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海鯤號總算下水,台船卻虧到流淚,甚至全民一起埋單?

郭逸
user

郭逸

2023-10-25

瀏覽數 17,200+

台船在召開海鯤號下水後第一次法說會驚見各項財務赤字,至第二季累計虧損55億元,已超過資本額93.3億元的1/2。蘇義傑攝
台船在召開海鯤號下水後第一次法說會驚見各項財務赤字,至第二季累計虧損55億元,已超過資本額93.3億元的1/2。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造出世界級潛艦「海鯤號」的台船(2208)是台灣首屈一指的造船廠,但公司2016年執行建造潛艦後至今8年,財務數字卻是黯淡無光,累計虧損超過3個股本,經濟部、國發基金持股超過兩成,意即全民一起賠錢,台船能否靠著軍艦與其他新事業轉虧為盈?

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從無到有,造船廠台船(2208)可說是功臣之一,和國防部、中科院、中鋼(2002)等相關單位通力合作,完成世界級性能的潛艦;雖然海鯤號問世後,爆發一連串的潛艦洩密疑雲,但無損這艘國軍重要戰力的重要性。

只不過,台船在10月18日召開海鯤號下水典禮後第一次法說會,卻驚見各項財務赤字,今年上半年EPS虧損2.86元,第二季累計虧損55億元,已經超過資本額93.3億元的1/2,決定辦理現金增資,預計近日送件。

8年的虧損漩渦,台船淨值只剩7.69元

台船的財務窘境,得從2016年說起。當年,台船配合總統蔡英文的潛艦國造政策,成立任務編組「潛艦小組」以及「台船潛艦發展中心」,但從那年開始,為了建造潛艦耗費大量資本,商船生產的收入也不穩定,計算至2022年,台船這8年陷入一個「虧損漩渦」。

台船的EPS僅在2021年的0.02元為正數,其他年度皆墨,期間現增三次,股本膨脹到現在的93.3億元,經營仍不見起色;今年上半年的半年報公佈後,台船的虧損正式超過三個股本,淨值只剩下7.69元。

台船的虧損之所以事情大條,是因為其兩大股東分別為經濟部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經濟部持股11.26%、國發基金持股14.57%,意即全民和台船一起賠錢。

長期關注產業發展的資深分析師王兆立直言,造船業其實有利可圖,像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缺船潮,航商都在打造新船,造船廠的生產價格往上拉,但台船經營績效卻不見起色,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法人則認為,從台船獲利結構來看,造船收入主要是商船的23.5%、國艦國造69.7%,因為商船的接單與交船時間較長,且時常受到鋼板及造船價格下跌,必要時須提列損失,所以營運狀況較為起伏,才會逐漸拉高商船以外的營收來源。

除了海鯤號,台船近期完成最知名的船,就是與比利時商DEME Offshore共同投資,由台船承造的第一艘本土全迴旋大型浮吊船「環海翡翠輪」。取自臉書@鄭文燦

除了海鯤號,台船近期完成最知名的船,就是與比利時商DEME Offshore共同投資,由台船承造的第一艘本土全迴旋大型浮吊船「環海翡翠輪」。取自臉書@鄭文燦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開拓新事業,台船企圖翻身

開拓營收的第三甚至第四隻腳,確實是台船的當務之急。台船在法說會提到,目前手持訂單包括一般商船7艘、軍艦及公務船16艘、修(改裝)艦及海工製機,並投入製造海龍風場63支風機、石化品儲槽統包工程26座、槽車裝卸工場統包工程案,意即台船接下來將有商船、國艦國造、綠能、石化基建等四大事業體。

台船指出,截至今年第三季,在手訂單其實已達到969億元,訂單能見度也已看到2031年,會持續爭取國艦國造,同時拓展離岸風電市場。

除了海鯤號,台船近期完成最知名的船,就是與比利時商DEME Offshore共同投資,由台船承造的第一艘本土全迴旋大型浮吊船「環海翡翠輪」,造價上百億元,除了是台船史上造價最高的商船,也是全球第二大浮吊船,交船後隨即投入中能風場興建。

台船不諱言,建造商船屬紅海市場,除了利潤低,還要與全球大型船廠競爭,所以公司近年來持續轉型,降低商船製造佔比,拉升國艦國造、綠能風電與石化基建的比率。

面對過去2年的累計虧損,台船表示,主要是配合政府政策,承造多艘單型艦、原型艦,但製造這些船艦都是初體驗,沒有學習曲線,加上海事船建造也受到疫情影響進度,通膨、原物料與設備價格居高不下,造成獲利表現不佳,才決定辦理現增,改善財務結構。

王兆立提到,台船目前的營益率、毛利率都是負數,在技術門檻與接單能力可能都要再加把勁,儘快提升公司經營績效,否則會影響未來的業務合作。

而台船董事會也已成立改造檢討小組,推動多項營運改善策略與優化財務措施,盼健全營運體質,儘速轉虧為盈。

台船的總股數高達93萬多張,在外流通股數則有54萬多張,大量投資人仍在殷殷期盼公司賺錢的那一天,而國艦國造、離岸風電等新事業,能否成為台船的續命丹?市場高度關注。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