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器大廠明基電通(BenQ)積極發展電競事業,旗下專業電競子公司ZOWIE經過十年沈潛,首度於荷蘭恩荷芬打造結合運動科學的電競實驗室,不只從從軟體面提供個人化訓練菜單,也將利用數據為選手量身打造最強兵器,有意搶攻電競生態系成熟的歐洲市場。
皮膚黏貼著數十顆銀白的反光球,從手指、手背一路延伸至上手臂與肩膀,選手全神貫注,眼前的螢幕正上演激烈的廝殺。這並非電競比賽現場,而是運動科學實驗室的量測過程。
「本來擔心氣氛會有點冷,我們還準備了對戰備案,沒想到選手聽到可以測試數據都非常興奮,大排長龍,活動還延後結束。」明基數位時尚設計中心人機實驗室副理林光偉笑說,回想起歐洲運動科學實驗室開幕那天的盛大場面,他滿面笑容。
這是台灣顯示科技大廠明基電通(BenQ)耗費十年的全新布局,6月底,旗下專業電競子公司ZOWIE於荷蘭恩荷的運動科學實驗室正式開幕。此前,ZOWIE在台北、中國分別設有運動科學研發中心,這是首次跨出亞洲,前往電競最成熟市場的歐洲。
歐洲運科實驗室開幕,搶灘全球電競最前線
「歐洲是第一人稱射擊(FPS)電競領域的最前線。」明基歐洲總經理吳斯傑點出歐洲的關鍵地位。不只一線重要電競賽事都在歐洲舉辦,吳斯傑的團隊曾統計,2013年至2024年,FPS經典遊戲《絕對武力》(Counter Strike, CS)最高級別賽事中,有七成的職業選手來自歐洲。
不僅如此,ZOWIE也觀察到歐洲社會對於電競的高度支持。相較於亞洲地區,歐洲父母多為孩子走上電競之路感到驕傲,且政府與學術機構也積極鼓勵,包括從國、高中開始訓練的電競學院,到有完善課程的碩博學程,以及專業的數據分析機構,打造健全的產業環境。
對於客群瞄準職業電競選手、預備選手的ZOWIE來說,推出運動科學實驗室不僅是單純拓點,還可擴大歐洲伙伴圈,也大幅強化歐洲「互利共生」生態系。不只邀請戰隊來體驗數據測試,蒐集選手數據並進一步開發產品,同時也與高教端合作,選手也可透過運動科學數據提升訓練效率,如虎添翼。
目前,歐洲運科實驗室甫開幕預約便已爆滿,期間包括跟著歐洲重要賽事的巡迴計畫,預約已一路排至2026年2月,可見在歐洲戰隊間引起廣泛迴響。
「硬漢柔情」風範,ZOWIE用數據造最強兵器
這間新成立的運動科學實驗室,扮演著為電競選手「打造最強武器」的關鍵角色。
實驗室透過高速攝影、EMG肌電圖等技術,詳細測量選手的手部大小、手指長度、握姿,捕捉其肌肉活動、疲勞程度、精準度與控制力等數據。例如,實驗室會讓選手測試多款不同形狀、重量的滑鼠,分析肌肉疲勞時的表現差異。「一位選手量測時間約需30分鐘,數據蒐集完後將提供一紙報告。」林光偉說明,選手可由此判讀建議使用的設備、訓練菜單,實驗室未來也預計和合作的學校、戰隊提供客製化訓練方案。
為了強化專業性,BenQ更外派人機實驗室的重要成員,借助他參與奪下定向飛靶銅牌的東京奧運射擊隊,過往運動分析經驗,來負責歐洲實驗室的選手數據收集與分析。「選手長時間持續點擊會肌肉疲勞,那應該如何從握法、按法、訓練菜單上調整?讓他在致勝的那一毫秒中按下那一個click。」明基歐洲電競產品資深經理吳佳霖補充,ZOWIE期望透過實驗室的檢測,搭配選手平日訓練累積的經驗,讓競賽表現在「毫秒之間更上層樓」。
「我們甚至歡迎選手們帶競品設備來測試!」吳斯傑豪氣說道,行銷自家產品固然重要,但賦能選手,讓他們可獲得對照數據,進而更了解合適的設備才是核心。這與ZOWIE一貫的精神相符,他們不鋪張喧嘩,而是希望為選手打造最稱心如意的兵器,提升電競表現以贏得比賽。「我們相信堅持把產品做到最好,選手自然會找上門。」
ZOWIE的底氣其來有自,根據追蹤職業電競選手使用設備的第三方數據平台ProSettings.net,ZOWIE螢幕的全球市占率長年維持領先,CS選手愛用率達九成以上,另一大FPS電競賽事特戰英豪(Valorant)的選手使用率也維持逾75%。除了持續維持顯示器的高市佔率,ZOWIE也瞄準滑鼠的選手愛用率,並未自滿於當前全球前三的成績,期待再進一步提升滑鼠的使用率。
硬體為王,選手需求為核心
BenQ以十年打磨專業電競品牌,如今再推出運動科學輔助實驗系統,這條獨特的路徑,從ZOWIE獨特的產品風格便可略窺一二。
不受華麗的燈光、繽紛色系與自定義按鈕點綴等風潮影響產品設計始終維持一貫的黑紅兩色。ZOWIE強調無需驅動程式,崇尚「硬體為王」,回歸選手的核心需求,讓選手不管在何處訓練,都可維持熟悉規格,將訓練效果最大化,更因此樸實無華、追求致勝的風格,被玩家暱稱為「嚴肅廠」。
吳斯傑回憶,早在15年前,BenQ首度與ZOWIE合作時,便邀請摘下八座CS世界冠軍的傳奇電競選手Emil Pathric William Christensen(遊戲名HeatoN)來台,透過訪談了解選手對於練習與比賽設備上的需求。至今,他對於當時見證選手一天苦練8小時,只為加強基本功的艱辛訓練過程,仍感到印象深刻。
I had the honour of being part of ZOWIE’s early product development - giving my input on what truly matters in a monitor for FPS games and Counter-Strike.
— Emil Christensen (@Real_HeatoN) June 30, 2025
It’s something I’ll always respect ZOWIE for: truly listening to the players and pros.
As a Counter-Strike player, ZOWIE… pic.twitter.com/gJdiw1L7aE
圖/傳奇電競選手Emil Pathric William Christensen(右)回憶曾參與ZOWIE早期產品開發。
訪談過程中,團隊也了解到滑鼠快速移動、抬起時,鼠標常因此偏移,影響射擊準心,選手甚至為此在滑鼠底座黏上膠帶。ZOWIE為改善此痛點,推出第一款滑鼠EC系列時,便首度加入「滑鼠工作高度設定」(LOD)調整系統。
此外,為改善無線滑鼠的因訊號干擾的延遲系統,ZOWIE也獨家推出「無線訊號增強基地台」,獨特的造型也在賽事中成為品牌招牌。這些產品研發初期與選手直接對話的經驗,也為後續ZOWIE發展運動科學,透過數據輔助選手、提供「軟硬整合」訓練方案打下基礎。
歐洲運科實驗室啟動,為ZOWIE寫下十年磨一劍的里程碑,不僅鞏固電競顯示器市場的霸主地位,也在滑鼠及周邊設備展現了強勁的企圖心。展望未來,林光偉期待運動科學實驗室所搜集的豐富數據,轉化爲產品開發方向,也正在研發AI技術,讓不便前來實驗室的選手也可遠端量測,擴大服務範圍,成為更多選手追求勝利時的最佳助力。