐狸》的創作初衷,來自於導演的成長經歷
蕭雅全分享,之所以拍攝《老狐狸》的初衷,完全是為了和自己的孩子訴說那個年代的故事,因為兒子和女兒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會問自己很多問題,但他不想用呼攏的方式含糊帶過,就想依據自己的成長經歷,談在這個社會上的生存之道。
「我事後回想起來,這個電影的原型,其實就是來自於我和小孩的對話,這是我從他們10幾歲時就和他們在談的事情。」蕭雅全說,已經成年的女兒有給我一些回饋,「她說很好看,但很不舒服,雖然我們都知道這是真實社會的情況,但被這樣說出來,真的有點難過。」
蕭雅全表示,在1989年、全民皆股的年代裡,他還是個藝術科系的大學生,但在當時,身邊很多的人一夕之間成了百萬富翁,幾乎只要有本錢可以進場,就可以變成大富翁,那時幾乎每天都在聽幸運和成功的故事,像是若你有10萬投資,隔天早上起來,10萬就變成100萬。
有得必有失,有人致富也有更多人破產
「我媽媽的個性很廖泰來(電影中劉冠廷飾演、保守又務實的角色),這個角色的原型就是我的母親,她覺得股票就是賭博,人就是要老老實實、腳踏實地的賺錢,但我哥哥認為不應該這樣。」
於是,在當年的蕭雅全家中,每天的對話就是關於買股票與否的各種遊說,彼此互相說服、辯論,最後媽媽勝利了。他坦言,自己的家裡沒有跟上這班致富列車,但就算全家再怎麼努力,也還是變得比之前更窮了,這就是那個年代的縮影。
當然,這種賺錢方式是會上癮的,當你有了100萬後,就會想要用100萬變成1000萬,但最後可能一毛錢都不剩。那年有太多的家庭成了股票的受災戶,十分騷動,因為破產而自殺的悲劇更是層出不窮。
《老狐狸》沒有明顯的黑與白,角色也不是單純的好與壞
身為本片的編劇之一,蕭雅全在《老狐狸》的劇本上耗費了許多苦工,也將原本只是雛型的理念,化作各種不同的鮮明的角色形象,從一個小男孩的視角開始,到凡事體諒別人的爸爸、清楚什麼是勝利的房東,再將這些基本的骨架貼上血肉和性格,慢慢塑造成故事的原貌。
也由於這樣的設定、不同角色之間的整合,觀眾可以在故事中看見他們互相牽制、拉扯的一面,各種曲折離奇的過程將大家聚集在一起,成了各說各話到最高點的組合。
蕭雅全分享,在他的劇本裡,從來不希望設定明顯的黑與白,而是每個角色其實都是灰色的,因為黑白分明的作品是很敷衍的。「人生不是那麼鮮明的二分法,世界是不會變的,好人或壞人是一個選擇,能夠往前走才是一個真理。」
「有些人說,我的電影很常探討人生的宿命,但我想說的,其實是透過宿命,學習那個拒絕宿命的機會,人生不會有完美的選擇,如何珍惜、重視,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蕭雅全說,在製作《老狐狸》的過程裡,最大的挑戰就是一種自我的懷疑,該如何寫出一個言之有物,又讓觀眾能理解的電影,真的很難,很慶幸目前的口碑都有受到不錯的回饋,自己一路堅持、熬過來是值得的。
白潤音的完美表現,讓蕭雅全大為讚賞
蕭雅全分享,最初在寫完《老狐狸》劇本的時候,就知道小演員這個角色是很大的挑戰,而且風險也很高,「所以我在跟其他演員,像是劉冠廷、陳慕義、劉奕兒心理建設的時候,就一直確認他們能不能接受同一場戲拍攝非常多次,因為小演員的狀況可能沒辦法那麼好掌控,大家也都答應了、都說可以理解。」
「但白潤音的狀況,如果說他是『天才』,又好像限制住他的框架了,他不只會跟大人討論、理解、認同角色,幾場情緒波動很大的戲,他也在鏡頭前很精準的掌握。」
結果,那些前期很擔憂的各種延誤、出狀況、情緒不對⋯⋯這些小演員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在白潤音身上完全沒有發生。
蕭雅全說,一開始,因為有耳聞白潤音要專注學業,所以就沒有特別積極想找他,因此這一路也找了很多小演員來試戲,一直篩選到最後3、5個演員要挑時,想說不要怕遺憾,就真的找白潤音來問看看。
「我記得那時候和白潤音碰面不到一個小時,我就確定是他了,而過去那半年的試鏡,就直接白費了。」
蕭雅全笑說,他們的合作就像是峰迴路轉,最後一拍即合;白潤音還說,其實早就有注意到這個劇本,一開始就很好奇怎麼沒有找他演出。
白潤音曾在就讀國中之前對外表示要專心念書,暫不接拍較長時間的影視作品。白潤音解釋,「原本是暫時息影,計畫上了國中之後就完全休息,高中後再復出。後來也確實休息了整整2年,直到遇到《老狐狸》。」因為好的故事和好角色,讓他提早返回表演崗位。
《老狐狸》叩問大時代下的生存之道,韻味悠長,蕭雅全說,如果可以,每個人都應該維持著同理心的模樣,可以保護自己,但不要去傷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