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7、18、20怎麼變?蘋果三年復仇計畫揭密

廖綉玉
user

廖綉玉

2025-09-04

瀏覽數 300+

蘋果曾是全球科技業創新之王,但是近期已被外界認定變得過時守舊。圖為iPhone 16 pro。取自apple
蘋果曾是全球科技業創新之王,但是近期已被外界認定變得過時守舊。圖為iPhone 16 pro。取自apple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iPhone已好幾年沒新意!」「蘋果在AI發展上超落後…」蘋果曾是全球科技業創新之王,但是近期已被外界認定變得過時守舊。其實,除了近期團隊高層異動,據外媒與分析師透露,執行長庫克已默默啟動三年變革計劃。從今年開始,iPhone17、18、20將展現新意。到底會有哪些改變?為何要跳過19,直接發iPhone 20?一文完整揭露。

根據南韓媒體《ETNews》報導,美國蘋果公司正重新調整iPhone產品線,據傳今年將推出極致輕薄的iPhone 17Air,明年秋季可能推出首款iPhone折疊機,2027年則傳將推出20周年全玻璃iPhone。分析師認為,蘋果未來連續3年都將推出引領話題的新設計,希望能顛覆外界想像,就此提振銷量。

到底將有哪些大變革?以下完整解析。首先,根據《ETNews》報導,蘋果公司(Apple Inc.)明年秋季可能取消發表基本款iPhone 18,改為推出高階機種iPhone 18 Pro、iPhone 18 Pro Max、iPhone 18 Air、iPhone 18折疊機。

另外,基本款iPhone 18可能延後至2027年春季發表,並同時推出價位較低的入門款iPhone 18e。蘋果發表日程的調整打破了慣例,發表策略改為秋季發表旗艦機種,春季發表具有價格競爭力的入門機種,iPhone產品線策略的重大調整凸顯出蘋果公司希望持續有新機上市,維持話題,刺激銷量。

2026年iPhone 18:摺疊機現身  

根據《ETNews》報導及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預估,蘋果預計在2026年秋季推出果粉引頸企盼的首款摺疊機iPhone 18 Fold,郭明錤指出這款折疊機將採用台灣觸控面板廠業成與美國玻璃大廠康寧(Corning)合作供應的超薄玻璃(Ultra─Thin Glass)螢幕,能經得起反覆摺疊。

郭明錤提到,最近蘋果將iPhone折疊機出貨量預測上調至2026年的800萬至1000萬台,2027年有望倍增至2000萬至2500萬台。

蘋果2017年推出iPhone X,捨棄指紋辨識功能,全面改採人臉辨識。業界傳出,為了減少折疊機的厚度,蘋果將採用美國高通(Qualcomm)的屏下指紋辨識,取代需要較大空間的Face ID,還能降低成本,而這代表指紋辨識技術有望在近十年後將強勢回歸 iPhone。

此外,iPhone 18 Pro系列的價格預計與iPhone 17 Pro相當,分別約為1050美元(約新台幣32508元)起與1249美元起(約新台幣38669元),iPhone 18 Fold的定價可能高達1999美元(約新台幣61889元)。

蘋果2017年推出iPhone X,捨棄指紋辨識功能,全面改採人臉辨識。取自Apple

蘋果2017年推出iPhone X,捨棄指紋辨識功能,全面改採人臉辨識。取自Apple

2027年推iPhone 20,為何跳過19?

未來三年可能推出的新機中,最引起熱議的機型莫過於2027年可能亮相的全玻璃iPhone「Glasswing」,據傳蘋果可能跳過iPhone 19的命名,直接以「iPhone 20」作為20周年紀念版的命名。據《彭博》(Bloomberg)與《ETNews》報導,Glasswing將採用全新設計概念,包括四邊全曲面、無邊框、無劉海、無鏡頭開孔的全螢幕機身,不再是傳統的前後玻璃搭配金屬框架。

更重要的是,Glasswing將與 iOS 26 引入的液態玻璃(Liquid Glass)介面設計極度契合,藉由曲面邊緣延伸的觸控操作,使用者可透過滑動操作手機側邊與背面,真正實現無物理按鍵的使用體驗。

Apple Intelligence祕密研發:打造類ChatGPT?

去年6月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發布了一些新功能,包括寫作工具「Writing Tools」、匯總電子郵件及簡訊、生成表情符號Genmoji、語音助理Siri的視覺更新等,這些功能被統稱為「蘋果智慧」(Apple Intelligence)。

全年唯一超值優惠!兩年訂閱送一年,最低25折起,錯過要再等明年!

此外,蘋果還悄悄打造一款可能成為重要人工智慧(AI)工具的產品。根據《彭博》報導,蘋果已組成名為「答案、知識、資訊」(AKI)的團隊,其任務是開發類似ChatGPT的「答案引擎」(answer engine),提供直接的答案,而不只是顯示連結。

此外,蘋果正打造專為人工智慧設計的新晶片,其中包括與美國博通(Broadcom)合作開發的伺服器晶片「Baltra」,還將在德州休士頓(Houston)開設人工智慧伺服器農場,支援未來的計畫。

然而,蘋果挨批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過於慢條斯理,OpenAI、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等公司推出ChatGPT在內的AI產品占領市場數年後,蘋果才推出Apple Intelligence,還將下一代LLM Siri的發布預計延後到明年,但拒絕透露更多AI策略的資訊,這讓用戶及投資者感到失望。

去年6月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發布了一些新功能。取自Apple

去年6月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發布了一些新功能。取自Apple

蘋果的人工智慧發展缺乏策略

美國財經媒體《CNBC》指出,蘋果在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角色定位不明確,缺乏清晰的競爭策略。分析師擔心,蘋果的立場可能開始損害iPhone的銷售量。

谷歌一直積極將Gemini助理整合到Android 系統,Android 16用戶可使用Gemini控制Google地圖與YouTube 在內的應用程式,還能要求Gemini根據 YouTube 應用程式教學建立待辦事項清單,而這些功能目前遠遠超出Siri的能力。

美國投行尼德海姆(Needham)分析師馬汀(Laura Martin)在《CNBC》表示,蘋果必須在人工智慧競賽更積極,並指出蘋果在人工智慧領域落後於谷歌在內的競爭對手1到2年。

她表示:「如果Android能整合最新的Gemini與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那麼一年後、兩年後,你下次更換iPhone時,Android生態系統出現愈來愈多酷東西,蘋果則會開始失去現有的用戶群。」

庫克訓全體員工:AI革命和網路一樣重大

今年8月,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召開了罕見的全體會議,號召員工關注該公司的人工智慧前景及「讓人驚嘆」的產品線。他表示人工智慧革命與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雲端運算、應用程式「一樣重大,甚至更重大」。據知情人士透露,庫克告訴員工:「蘋果必須做到,蘋果將會做到……我們將為此進行投資。」庫克對員工表示,去年該公司招募了1萬2000名員工,其中四成從事研發工作。

庫克的態度很樂觀,他指出蘋果通常很晚才推出有前景的新技術:「我們很少是第一,Mac上市前有個人電腦,iPhone前有智慧型手機,iPad前有很多平板電腦,iPod前有MP3播放器。」他認為蘋果發明了這些產品的「現代」版本,而「這就是我對人工智慧的想法」。

微軟、OpenAI、谷歌等競爭對手已經廣泛推出AI功能,但這些功能往往存在缺陷,結果也常常不可靠。分析師指出,蘋果的過往記錄顯示,該公司偏好在產品準備就緒時才發表面世,如果用戶對那些言過其實、實際效果不佳的人工智慧失去耐心,蘋果這種謹慎緩慢的發表策略或許就會奏效。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