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才知持家難。柴、米、油、鹽這些看似瑣碎的花費,累積起來卻是一筆龐大的開銷。
外號「家事女巫」林素芬,運用規劃與紀律,讓省錢不再是苦差事。辭去外商公司董事長特助的單調工作,林素芬發揮生活創意,上遍各大媒體並出書,傳授家事與省錢的小撇步,省錢反而成為她生財的工具。
現代人喜歡在量販店一次採買整週必需品。但若缺乏規劃,常會發生想煮紅燒豆腐,卻沒肉末的窘境,反而造成浪費。林素芬在採購前,會擬訂一週的菜單,以避免遺漏或過量。
她也會選擇固定的攤商購買,與老闆建立良好互動,不但有好價格,更可以拿到最新鮮食材,「一個月,最少可以省下2000元的菜錢,還可以享受專人送菜到府的特權,」她說。
規劃再規劃自然就省
深入研究消費心理的林素芬發現,女生經常覺得衣櫥總少了件衣服,原因在於,每個人對特定款式的偏好,「絕不是鞋櫃少一雙鞋,而是沒有一雙能搭配今天的造型,」林素芬每次逛街前,總會先打開衣櫥、鞋櫃,看看缺少什麼款式,做為購物參考。
少子化下,父母唯一不會心疼的,是子女的教育費用。但她也發現,許多不必要的浪費,就在「念書為大」的藉口中不斷地重複。
林素芬有對學齡小孩,過去每個月購買參考書與文具用品,動輒花費就在數千元之譜。回家才發現,採買的文具用品原本就不缺,只是散置各處。學期初買的參考書,到了學期末仍是潔白如新,「幫小孩養成收納的習慣,讓我在文具的花費,立刻減少了三分之二。」
不僅於此,林素芬也會找鄰居的小孩同上補習班,不但彼此能有照應,更可利用報名人數的優勢,在學費上殺一筆。
「事前規劃、廣結人脈、掌握消費資訊,讓效率極大化,便能省錢,」林素芬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