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工研院發表「永續50紀念專刊」 跨國共筆共創 預見2035十大跨域趨勢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3-10-02

瀏覽數 6,300+

工研院發表「永續50紀念專刊」 跨國共筆共創 預見2035十大跨域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走過助攻臺灣產業創新的半世紀,今年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專刊IEKTopics特別選定以《奔未來:深耕50 領跑世界》為「永續50紀念專刊」研究主題,精選10家國際機構合作共筆,瞄準2035年,帶領大眾預見未來十大跨域趨勢,引領企業前瞻布局。 

工研院是我國重要的國際級應用研究機構,自1973年成立以來,橋接前瞻科研與產業創新,舉凡積體電路研發,以及近年來火熱的永續、韌性等議題,工研院皆扮演助攻臺灣產業轉型發展的推手。今年工研院更獲歐洲規模最大的研發組織協會EARTO(Europe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 Technology Organisations)推舉,由工研院蘇孟宗資深副總暨協理出任「應用研究國際合作組織」(RTOs International Network;RIN)主席,攜手國際推動創新研發。

十大跨域趨勢 四大重點布局 

為了幫助科研與產業精準前瞻導航,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簡稱產科國際所)自2013年起,每年出版IEKTopics主題專刊,今年「永續50紀念專刊」研究主題為《奔未來:深耕50 領跑世界》,搶先於6月召開「全球趨勢與2035臺灣樣貌發表會」,分享近3200份「2035未來情境問卷」結果,民眾票選前3大期待情境為防災無死角、打敗疾病、照顧很Easy,顯示提升防災及應變能力、打造無死角的韌性社會將是我國重要課題,相關報告也提供公部門做為未來防災抗災施政參考。

今年專刊聚焦於2035年十大跨域趨勢,包括數位賦權、網宇世界、移動革命、成功老化、健康進化、脫碳能源、低碳生活、資源循環、敏捷治理、韌性城鄉等,並邀請與工研院有深厚連結的歐、美、日國際科研機構共筆,包括歐洲的芬蘭科技研究院(VTT)、英國國家高齡創新研究中心(NICA)、英國數位產業加速器(Digital Catapult)、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CEA)、德國Fraunhofer、太空中心(DLR);日本邀請到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NCGG)、三菱電機、國立環境研究所(NIES)等;美洲則有美國柏克萊大學、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NRC)等10家傑出研究機構,在專刊中發表對未來的洞察。

相較於2050年淨零目標,2035可謂期中檢視年,更是創新可達成、願景可想像的未來,工研院副總暨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林昭憲分享,工研院已在智慧生活、健康樂活與永續環境三大既有重點布局應用領域外,新增「韌性社會」領域,推動基礎建設的韌性、能資源的韌性與人力運用的韌性,建構全新的「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

工研院副總暨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林昭憲

工研院副總暨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林昭憲

借鏡國際做法 導入前瞻技術  

在十大跨域趨勢中,低碳生活、脫碳能源和資源循環與淨零減排相關。林昭憲分享國際前瞻做法,例如日本致力於降低住宅能耗、建物安裝太陽能光電板比率遠高於臺灣、2030年禁售燃油車新車等。面對極端氣候,德國透過多感測器地球觀測(Earth Observation,EO)數據資訊,應用於防災等領域。

遙望未來的網宇世界,電影《阿凡達》、《媽的多重宇宙》等科幻電影也逐漸成真,例如由外骨骼系統或數位技術為人類增能,也將投入科技製造的新製程、SMR(小型核電廠)。日本已經由內閣推動「跨部門戰略創新推進計劃」(SIP),透過基礎技術研究、開發商業模式等五大面向進行網宇世界研究。

提升產業競爭力 工研院CAN HELP 

今年專刊也描繪了提升產業競爭力的三項關鍵課題:數位轉型、淨零轉型、敏捷韌性。眾多台廠已成功數位轉型,例如以無線模組系統(SoM)和系統級封裝(SiP)模組技術起家的佐臻公司,在工研院全彩Micro LED技術、先進技術與測試驗證平台助攻下,發展AR智慧眼鏡等產品,更升級成為軟硬整合平台服務商。

在淨零轉型方面,泓格科技發展遠端工業物聯網技術與產品,從各層面實踐低碳生活,例如在生產端導入智慧化資通訊技術,精密計算食物生產耗費的原物料;協助越南紡織廠能源管理系統及自動化生產設備,減少能源浪費;透過無線通訊,將電動巴士的車速、馬達轉速、電池資料、即時位置傳輸至中控中心,即時交通管理,減少塞車造成額外碳排。

想提高城市韌性,基礎建設是很好的切入點。黎明工程長期參與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等措施,將降雨逕流妥適分配於水道及土地,增強土地耐淹能力,降低人居地淹水風險,並且將無人機導入橋梁檢測,與工研院資通所合作,截至今年6月,已經完成了9座跨河及感潮河段橋梁場域的驗證作業。

工研院將在10/24(二)上午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眺望2024產業發展趨勢系列研討會(IEKDays)開幕論壇,並發表「永續50紀念專刊」,林昭憲所長邀約讀者預先體驗2035年的璀璨未來生活,以科技協助人類生活更智慧便捷、隨心所欲,享有人人可負擔、且能適應個人不同身心狀況的照護服務,AI應用、潔淨能源與循環資源更為普遍,臺灣社會將有多元的想像與期待。工研院在邁向下一個50年的路徑中,將持續善用研發能量優化產業與社會,打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

眺望2024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開幕論壇暨IEK Topics 2023 專刊發表

立即報名【眺望2024 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

立即報名【眺望2024 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

(工研院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數位專題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近年「海線五雄」沙鹿、龍井、梧棲、清水和大肚迅速崛起,能源、高科技、金融業紛紛進駐,龐大投資額正湧向海線城市,市府的「富市臺中」計畫,大力招商,讓海線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產業新廊帶。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