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年度激省 年度激省 遠見39週年,年度最低優惠【訂雜誌2年送1年!】

Google發表Pixel 10,最大賣點在「端側AI」?

曾子軒
user

曾子軒

2025-08-21

瀏覽數 350+

Google今日釋出Pixel 10系列新機,提出自家對於AI手機的清楚論述。曾子軒攝
Google今日釋出Pixel 10系列新機,提出自家對於AI手機的清楚論述。曾子軒攝
00:00
00:00

AI PC因缺乏殺手級應用而迅速降溫,Google以今日發表包括Pixel 10 pro的Pixel 10系列,讓人看見,真正的消費性邊緣AI戰場,在於口袋裡的手機。果然發表後,引起不少業界玩家叫好。憑藉台積電三奈米製程支援的Tensor G5晶片,Pixel 10不僅強化AI攝影,更試圖回答一個關鍵問題:在手機上運行AI模型,如何和在筆電上運行一樣好用?甚至可以更趨近許多人平常使用手機頻率遠高於筆電的現實?端側AI能力是所有想把手機當AI貼身助理的人必須懂的關鍵科技。一文完整拆解。

在Google 8月21日深夜舉辦的Made by Google發表會前,市場焦點落在HTC已推出、Meta傳將推出的AI眼鏡。

在裝置內嵌入人工智慧,已成為硬體開發者的必爭市場。不僅有眾多新創挑戰開發獨立AI硬體,人們已經習慣的手機、手錶甚至耳機,也都整合AI功能,另外也有智慧戒指、智慧眼鏡等新形態的裝置,試圖挑戰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處處可見廠商化硬體為AI助理的野心。

Google硬體副總裁彭昱鈞也在台灣發表會上強調,Pixel 10不只是單純的手機產品,「它能夠作為個人貼身助理。」

不過,隨著每支新機皆標榜得到人工智慧加持,AI手機還能玩出哪些新意?從畫素到多鏡頭,再到提升螢幕解析度,曾被視為創新亮點的功能,最後都成為不值得覆述的背景功能。若AI只停留在攝影,恐怕難逃相同命運。

Google這次端出的Pixel 10系列,便是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影/Google 官方YouTube頻道,已展示最新Google Pixel 10結合旗下大模型Gemini的威力。影片來源:YouTube@madebygoogle

Pixel 10真正賣點:端側AI能力

今年的發表會中,Google一共端出Pixel 10、Pixel 10 Pro、Pixel 10 Pro XL、Pixel 10 Pro Fold四種手機機型,同時,也一併端出智慧手錶Pixel Watch 4與耳機Pixel Buds 2a。

其中,Pixel 10和Pixel 10 Pro的螢幕為6.3吋,前者的記憶體為12GB,後者為16GB;Pixel 10 Pro XL則為6.8吋,Pixel 10 Pro Fold為摺疊機款。

單純以規格來說,Pixel 10相較於前代Pixel 9,新增一顆支援自動對焦的5倍長焦鏡頭,以及由AI輔助計算出的20倍長焦,一共搭載三顆鏡頭。

至於,升級版的Pixel 10 Pro同樣支援變焦,但長焦升為百倍,Google以「Pro Res Zoom」。Google Pixel相機產品經理傅敬文興奮表示,「我們以最先進、更聰明的方式回復細節。」

不過,Pixel 10的真正賣點,並不只在硬體規格,而在端側AI能力。

彭昱鈞指出,取代三星、改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的Tensor G5,除了將TPU效能提升六成、CPU平均速度增加三成外,更關鍵的是,它能更高效能地運行Google裝置端模型Gemini Nano的最新版本,也讓Pixel 10得以擁有超過20種完全在裝置上(on-device)運行的生成式AI體驗。

Google硬體副總裁彭昱鈞(持麥克風者)指出,Tensor G5延續前代作法,繼續和Google DeepMind共同設計出這款SoC(系統單晶片)。曾子軒攝

Google硬體副總裁彭昱鈞(持麥克風者)指出,Tensor G5延續前代作法,繼續和Google DeepMind共同設計出這款SoC(系統單晶片)。曾子軒攝

憑藉Tensor G5,Pixel 10讓人看見AI手機超越相機的價值所在。本次發表會上,Google大幅強調「即時性」的重要性。雲端運算雖然強大,但網路延遲始終是體驗殺手;智慧型手機作為最貼身的裝置,使用者對互動的即時性有著最高的要求。

因此,可以主動在螢幕下方提供情境建議的「Magic Cue」便顯得格外突出。當朋友在訊息中詢問聚餐計畫時,Magic Cue能即時連結行事曆與郵件,主動建議可行的回覆或導航路線。

這項功能需要即時掃描螢幕內容,並理解使用者對話意圖,若仰賴雲端,便會失去其主動與即時的核心價值。

其背後運作邏輯,與Google推展數年的Project Astra相同,核心目標是讓AI助理理解使用脈絡(context),也就是情境代理。這也是蘋果Apple Intelligence試圖達成的目標,但Google顯然在此搶先一步。

遠見39週年|訂兩年再亞諾納25吋質感行李箱(價值$4,490)

同樣追求速度的,還有即時語音翻譯功能「Voice Translate」。它讓使用者能夠在通話中雙向翻譯對話,更能保留說話者的原始聲紋特徵,避免生硬的機器合成音,讓跨語言溝通也能自然流暢。

無論是Magic Cue或Voice Translate,想要打造無縫體驗,成敗關鍵便在於能否在剎那間完成判斷與翻譯。任何需要往返雲端的延遲,都會大幅減損使用體驗。

不上傳資料,私密內容留在手機 

當然,隱私也是裝置端AI的重要訴求之一。

Magic Cue標榜所有運算皆在裝置端完成,不會洩漏使用者資料;而Pixel 10推出的全新應用「Pixel Journal」,能提供寫作提示幫助使用者釐清思緒,同樣強調會將敏感的個人紀錄與分析留在手機中。

這種將隱私掌握權完全交還給使用者的作法,也體現在升級後的詐騙偵測功能上,讓AI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建立起使用者的信任感。

在攝影以外,速度和隱私是Google Pixel 10的最大訴求。曾子軒攝

在攝影以外,速度和隱私是Google Pixel 10的最大訴求。曾子軒攝

回顧2024年以降的手機市場,多數品牌的AI手機賣點,仍停留在AI修圖、語音對話或功耗管理等加分型的功能。雖然實用卻更像附加價值,未能構成顛覆性的換機理由。

Google在Pixel 10上的嘗試,正是試圖跳脫這種困境,不再把AI視為附加功能,而是訴諸速度、隱私和脈絡,希望重新定位手機,從被動接受使用者指令的裝置,變身成能即時理解情境、主動提供幫助的智慧助理。

要在安卓生態系中找出差異,還有iPhone追趕 

當然,這不是Google,也不是手機廠商首度端出如此敘事。不管是Google的Assistant,還是蘋果的Siri,同樣都用語音互動;從Google的Pixel 2時代,也就在宣傳利用AI輔助成像。

只是,現在的競爭已經升高一層。在AI大戰中,面臨OpenAI、Anthropic激烈競爭,同時還有使用者行為從搜尋到對話的劇烈改變,Google已經回頭革新自家產品如搜尋,也在既有通路上嵌入AI。

單論市佔率來說,Pixel在手機市場裡,不若Google在雲端和AI模型搶下如此多的份額,然而,作為最貼近個人的裝置,和電腦端的生產力需求有明顯對比,Google反倒有機會爭奪隨身助理的敘事。

倘若能從手機端掌握使用者的日常互動,則Google也有機會將成功經驗帶回電腦,甚至所有與使用者接觸的入口,進而建立跨裝置、跨場域的生態,讓AI服務更深入日常生活。

Google正試圖回頭顛覆自家產品,倘若手機戰場上能夠找到與使用者深度互動的方式,也能夠回饋給其他團隊。曾子軒攝

Google正試圖回頭顛覆自家產品,倘若手機戰場上能夠找到與使用者深度互動的方式,也能夠回饋給其他團隊。曾子軒攝

不過,即使Pixel 10展現定義AI手機的野心,仍有挑戰橫亙在前。從三星的Galaxy AI到各類穿戴裝置,背後都整合Gemini,倘若其他品牌採用的SoC晶片跟上腳步,必然稀釋Pixel手機在AI功能上的獨特性。

另外,蘋果長期經營的隱私至上形象仍在,雖然AI遲到,但若近期可以推出完整的生成式AI功能,憑藉其品牌信任度,仍是Pixel遇上最強大的威脅。

Pixel 10能否藉著即時翻譯、情境助理等端側AI等新功能,讓消費者感受到AI手機的美好?又要如何在Android生態競合,以及蘋果的加緊腳步之間找到出路?這些問題仍有待市場驗證,可以確定的是,Pixel 10讓人思考,在硬體規格以外,還有哪些智慧體驗,能夠替使用者帶來無可取代的價值。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