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AI領域暴風成長,美國股市會重演千禧年的dot-com泡沫嗎?

實習記者傅珮琳
user

實習記者傅珮琳

2023-10-24

瀏覽數 3,450+

過去一年裡,AI領域的暴風成長引發華爾街擔憂,不知美國股市是否會在近期迎來第二次的dot-com泡沫。陳之俊攝
過去一年裡,AI領域的暴風成長引發華爾街擔憂,不知美國股市是否會在近期迎來第二次的dot-com泡沫。陳之俊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AI巨頭正面對決!微軟(Microsoft)、Alphabet與Meta分別在本週發布財報,加上輝達(Nvidia)等在這一波生成式AI浪潮中最受益的公司,股價市值脫穎而出,但是否有泡沫化風險?專業財經媒體指出,投資人該這麼看。

還記得千禧年的網路泡沫(dot-com泡沫)嗎?當年股市崩盤、科技業公司市值瞬間蒸發,對投資者來說可謂是一次慘痛的教訓,而AI領域過去一年裡的暴風成長便引發華爾街擔憂,不知美國股市是否會在近期迎來第二次的dot-com泡沫?

當前AI晶片產業最受矚目的就是領頭羊輝達,市場占有率高達70%,同時也躍升成為美國總市值排行第五的企業,市值僅次於蘋果(Apple)、微軟、Alphabet、亞馬遜(Amazon),並成功超越特斯拉(Tesla)和Meta。《市場觀察》(MarketWatch)指出,輝達近期鋒芒畢露,卻也讓投資者擔心它將步入思科(Cisco Systems)的後塵。

2023年5月,輝達發表第1季度財務報告時便預估全球消費者對公司產品的需求將飆升,公司第2季度的營收預計可達112億美元(約新台幣3614 億元)。

這一歷史新高,讓分析師大感驚訝之餘,也讓AI 產業備受全球投資者矚目。早已開始投入大量資金開發AI相關技術和產品的Meta和亞馬遜的股價也跟著水漲船高,花數百億美元投資生成式AI技術ChatGPT的微軟股價也跟著攀升。

輝達也不負眾望,第2季度的營收、股價均創新高,季度營收甚至超乎預期、高達135億美元(約新台幣4357億元)。

科技巨頭表現強勁卻敲響警鐘,AI晶片產業危機四伏?

這幾家科技業巨頭長年牽動美國股市,近期表現強勁卻也引發市場擔憂。標準普爾500指數排名前十的公司就占了美國資本市場總市值的1/3,高於今年初的27%、且呈上升趨勢。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指出,市場總值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身上對整體大環境來說並非好事,畢竟當年的dot-com泡沫也曾出現類的情況。

AI技術及晶片市場短期內確實出現銷量暴增、供不應求的情況,但長遠來看,輝達可否繼續、且長期交出亮眼的成績單,就仍是個未知數。

《華爾街日報》分析,輝達的產品價值不菲,科技業巨頭紛紛砸重金投資AI硬體設備及技術,未來必定期望收獲同等的利益才會願意繼續投資這項新興技術。

輝達的產品價值不菲,科技業巨頭紛紛砸重金投資AI硬體設備及技術,未來必定期望收獲同等的利益才會願意繼續投資這項新興技術。Flickr by NVIDIA Corporation

輝達的產品價值不菲,科技業巨頭紛紛砸重金投資AI硬體設備及技術,未來必定期望收獲同等的利益才會願意繼續投資這項新興技術。Flickr by NVIDIA Corporation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目前AI的各種應用仍處於實驗階段,據《華爾街日報》報導,Meta高層早前便向分析師透露公司計畫在未來一年內繼續投入更多資金發展AI技術,但「目前不確定旗下各平台用戶是否願意廣泛使用AI相關功能」。各行各業若無法制定全新的營運模式、將AI融入到現有的產品當中,單純砸錢買 AI 將無法帶來更高的利潤。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大陸市場的發展潛能也是另一難以預料的因素。輝達以往所生產的資料中心產品有 20%到25%都是銷往中國的,但美國拜登政府有意限制中國大陸所能夠接觸到的先進AI技術,並早已於去年宣布推行出口管制措施,輝達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將不能夠把最先進的晶片銷往中國。此舉對輝達來說無疑是沈重的打擊。

10月17日,美國晶片禁令升級,幾乎將所有出口大陸的AI晶片「全數鎖死」,預料將衝擊輝達股價。

這也難怪輝達財務長柯蕾絲(Colette Kress)曾表示,限制出口的政策將使美國晶片產業「永遠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

輝達與思科當年本質不同,大環境也存在差異

但即便看似危機四伏,輝達和思科當年的處境、經營模式本質上還是不一樣。2000年的情況與現今市場整體走向和發展趨勢也存有幾處關鍵差異,因此分析師認為無須過度擔憂AI領域將迎來下一場dot-com泡沫。

《市場觀察》評價道:「若拿輝達和思科做比較,其實是嚴重低估了輝達在研發AI技術方面的能力,以及在AI產業當中所占據的絕對領導地位。」

思科當年拿得出手的產品是相對簡單、單一的網路電信設備,反觀輝達除了售賣發展AI技術所需的晶片這項硬體設備之外,同時也開發AI相關軟體,為消費者提供的是多元、先進、且十分完整的生態系統,不會那麼輕易就被其他競爭對手取代。

此外,據美國銀行全球研究(BofA Global Research)2023年初發表的一項報告顯示,全球科技產業對於AI的投資還未達到巔峰,目前仍處於初期投資的階段,由此可見,輝達的成長空間還是相當可觀的。

《華爾街日報》進一步指出,就整體股市大環境而言,如今吃盡AI紅利的公司都是像亞馬遜、微軟這樣的科技業巨頭,家大業大、財力雄厚,經營模式也經得起市場、時間的考驗,背後還有龐大的數據庫撐腰,與1999年、2000年的情況相差甚遠。

當時的投資者爭先恐後搶著投資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什麼實際可用的產品都拿不出手的新創公司,最終才會造成股市全面崩盤、泡沫徹底破裂的局面,「AI領域不太可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